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哨所(短篇小说)

2018-09-10田兴海

作品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考队莲娜

田兴海

1

“人世间,死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我轻轻在莫尔斯码机上敲出叶赛宁的这句诗。不指望得到回答。

每天都会在无线电里发几句,也许只是喜欢听电流空茫的滋滋声,感觉就像听荒原的夜雨。

推开窗,北极圈极寒的空气迅速钻入,但阳光还是带来暖意。巴伦支海万年不化的冰似乎也开朗起来。所有的极昼都很明媚,这一个更明媚一些。

“天气不错。”我吹了一声口哨。

卡莎没有搭理我,杵在窗边不动声色,但我知道卡莎也很高兴。我就是知道。

开窗是为了那艘船。

那是一首巨大的破冰船,乌青色的船体,舰艏野蛮而锋利,看上去像来自上古的野兽。会注意到它,是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见会动的东西了。这里的气温低得仿佛要把空气里的每一个分子都冻住。

“卡莎,那艘船来得真不是时候。”我笑了笑。开始写工作日志——就是那种没人会看的东西。写完之后我推开木屋的门,出去找一些能烧的东西。在极夜到来之前,我得找足够的取暖材料。

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都花在寻找燃料上,途中我顺便回收了昨天布置的测量仪,记录下风力、气压和降水。虽然那是我的正式工作,不过捡燃料看起来更像主业。

返程的时候那艘船已经航行到了几公里开外,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我知道它会回来,因为它前几天也出现过。这艘船应该是某个科考队的船,除了科考队,我实在想不出有谁会跑到这个地方来。从这里坐直升机到最近的城镇要一小时,这里除了一个年过六十的糟老头子外一无所有。

将捡到的可以烧的东西拾掇好,我在桌子旁坐下来,开始搭火柴模型。去年我用5820根火柴搭完了克里姆林宫,今年我想搭一个更大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脍不厌细。

搭到今天的第15根的时候,莫尔斯码机响起了滴滴的声音。我的天——我收到了回复,几十年来头一次。

我小心翼翼编译出电文,将它恭敬地誊写在纸上。电文只有一句话,有人接出了那诗的下句:

“可活着,也并不更为新鲜。”

2

每年极昼快结束的时候,“米哈伊尔·索莫夫”号会航行几个月,给我送来必要的给养。船员我熟稔多年。

他们在船上一个星期才能吃一次橘子,但有人会忍着不吃,给我留点。刚开始他们叫我谢尔盖,来了扔下东西就走。后来他们叫我谢廖沙①,会在开船前陪我喝两杯,兴奋地跟我讲他这次回去就能看见女儿长什么样了。

都是些好小伙子。

除了给养,今年他们还带来一点其他的东西。

“阿列克夏·安德烈维奇·谢尔盖阁下亲启:

由于近年来北极科考船只数量大幅度减少,位于北极圈内的第73号气象站不再需要履行其职责,委员会决定撤销该气象站点。这座人类最北方的气象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俄罗斯联邦政府感谢您数十年来的坚守。”落款是“俄罗斯联邦气象委员会”。

信我看了很多遍,说不上开心还是忧愁。只是觉得不习惯。

我的工作,到今年极夜来临的时候将要结束,还有13天。那艘破冰船不走运,因为以后这里没有气象哨所,也没有灯塔。它得自己解决一切。

电报的滴滴声又响起了。

“可以和您聊聊吗?”那个人又主动发了一条消息。

“当然可以。”我回道。

“您发的那些东西很有意思,一开始我以为您是个作家。我一直追着看的。”

我回:“啊哈,有句话说,每个二十出头的无业青年都幻想自己是作家。”

“您真年轻。”那个人回复。

“不,我其实想说我已经快70了。”

那个人应该是觉得惊讶,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我:“您喜欢叶赛宁吗?”

“不喜欢,我只喜欢那两句。你说你听到我的广播很久了,为什么现在才回复?”

“因为我比较忙嘛,而且您选择在那么偏的频段发送,也许并不是很渴望得到回答。”

“这倒是没错。”

“还没请教您的名字?”

我回:“谢尔盖。你呢?”

“您可以叫我叶莲娜。”是个女孩子啊,原来。

“叶莲娜,真想听你的声音。”发出去之后我有些后悔,对一个刚认识的女孩子这样说话有些轻浮,不过由一个糟老头说出来也不算什么。

叶莲娜没有回我。我又发:“抱歉,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见活人的声音了。”

这次她很快就回复我了,内容令我惊讶:“我也是。”

我在想她这个“我也是”是什么意思,是她也身处孤独中,还是她也想听我的声音?

