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笫一”的洪都人(之三)

2018-09-10王贤辉

产权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雄鹰静力飞机

王贤辉

研制新飞机的静力试验,是道关键工序,它是全面测试整机的结构强度、刚度、应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免飞机在天上发生解体事故,事系人命关天。

工厂静力试验室,人们都在忙碌着,一切准备工作正在加速进行。

1963年10月26日,来国营三二零厂检查工作的空军司令员曹里怀、副司令员常乾坤和国防部六院院长唐延杰一行,在工厂领导陪同下,按时来到强-五A机静力试验厂房,他们神态严肃地站在看台上,四周观看的员工,也都渐渐地平静下来。

“加载开始!”

随着试验指挥员的一声令下,霎时间,把所有在场人的目光,全都吸引到一个焦点,只见强-五A试验机机翼,慢慢伸平,上翘,上翘,再上翘……此时,试验厂房里的空气,似乎己被凝固,人们的心弦,随着上翘的机翼,一点一点地绷紧,只有试验指挥员的口令声和加载点、观察点的报数声,在不断冲击着这凝固的空气和人们将要绷断的心弦。

“加载60%”

“正常”

“加载70%”

“正常”

“加载80%”

“啪”

一声异响,不知从何处传来,立即引来人们一阵不安的躁动,直到认为全机正常,才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继续加载”指挥员命令。

当加载到85%的设计载荷时,突然“轰” 的一声巨响,恍如天塌地陷一般,几乎把所有在场的人都震懵了。

经检查,强-五A试验机前后机身对接框218毫米处断裂!

静力试验失败了。

一时间,人们疑虑和失望的情绪,迅速蔓延。

难道这五年多来,大家用心血孕育的天之骄子,还没有问世,就夭折胎中?

不,决不可能!设计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零件,都是经过再三检验的,在这些方面是不可能会出差错的,那问题又出在哪呢?

试制小组全体成员,连夜对强-五A静力试验机进行检查,结果令人惊叹和痛心!

原因是:一根模拟发动机惯性载荷直径16毫米的钢索,被不恰当地用两根直径8毫米的钢索代替,加上钢索本身编织质量有问题,试验时,钢索先被拉断一根,致使机身承受弯曲力矩瞬时超载而提前破坏。

为此,可以肯定飞机设计是正确的,错误明显是出在静力试验设备上。

沉痛的教训,沉重的代价。

这一天,国营三二厂的许多员工,陷入深思,发出感叹:一根钢索能断送强-五飞机生命,洪都人五年心血险毁一旦!

“大家不要灰心,好好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再干,空军会支持你们的。”就在大家陷入迷惘和感叹之时,曹里怀司令员和常乾坤副司令员,给予国营三二零厂工作和试制小组成员最及时最有力的鼓励和支持。

十一

1963年12月,笫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孙志远一行,来到国营三二零厂。他们这次是专程为强-五飞机而来。

一到工厂,他们立即就到飞机试验厂房。孙志远部长就站在经过一个多月简单修复的强五-A试验飞机的残破机身旁,听取陆孝彭对强-五飞机研制情况和静力试验失败原因的汇报。

五年了,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研制过程中的甜、酸、苦、辣, 就像是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涌而出。

陆孝彭像个久别亲人的孩子,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说的越快,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竟一时哽噎的说不出话来。

“你不要急,慢慢讲,慢慢讲,今天我就是专门来听你讲的。”

坐在飞机旁的孙志远部长,饶有兴趣地认真听着,不时还加些插话和提问。

汇报持续了三个小时,中午下班的气笛响了,国营三二零厂领导提议汇报到此结束。

“不不不,下午请陆总到招待所来接着讲。”孙志远部长忙说。

下午,陆孝彭又讲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汇报。

笫二天上午,国营三二零厂召开干部大会。台下鸦雀无声,无数期待的目光,全汇聚在孙志远部长的脸上。

决定强-五飞机命运的关键时刻到了:“国营三二零厂,为强-五飞机的研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虽然试验失败了,却促使大家认识了它的价值,现在,强-五飞机不是停,而是上。”

孙志远部长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孙志远部长稍作停顿,环顾了一下大家,接着说:“我代表第三机械工业部宣布:立即恢复强-五飞机的研制工作,并再试制三架,一架用于静力试验,其余两架用于试飞,争取早日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尽快装备部队。”

台下的人们沸腾了,大家报以更加热烈的掌声。因为这正是洪都人的心之所托,魂之所系。

从此,强-五飞机试制,又成为工厂生产的重点。

几经反复,几经磨难,两年后的1965年6月4日,江西樟树机场,跑道的端头,停着一架银色“雄鷹”。

雨像巻丝一般,又轻又细,灰沉沉的天空,笼罩着一层捉摸不透的神密感,令人十分压抑。

“小雨不能影响试飞!”随着空军副司令员的一声令下,试飞员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跑道端头的飞机,熟练地进入座舱。

