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上,一个安安静静的男子(作家印象)

2018-09-10席窗烛

青海湖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海老师

2017年冬夜,上初中的孩子看到我的床头上有一本书,名叫《今生寂寞》,她随手拿起来翻了翻,没想到一直喜欢看网络小说的她,却看得入了神,她说这本散文集写得好,每篇文章很短,笔触细腻,打动人心。她向我仔细询问了作者宋长玥的写作情况,说这样的书如果放在网上卖,或经策划推广,一定会销得不错。她要向她的同学们推荐这位诗人地域特色鲜明的作品。

我的孩子阅读经历尚浅,爱看网络文字,为什么却偏偏喜欢看这本书呢?我有些吃惊和不解,想来想去应是作者在行文中真情流露,没有做作,文字功夫好,有张力,加之篇幅短,呈现的情景多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从他的笔端流出了不一般的细节,以及蛮有个人烙印的文风色彩。

其实宋长玥之于我,我要恭恭敬敬地称他为老师。结识宋老师还得从20年前说起。

我是一个来自四川阆中深山老林的农民。20年前,我还在西宁当搬运工,一位编发过我作品的资深编辑在民房里突然找到我,说青海唯一的市民生活报要创刊了,正在招兵买马,让我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当个记者。我连连摇头,这怎么可能呢?我是外地农村户口,更没有文凭,连报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可这位老师说,他和宋老师是朋友,宋老师是那家报社新闻部负责人。他一再说,宋老师是青海有名的青年诗人,为人很热心。他坚持带着我见了宋老师。宋老师身体有些微胖,面带笑容地看了看我的简历以及发表的三篇诗文作品复印件,让我先回去,他要给编委会汇报后再说。

这能行吗?对当记者,当时我真的没抱什么指望,因为我的自身条件太差了,我清楚得很。我继续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不过我对宋老师的作品有些留心了。我打工的西宁铁路西站货场有个简陋的收发室,我干完活常去看报。发现在青海数家报纸的副刊上时不时就有宋老师的作品,往往还是组诗,频频出现雪山、昆仑、雪峰、雪豹、飞鹰、秃鹫、海子沟……这些粗犷冷峻意象,尽显人性的空灵、狂野之美,赋予大美青海山川江源风情万种,颇有唐时边塞诗的风骨。我记住了宋老师和他的诗。

过了一段时间,就在我彻底忘记了去应聘当记者这码事,抽着劣质烟喝着劣质散酒挥汗如雨的时候,意外地接到了宋老师的通知:马上来上班。我被破格录用了,且不用实习,第二个月中旬我就领到了工资和稿费,这一切至今想来都还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令人感动。为了不辜负宋老师和报社编委会的信任,我天天拼命地采写稿件。在日常工作中,宋老师非常看重才能,爱憎分明,坚守道义,他喜欢编发社会新闻和调查类稿件,只要一听说某位记者正在采写一篇惩恶扬善的稿子,宋老师在办公室哪怕等到深夜,也要等来稿件,第一时间编发,并鼓励记者要做有良知、心怀悲悯的人。

当时新闻部人手少,工作任务重,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大家夜以继日,白加黑,但干得都很开心,心甘情愿加班加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报社有宋老师等一批爱岗敬业、体恤下属、才气纵横的优秀编辑。在出色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宋老师的作品也接连不断发表,那些写于深夜和凌晨的诗篇,揭示着他在努力寻找和表现命运的轨迹,对生活、生命、个体、时光、亲情、食物、特定人物和特定风景的思索与追问。

“诗歌是人类精神和文明的耀光,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它更纯粹和真挚地观照着生命。”当现实与梦想叠加的时候,当现实照进梦想的时候,当梦想反衬出现实如铁的时候,这个高原上安安静静的男子,将灵魂和精神浸泡于字里行间,默默守望着属于自己的一片高地。

后来宋老师离开报社,调到新的单位工作。但不管是在报社,还是在不多的偶遇中,我和他从来没有当面谈论过写作和诗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属于沉默寡言的人。但我从他的作品中略微知道了他年少时的坎坷——他博学的父亲在那个疯狂年代遭遇构陷,被发配到青海东部的农村劳动改造,一家人安静的生活从此改变。这些境遇深刻地影响了宋老师的童年和成年,也就不难理解他数十年在作品中为什么反反复复歌吟“男人”和“父亲”。诗观心灵,他说:当“男子”和“父亲”在我的诗歌中逐日高大起来,我知道我在青海找到了我该坚持的东西,这两个具象和青海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融合在一起,有一个过程,我走过来,理解了他们不可替代。

2017年冬夜,我在微信朋友圈又读到了宋老师的短诗《梦境》:云朵下的少年已经苍老/他戴着父亲的王冠/独自走在人间:正是秋天/隐忍于沉静之美的命运/摊开手掌,用空无描述仅存的拥有/唯有那个孤单的人/至今尚未穿过掌心。读完我默默地点了个赞。他的忧伤沉郁和狂放不羁犹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归来的他在很多时候仍然是一个仰望星空和双亲的少年。

近年来,宋老师先后出版了诗集《一个男人的青海》和长诗《前世的情歌》《西大荒》等,以真情诠释着诗歌的本质,以简单的文字构建内心世界。比如他的《苏木莲河:短章》:秋风起,后心凉/心尖上一层白霜/青海的秋风绊马蹄/马蹄下秋天一片枯黄/望麻的一对大眼睛/提着瞎灯笼赶路。在短短的数行诗句中,就生动呈现了蕴含青海“花儿”的情韵和悲秋,意境绵长。我觉得把此短章款款展开来,就是一段千言万语的艰难情路,也是一部出彩的言情小说,只是浓缩成精华——数行诗句就意旨深远了。

我喜欢读宋老师的作品,更欢喜读他写的平凡人,比如《卖大煤的男人》《深夜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爆米花的男人》《尕寺巷口的鞋摊》等,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不仅有一颗悲悯的心,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一次在南山路西口,我遇到宋老师正走得满头大汗,他每天步行上班,极少乘车,当时他的住处至少离单位有十里路。聊天中得知,他长期坚持游泳、爬山,节假日到处走一走,转一转,寻访美食等等——宋老师热爱烟火,接地气,但内心清醒。在他的作品《顿珠》的结尾处这样写道:“‘他们每天都看看我。顿珠说。我知道,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从八廓街转经回来休息了一个下午,现在,正不紧不慢地为家人准备着简单的晚饭。”还有他的作品《祝福亲人》有这样的句子:这些显而易见的幸福/时刻冲荡内心/这样的生活平实而美好/这样的日子/永远指向宁静与平和。

是的,如果生活永远指向宁静与平和,我太喜欢这样云淡风轻一笑而过、输得起放得下的日子了,在这些平實常乐的岁月中,我们简朴的心灵却有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席窗烛,本名张普,四川阆中朱镇人,17岁到青海务工,现供职于西海都市报社,曾两次获得中宣部表彰。时隔18年后,2015年再度业余写作,已发表诗文逾百篇(首)。

猜你喜欢

青海老师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