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娃写作业的学问

2018-09-10王德军

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事情习惯作业

王德军

陪孩子写作业是一个参与孩子成长、密切亲子关系和重塑自我的契机,孩子和父母都需要成长,没有捷径。

近日,一位妈妈陪孩子写作业陪到心梗住院的新闻刷爆了屏。笔者作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不揣浅陋地从专业和实践角度提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建议一:淡定些,换个视角想与做

网上有一句话总结陪孩子写作业:陪写前,母慈子孝;陪写后,鸡飞狗跳。孩子无法完成作业,妈妈情绪失控,认为责任在孩子,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会是这样的场景:作业完不成,在家妈妈咆哮,在校老师批评,班里同学嘲笑。孩子的心情会好吗?一个心情不好的孩子,会喜欢学习、喜欢学校?一般来说,一个整天被妈妈咆哮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概率就高,尤其是低年级儿童。

当孩子做作业磨蹭、习惯不好,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你需要思考和判明:孩子是不想写,还是不会做?如果不想,就要了解他的想法是什么,进而思考引导对策;如果是不会,家长首先要想到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家长靠咆哮完成了自己的情绪宣泄,或许短时间内对孩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长期下去,一定会失效且副作用极大。再说,孩子学习,就是把不会的事物学会,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习惯慢慢养成的过程。父母明白了這些,就能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见招拆招,做一个淡定的家长。业内人士常说的“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变好了”,就是这个道理。

建议二:定好位,搞清楚写作业是谁的事情

陪孩子写作业,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站错了位置。作业是孩子的作业,孩子才是完成作业的主体,父母只是协助者。虽然父母在理智上都知道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但在互动中,无形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让许多孩子认为:“我是为了父母做作业,这根本不是我的愿望。”孩子一旦认为“作业是父母的事情”,就极易出现与父母讲条件的情况。家长无奈,要么奖励,要么惩罚……而奖惩不当又进一步削弱了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完成作业真的成了家长的事情。

父母只是一个协助者,家长的任务就是思考如何让孩子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事情,帮孩子解决好诸如物品准备、场所提供、环境营造等问题。当然,父母要善于激励孩子,比如孩子写完作业后需要家长签字,这可是家长表现得好时机:你的态度要认真,肯定要充分,表扬要具体,激励要夸大。还是那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建议三:守底线,当一个智慧家长

陪孩子写作业,习惯养成要重于作业质量本身。这是因为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智力开发有先后和差异性,但学习习惯则相对稳定,并且需要后天养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孩子写作业的习惯包括按时写作业、专注程度、完成作业的意愿等,这些是写作业的底线,家长必须坚守,同时还要灵活应对。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玩耍和作业的时间节点要清晰且固定。孩子的书桌要精心布置,尽量简单,不宜摆放对孩子有吸引力的玩具。在写作业前,要提醒孩子完成诸如上厕所、喝水、文具书本准备等工作。其余的时间,家长只需在旁边看书或做自己的工作,无需过多干涉。

陪孩子写作业是一个参与孩子成长、密切亲子关系和重塑自我的契机,孩子和父母都需要成长,没有捷径。作为父母,我们只要改变认知,站在孩子立场,就会温情且淡定;明晰边界,回归父母角色,尊重差异,善于激励,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家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如果你觉得很难,那就需要学习,当父母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孩子。

(责编 刘国栋)

猜你喜欢

事情习惯作业
上课好习惯
快来写作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作业
把事情写具体
我想要自由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