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刍议

2018-09-10祖孝天

剧作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涵舞蹈民族

祖孝天

舞蹈起源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和探索。“舞”之古字从字形上来看像人执牛尾而舞之形,原始舞蹈记录了远古社会人类在图腾仪式上的表演。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舞蹈承载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状貌,是一部记录人类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的珍贵的教科书。比如赫哲族的鱼鹰舞再现了赫哲族渔猎的生活场景,蒙古族的筷子舞展现了人民欢庆、娱乐的场面。民族舞蹈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文化、历史和审美艺术等多重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受到多元文化的干扰和冲击,生命力不再蓬勃旺盛,需要多渠道的保护和传承。

一、弘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節日

民族舞蹈具备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然而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民族舞蹈的内涵正在逐渐地异化,消退了传统的文化内涵。一些老艺人的先后离世使得相应的技艺后继无人。民族舞蹈生存需要文化认同感,弘扬民族文化势在必行。虽然各地也在轰轰烈烈地举办各种民族节日庆典,但是有些活动直接挂钩于经济建设和旅游产业,弱化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民族舞蹈沦为一种装饰。保持民族舞蹈的原汁原味,使其舞蹈语汇和舞蹈形式保留完整的原貌必须要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完成。

二、开展艺术活动,提供成长平台

艺术的发展需要空间 ,长久以来各种级别、形式的舞蹈比赛或艺术展演都为民族舞蹈的传承提供了舞台。无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级、无论是专业的还是民间业余的民族舞蹈比赛,都涌现出大量的艺术人才,并且吸引着新生力量。我们在舞蹈大赛中认识了杨丽萍沉静唯美的《两棵树》,领略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傣族舞蹈灵活纤巧的风格特色;认识了群舞《盅·碗·筷》,领略了蒙古族舞蹈的敦厚、朴实、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所以搭建民族舞蹈的展现平台就是在培育传承的土壤。

三、借势多种艺术门类,合体谋求双赢

民族舞蹈与音乐、演唱相结合,就是民族歌舞,与戏剧相结合就是民族歌舞剧。在与其他优秀的艺术嫁接的过程中,互相映衬与彰显,各自相得益彰。山水实景演出《刘三姐》将民族歌舞置于桂林山光水色的实景中,使广西的壮、苗、瑶、侗等民族舞蹈焕发新的生机。《丝路花雨》《拉哈苏苏》《云南映像》《黄道婆》等一系列作品将民族舞蹈与戏剧相结合,在复杂时空和故事背景下突出了民族舞蹈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意蕴。

四、加强理论支持,完成舞蹈集成

民族民间舞蹈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活态传承,是民间艺人们一辈一辈口耳相授而来的。除了朝鲜族、藏族、傣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几个民族的舞蹈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形态外,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已经被改编得失去了原生形态。现代文化的冲击、老辈艺术家的逝去,使得为民族舞蹈注入理论支撑刻不容缓。国家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搜集、记录和研究已有的民族舞蹈资料,但是还需更多的相关人员调查、挖掘和抢救文字、图片和音像等资料,完成民族舞蹈集成。

五、重视形式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保持舞蹈的原汁原味和内涵的独特性与艺术形式的创新并不矛盾。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蒙古族《踏歌》《酒盅舞》等舞蹈都是经过历朝历代的民间艺人们不断发展创新并继承流传下来的。只有与时代俱进,与环境俱进,与历史发展俱进,才是有活力的艺术形式。民族舞蹈的内在动力还是在于自身的创新发展。

民族舞蹈具备各民族鲜明而独特的审美特征,凝聚了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是华夏各民族的艺术瑰宝。每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舞蹈工作者都有义务把民族舞蹈传承发展下去。习总书记曾说过:“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实现中国梦,让我们从保护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起。

责任编辑 李蕊

猜你喜欢

内涵舞蹈民族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