APP下载

未来在耳“语音”将是科技的下一件大事

2018-09-10林琳

计算机与网络 2018年17期
关键词:助手音箱耳机

林琳

在十年前的iPhone发布后,还有哪一类产品再次展现出了可以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潜力?智能音箱应该榜上有名,据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师透露,智能音箱已经成为了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硬件市场。预计到2023年,63 %的美国家庭至少保有一台智能音箱,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是0.03 %,2017年是16 %。

两年前,一家名为Doppler Labs的初创公司向Bill Gates、微软CEO Satya Nadella、苹果互联网软件和服务的高级副总裁Eddy Cue、Beats耳机组负责人Jimmy Iovine以及亚马逊、Facebook、谷歌和腾讯的高管们展示了一个设备。这款名为Doppler Here One测试版的无线降噪耳塞可以在半秒内完成一对一的语音翻译。展示结束后,没有一家公司给出理想的收购报价,一年后Doppler Labs关闭。然而,公司关闭后几周内,一半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都被上述几家科技巨头挖走了。目前他们在各自公司参与着优先级非常高的项目,这些项目就是在Doppler的基础上,赋予“耳机”更多的使用场景和功能。

谷歌看中了Doppler的一个硬件部门,想让他们来拯救反响平平的Pixel Buds,同时Google X实验室里Moonshot项目中还有一个在开发完全独立的入耳式设备;苹果对Doppler的助听技术更感兴趣,在iOS 12里苹果已经推出了类似特性“Live Listen”,让iPhone作定向麦克风来直接拾取的声音;亚马逊是接触Doppler最频繁的一家,它们一直在想办法让Alexa“走出家门”;微软则已经考虑把Doppler的“低语增强”技术融入到Office的可能性。

Doppler原本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Here One已经不只是一个无线降噪蓝牙耳机,它还可以作为辅助助听器、可以拨打电话、播放音乐、过滤部分声音、放大佩戴者的声音……或许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现在的耳机,在未来成为和如今的手机一样可独立使用的通用型设备。

如果说iPhone“重新发明”了触屏,那智能音箱就重新发明了“下令”。各类设备和语音助手折射出的是一种趋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从屏幕靠视觉传达,转向用声音来传递和接受信息。

较之视觉,听觉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很好地适应多任务。眼见为实但范围也不到360度,可耳朵却可以听到八方声音。你可能看不到转角的iPad,但你喊一声Siri就能把它唤醒。出门时,边走路边玩手机是很危险和高难度的行为,但边开车边打电话却是很多人的常态。视觉设计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完备的体系,而听觉设计和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有待发掘的空间。比如剑桥一家初创公司就可以识别窗户破碎、婴儿哭闹的声音并发出警报和通知。

语音在商业上的应用也可能产生难以预估的影响。根据Juniper Research的数据,响应语音查询而投放的广告市场将达到120亿美元。网购、一键下单已经大大间接推动了人们的购物欲和消费行为,而在未来你只需要说一声,“Siri,我要买……”,就可以坐等收货。当语音技术从识别到下令都被打通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婴儿的咳嗽声被Echo识别到,进而发给父母一个通知,父母说一声“Alexa,买咳嗽药”,亚马逊自动下单,整个过程可能不超过5秒,方便、精准、快捷;药不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但这种购物方式却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的购买行为和选择。面对日常中的消费,大多数人都在电商和配套服务的裹挟下,被“惯得”越来越冲动和急切。语音助手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那现在硬件就是还堵在风口上的一道屏障,iPhone的问世带出了智能手机时代,而面向大众市场的“耳机”制造商也需要这样一款革命性产品:外观优雅精巧,有足以至少支撑一天的电量,舒适度高、适配每个人的耳朵形状,交互还要设计得“不傻”。最近的研究显示,只有6 %的美国人表示乐意在公共场合下达指令给语音助手。

智能手机可能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但语音命和听觉却有着成为信息主要入口的天然潜质。前者是人造物,而后者是人自带的功能。或许在它们诞生起,前者就是为了后者服務的。现在看来,似乎时机已到。

猜你喜欢

助手音箱耳机
蓝牙音箱的直线之美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唠叨过滤耳机
磁无线音箱
小助手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
飞利浦SBM100便携音箱
竹子音响
别总戴着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