透过蒙蒙细雨,强-五飞机试飞队伍的在场人员,都凝目注视着英姿矫健、跃跃欲飞的“雄鹰”,虽然每个人都已再三检查过自已的工作,并且坚信准确无误,但紧张的情绪还是笼罩在心头。

指挥员邸宝善沉着地发出了首飞命令。

飞机发动机启动了,机尾喷口的巨大气流,吹散了人们的疑虑。宏亮的轰呜声,饱含着开拓者的辛酸与自豪。

霎时间,“雄鹰”在高速滑行,昂首!昂首!“雄鹰”在呼啸中昂首离地,冒雨凌空,首飞成功了!

中国笫一架自已设计制造的超音速喷气式强-五型强击机诞生了!

仰望那灰蒙蒙的天空,人们心潮激荡,人们巡视着,是在寻找“雄鹰”刚刚留下的踪影,还是在寻找“雄鹰”诞生的轨迹……

陆孝彭的多年夙愿终成现实,天虽然下着蒙蒙细雨,而他却觉得天空似乎比以往更蓝,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宽慰。

1965年12月24日至28日,在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任委员曹里怀、副主任委员常乾坤、刘鼎的主持下,通过了《关于强-五型飞机初步设计定型的报告》,肯定了强-五飞机的设计是成功的,性能是好的。

十二

1966年3月10日,北京南苑机场。

下午时分,碧空蓝天,如同用水漂洗过一般,恰似透明的玉翠湖,倒扣在天穹。刚刚吐出新绿的柳枝,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伴着阵阵微风,摇曳婆娑,煞是迷人。

机场指挥塔旁的广场上,停満了各色小汽车。

机场中央的停机坪上,停放着一架跃跃欲试,展翼待飞的白色战机。

满头银丝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走下车,接着,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副总参谋长李天佑、王新亭和各大军区首长,一一下车,在空军首长的陪同下走上观望台。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將领,一齐云集机场,是专程前来观看我国自已设计制造的强-五喷气式强击机表演。

强-五飞机的总设计师,被请到元帅和将军们面前。

陆孝彭,个子不高,身材瘦弱,是年才46岁,头发却已过早地谢了顶,唯有那双敏锐的眼睛,仍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过度的激动和兴奋,使他脸上泛着红晕。

叶剑英元帅招呼他坐在自已身边。

“好,开始吧!”叶剑英元帅下令。

飞行员疾步走向飞机,跨进座舱,一阵马达轰呜,飞机启动了,机尾霎时喷射出强烈的气流,凭借强大的推动力,飞机冲向蓝天。

在场的叶剑英元帅和将军们,一个个屏声息气,仰首注视。

强-五飞机,在空中,像只灵巧的雄鹰,穿云破雾,低空盘旋,上下俯冲,打转翻滚,时而“嗖” 的一声,从机场上空掠过,时而又消声匿迹,贴地面疾飞……

一阵热烈的掌声,使目不转睛紧盯着飞机的陆孝彭,蓦地惊醒过来。

叶剑英元帅站起身来,紧紧的握住陆孝彭的手:“成功了。祝贺你!谢谢你!我代表中央军委和三军指战员谢谢你!我们终于有了自己设计制造的强击机!”

叶剑英元帅和将军们同陆孝彭和全体机组人员在飞机旁留影纪念。

叶剑英元帅当场征求各位将军意见,决定立即生产10架强-五飞机投入部队试用,尽快让强-五飞机装备人民空军。

陆孝彭的眼睛湿漉漉的,多年的愿望实现了,这一天是他一辈子难忘的一天。

十三

当陆孝彭把强-五飞机送上蓝天后,准备继续谋划为实现中国蓝天的航空梦时,却突遇一场大灾难。

1966年的一天,陆孝彭与蓝天隔绝了,他被软禁在一间小屋内,从此,他开始漫长的囚犯生活。席卷全国的“文革”灾难,使这位科学家也在劫难逃。

孑然一身,长夜难眠,悲愤泪水,潸潸滚落,他知道妻子也被隔离了,一个好端端的家,被抄得七零八落。

这时的陆孝彭,才感到自已是多么渴望家庭的温馨和甜美,因为过去都忙于强-五飞机的设计和研制,整个身心都扑在事业上,反倒把家给淡忘了。

但是,现在最使他揪心的事还是飞机。

几十年来,天天跟飞机打交道,好不容易把强-五飞机送上了天,自已却被隔在斗室里。

念中学时,自已亲眼目睹日寇的飞机,在中国的天空上恣意横行,为此立下“航空报国”的志向,报考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在美、英学习飞机设计,全国解放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与恋人分手,辗转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建设,在沈阳主持设计了我国笫一架喷气式歼-教1教练机, 然后南下搞强-五强击机……