“这里很冷,我又没有同伴,能和你说话很开心。女人毕竟还是容易孤独啊。”叶莲娜说。

我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问道:“请问你现在的位置?”

叶莲娜说:“我在巴伦支海上。”

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那艘破冰船,不可能,我快速否定掉自己的想法,那艘船不是一个人能开得动的。

我试探性地说:“你是不是在一艘船上,那艘船的侧舷有着绯色的涂装?”

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她声音的激动:“您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我知道了,您在那个哨所里。”

我打开窗户,破冰船影影绰绰。

我说:“叶莲娜,我看见你了。我想听你的声音。”

3

我没想到,叶莲娜直直地将那艘船开到了我门口。那艘船像一座山,挡住了所有的阳光。如果它稍微靠过来一点,我的小屋就没了。

任性的姑娘。

她从船上下来,身穿带裘毛的“杜布留卡”,那种短大衣看上去名媛中带一点潇洒的感觉。她的美不算很惊艳,是一点一点沁出来的。她长得不像俄罗斯人,倒有几分东方韵味。

“你好呀,老爷爷。”她笑嘻嘻地说。叫我一声爷爷也很正常,畢竟她看上去只有二十来岁。

我将叶莲娜迎进房中,她一眼就看见了卡莎。“好漂亮的鹦鹉。”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去摸卡莎。但卡莎一动不动。

然后她的手像触电一样弹回来,像个受惊的孩子。“卡莎死了,十年前就死了。我舍不得扔,做了标本。”我说,语气平静。

她很快转移了注意力,打量起这间屋子的装潢。苏维埃时期的墙纸,花纹繁复。墙上挂着尤里·加加林的画像,从1968年的旧报纸上剪下来的,他们说他脸上的笑是苏联的笑。桌上是那个老旧的莫尔斯码机,三个褐色的铁箱子重在一起。

“这里的时间好像是停止了一样。”叶莲娜说。

“我这儿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外界,可能我也不想接触,所以一切都是以前的样子。”我说,“要喝点什么吗?苏联红牌伏特加?这可是外面找不到的好东西。”

“随便。”她被我的火柴模型吸引了,拿在手里反复摩挲,“真有意思。”

我给她倒酒。又看见她在我的书架旁站定,书架上书不多,录像带倒不少。

她抽出一卷录像带,我一眼就认出来,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改编的电影《白夜》。她喝一口酒:“我最喜欢的电影,不过更爱1957年维斯康提的那个版本。”

“这里只有这个版本,你要看看吗?我是说你不忙的话。”

她眼睛一亮,说:“在世界的最北方,两个孤独的人看电影,再忙也不能打搅这件浪漫的事。”

于是我们一起坐下来看电影,喝苏联红牌伏特加。《白夜》这个故事是说一个很傻的男人,成天只知道空想度日,在圣彼得堡桥上遇见一个很傻的姑娘。他们相爱了四个夜晚,然后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姑娘嫁了人,男人依旧空想。

好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起承转合,没有那么多伏笔巧合,只有平凡的相遇和平凡的离开。

我们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正是白夜,整个俄罗斯都进入了梦乡,但这里阳光灿烂。

“白夜终究还是会黑下来的啊。一分钟的幸福又有什么用呢?”叶莲娜有些微醺。

“整整一分钟的幸福,你居然还嫌少。”我将杯中的伏特加一飲而尽。

4

叶莲娜告诉我,她到北极来真是做科研的。我不信。

“没有哪个科考队只有一个人,还是个姑娘。”我斩钉截铁。

她唯唯诺诺:“谁说我是科考队的。我就是一个人来的啊,我为我自己工作,只做我感兴趣的研究。”

“可那艘船怎么回事?我只在大型科考队见过那种船。”

“我买的。”她说,一边将烤鱼送进嘴里,鲜艳的嘴唇上油腻腻的。是不是美丽的女孩吃东西都不太顾忌吃相?

“我也试过加入科考队,他们觉得我的项目不靠谱,于是我把他们的船买下来了。”

我摇摇头:“就算你说的是真的,你一个人也开不动那艘船。”

“这对于一个麻省理工毕业的女博士来说真不是什么问题。”她没有看我,继续和烤鱼较着劲。一条鱼很快只剩下骨头和刺。

“女博士的话,至少得三十岁吧。”我有点吃不准。

她忽然很开心,拿着烤鱼手舞足蹈,油差点溅到我身上:“看不出来吧,我三十二了,还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一时口快,自知交浅言深有失礼貌,神色赧然起来。真没看出来她三十二了,她看上去就像那种在电影学院门口等着试镜的学生。

我捺住她的肩膀,说:“没什么,我很乐意听你的故事,你看起来就像我女儿。”

“您有家庭?”她很吃惊,大概是觉得我一直呆在北极圈内没有时间去做组建家庭这种事。

“有过。”我轻轻扔下这个回答。

然后我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着柴火噼啪噼啪,火很红。

“他哭着求我不要离婚,可是我没办法忍受他和其他女人做那种事情。”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说。

“不过很多女人都会选择原谅吧,为了孩子什么的。”我说。

“可能也是因为我不喜欢被束缚的感觉,还是做学生的时候好,半夜突然想去旅行,于是翻下床出发,第二天我已经在新西兰了。”说起少年时的事,她眉眼之间都跳起舞来。

“只能说那是因为你很富有。我看一本书里说的,因为不需要担心生活费的问题,才会被无所谓的事情左右自己的人生呐。”

“怎么能说无所谓呢!都是很重要的事。”她认真起来,鼓着腮帮子说。

“你要是像我这么穷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我打趣道。心血来潮就可以买下一艘破冰船的女孩子,在我之前的人生里是没有见过的。

“我的钱都是自己挣来的。读博士的时候我就帮埃隆·马斯克②做事,后来是他自己不想干了移民火星,将公司交给我打理。”叶莲娜仿佛觉得我对她有什么偏见,一副辩解的姿态。

我怔了一会儿,说:“怪不得你会嫌少。”

“什么?”

“上次说起《白夜》时候,我说一分钟的幸福真不少了。”

“但我就是想要每一分钟都很幸福。”她盯着我,眼睛里映出绯红的光焰。

5

接下来几天,叶莲娜每天都驾驶她的船去北方,当她完成当天的研究任务后,她就会回来。我们在小木屋里喝酒,聊天,看电影。

我问过叶莲娜研究的是什么项目。她说要找一种金属。

“可以阻隔电子通过的活性金属,多么诱人的应用前景。”她很兴奋。

“你怎么知道北极一定能找到?”

“拉布拉斯寒流告诉我的,列出这些年这种金属的出现地点和时间,你就会发现和寒流脱不了干系,没猜错的话,就是寒流把它从北极带下来的。”

我对技术方面兴趣不大,一个活在旧时代的气象员总认为看得懂温度计就够了。

叶莲娜也有辛苦的时候,有时候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她回来倒头就睡,我在旁边给她熬鱼汤。她闻到香味,一边睡一边发出满足的哼哼声,像一头小乳猪。

“谢廖沙,你以前的妻子一定很幸福。”她总是这么说。

“叶莲娜,你的研究工作还要持续多久?”我问。叶莲娜还没清醒,在床上滚来滚去。

她摇摇头:“谁知道呢?也许一辈子耗在上面也说不定。”

“明天,就明天,我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我得离开这儿,没人顶班。”我还是忍不住告诉她真相。

她一下蹭起来,说:“可是,灯塔……”

“这就是问题所在,极夜马上来了,没人给你照明。”

“那官方的科考队怎么办?”她问。

“近几年还真没官方科考队来过,所以这个气象哨所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毕竟能自己买船的民间科学家是很少的。”

“没灯塔我在极夜里完全没办法进行研究。”她悻悻地说。

“那你只有等极夜过去。”我背过身,开始舀鱼汤。

“谢廖沙,留下,你得留下来。”她语气坚决,像女王的号令,又像小女孩的央告。

“抱歉,我太老了。我想回到阿尔汉格尔斯克那个小城市,在父亲留下的那所阴暗的小房子里,靠退休金和伏特加完成人生。”

“完成,人生?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用词。谢廖沙,我做的事情成功了,科学史会记住我的。你要是帮我,说不定历史也会顺带记住你。”这姑娘有時候说话又好气又好笑。

“我爸爸就是个被历史记住的人,被记在斯大林大清洗运动的遇难者名单里,永远地记住了。可见被历史记住并不是什么好事。孩子,我是个老人了。人活到一定岁数就单纯得可怕,一门心思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安静地死去。”我将鱼汤放在叶莲娜面前,然后就出去登记今天的气象数据了。

回来的时候,叶莲娜已经不在了,桌上的鱼汤冷了,那艘船也开走了,它停留的地方出现一条巨大的裂缝,看起来像伤口。

6

北极的夜和其他地方的夜来得不一样。其他地方的夜是缓慢而均匀地弥散的,北极的夜像是潮水,一寸一寸地漫过冰原。这里还有阳光,不过地平线上已经是一片昏暗了,过不了多久,哨所也将被融进黑夜里去。