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陆孝彭坚信自已的信念和抉择是对的,阴郁的天空,终有一天要云开雾散、阳光明媚的。

科学家总是用科学的头脑来判断事物的,因此,摆在陆孝彭面前的“交待材料”,变成了强-五飞机后续技术问题及改进意见的论证报告。

时来运转, 陆孝彭的遭遇被中央高层知道了。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干预过问下,“鸟”出樊笼。

陆孝彭又回到洒满阳光的蓝天下,迎来科学的新春天。

不久,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强-五飞机投入了批量生产。

从此, 揭开了中国自已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批生产装备部队的历史, 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一项空白。

随着时代的发展, 强-五飞机不断改进改型, 己发展成为强-五系列强击机。

1968年9月23日,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批准,11月29日,国家计委、国防工办发文批准强-五飞机成批生产。

强-五飞机在多次重要的实战演练中,都具有良好表现,以作战出勤率高、命中精度准、对地攻击能力强,受到中央军委首长和部队好评,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的空中打击力量。

1983年,强-五飞机飞出国门,成为我国笫一个出囗创汇的军用飞机。

1985年,强-五飞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是我国第一个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机种。

1986年,与意大利合作,改装成强-五外销机,命名为A5M型。

在法国巴黎航展上,中国第一次以实物参展,强-五飞机被誉为 “亚洲明星”。

在巴基斯坦的一次盛大的打靶比赛中,强-五飞机力克美国F-16、法国幻影-5、苏联米格-21三种著名战斗机,赢得超低空飞行和打地靶比赛笫一名。

在边境自卫反击战和多次保卫祖国边彊战斗中,强-五飞机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新中国建国35周年和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强-五飞机列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它威武亮丽的雄姿,为世人所惊叹,壮了国威,扬了军威,受到了表彰。

由陆孝彭主持变后掠技术课题的研究和試验,通过了部级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歩二等奖,为新一代强击机研制提供了技术储备。

他撰写的《函道风扇空地两用直升机设计方案》、《论激波与极限线的关系及三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条件》、《后掠机翼的翼极效应》等论著相继出版问世。

1994年,他写出《关于强-五飞机中改方案的论证报告》,提出用高新技术改进强-五飞机,加大作战半径,保卫祖国辽阔海空。

陆孝彭还在不停地酝酿构思新的设计和课题。

十四

1994年秋,陆孝彭去南方休假,还专程到叶剑英元帅墓献花,凭吊老帅当年对强-五飞机研制的支持,并写诗一首,以表达对叶帅的深情怀念和自已对航空工业的献身之情:

叶帅音容岂能忘,京苑尚忆飞“雄鹰”。

评定良机来诸将,凌云盛会集群英。

身兼将相怀良策,南来凭吊读遗句。

志决西南捷报频, 愿作红泥献赤心。

艰辛拼搏,几经风霜,陆孝彭像一台超负荷运载的机器,主要“部件”都有故障,积劳成疾。糖尿病复发,严重到四个加号;心肌梗塞三度, 险些夺去他的生命;结肠肿瘤切除手术,逼他病休一年半。他不安于与善解人意的老伴和孝敬老人的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却顶着一次次病魔,确保强五-飞机飞上蓝天。

无情岁月,使他步履蹒跚,但在总装车间、停机坪上,仍能见到他的身影,在办公室里,他那聚精会神的工作情景,无言地倾诉他对飞机难以割舍的感情。

中航工业洪都集团50周年大庆前,陆孝彭又写了两首诗,以抒发他对党和中航工业的忠诚和深厚情怀:

“雄鹰”

忆昔“雄鹰”创业难 既无计划又无钱

良工四辈皆吾师 授徒七人意志坚

见缝插针岂良策 艰苦奋斗传美篇

二载机成戴红彩 夹道欢迎尽开颜

入党

忆昔应召支部会 入党之日永铭志

镰刀斧头亮我心 共产主义传永世

金石良言发肺腑 如今好友成同志

对天盟誓不叛党 刀斧加身宁一死

遗憾的是,还没有等到厂庆到来,2000年10月16日,这位出生在上海的八旬老科学家,却与世长辞了。

陆孝彭的离去,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损失。(待续)

猜你喜欢

雄鹰静力飞机
飞机失踪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郐振明 (国画)《雄鹰》
康巴雄鹰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静力性拉伸对少儿短距离自由泳打腿急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