“米哈伊尔·索莫夫”号停留在不远处,我在木屋里收拾行李。住在这个地方几十年,除了那些火柴模型,我竟然什么都没留下。过不了多久,这里就看不出阿列克夏·安德烈维奇·谢尔盖存在过的痕迹了。

其实人要在世上留下痕迹真的很难,亚历山大大帝那样伟大的人物,也不过将地图上某根线的位置移动了几厘米而已。

我久久凝视着卡莎,它的羽毛仍旧栩栩如生。卡莎,这是我女儿的名字。世界上所有可爱的卡莎都死了,一个又老又丑的谢尔盖还活着。

最终我决定不带走卡莎。

踏上甲板的一刹那,一种巨大的空虚击中了我,让我差点站立不稳。抬眼,整个冰原都被黑夜所覆盖,几千公里的莽原什么都没有,我的哨所是唯一的光,像寒风中垂危的蜡烛。临走时我打开了灯塔的灯,没人看管过不了多久它就会熄灭。

叶莲娜现在在哪里?我想,叶莲娜这样的人,又将在这世界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

船开始鸣笛,船员催促我赶紧进舱内,要出发了。

我像个机器人一样僵硬地转过身体,开始往船下走。船员撵上来拉住我,问我怎么回事。

我报以歉意的微笑:“对不起,伙计,害你们白跑一趟了。我想我还有一点工作没有做完。”

我步履蹒跚地走下船。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日本的一趟列车三年来只有一个乘客,为了送那个女高中生去上学这趟线路一直没有取消,直到这个高中生毕业上了大学,这趟列车才正式退役。

我不是那样矫情的人,只是模糊感觉到,如果我离开,余生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叶莲娜了。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但我还想再看见她,这是完成人生的一部分。她是个好孩子啊。

我没有发电报给她。她看到我的灯塔,就会知道我回来了。

7

叶莲娜真的成功了,这是我没想到的事情。就在极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她找到了那种奇特的活性金属。

她风尘仆仆,一脸狂喜地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是她大大的笑脸。

“哦。”我简单应了一声,没由来有点失落。

“那我也该正式退休了。”我说,背过身去不看她。

“不,不,谢廖沙,你还不能走。我有个礼物要送给你。”

“什么礼物?”

“暂时保密。你过几天就知道了。现在我得先飞去参加我儿子的家长会,毕竟一学期就这一次,然后还得赶着去一趟卡斯维尔角。”

“那为什么我非得呆在这儿,你寄给我不就完了?”我说。

“那个礼物,只有在这儿才能收到。”她神秘地一笑。

我忍不住好奇,叶莲娜这样的人,送出的礼物会是什么样子呢?

三天后,叶莲娜发来电报:“谢廖沙,现在出门去,看东北角的天空,你的礼物到了。”

我出门来,看向东北方向,天空上什么也没有,一片深沉的浓黑,整个天地仿佛浸泡在墨汁里。

正当我准备回屋的时候,我看到了叶莲娜送我的礼物。奇迹发生了。不只是奇迹,用神迹来形容也不为过。

东北方的天空上,一点光芒慢慢晕染开来,极光,我熟知这种颜色。极光迅速扩大,占据了东北角的天空,变成了一个盛大的方形光幕。光幕里开始闪动,模糊地可以辨认那是一些人影在动,人影越来越清晰。我终于认出那是什么了。

《白夜》。极光组成的光幕,在放映着《白夜》这部电影。画面里娜斯金卡美丽如神。她站在桥上,风把裙子吹得飘起来。此刻整个北极圈内都能目睹这壮观的一幕。

极光电影的奥秘,是叶莲娜后来告诉我的:那种活性金属能够阻隔电子通过,叶莲娜利用它制作了一块由计算机控制的能自动改变镂空形状的金属膜,并将其发射到同步轨道上。高能粒子只能根据镂空的形状有选择地穿过金属膜,按照叶莲娜规定的路线轰击电离层,金属膜的不断变化让极光形成图像,这就是我看到的极光电影。

我眼角有点湿,感觉明白了很多事情。

“叶莲娜,这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吗?”我轻声说。

注释:

① 谢廖沙:谢尔盖的爱称。

② 埃隆·马斯克:工程师、慈善家,PayPal贝宝(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产品设计师。

(本文选自“科幻故事空间站”微信公众号)

责编:梁红

猜你喜欢

科考队莲娜
蓝色的树叶
在极地过新年
蓝色的树叶
玛莲娜,玛莲娜
一段跨越南北半球的异地恋
听!谁在呼救?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豹王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