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鲜明特质”
2018-09-10段光鹏
段光鹏
[摘要]党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邃,主要蕴含着六大鲜明的品格特质,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崇高信仰追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鲜明人民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烈使命担当,“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真务实作风,“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时代创新精神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的科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特质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8)02-0009-11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理论,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导。党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理论体系以8个明确和14条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邃,主要蕴含着“六个鲜明的特质”。
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崇高信仰追求
一种行久于世、取信于众、普遍运用的思想,其所秉持的根本价值信念必定是坚定不移的。崇高的信仰追求既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志,也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忠实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生动展现,可谓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底色。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清晰地展现了先进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付出的艰辛努力。顺应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基于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境遇、实践主题的理论契合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趋势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并最终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回顾96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之所以在各个历史时期能够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根本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我们党提供了不断保持前进的重要思想动力,使它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因自身特殊利益所导致的局限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指导,也是其政治底色。
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懈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要求。邓小平曾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条件下所从事的全新探索性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寄希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能够提供任何可供直接套用的具体结论,也不能寄希望以往的实践经验提供任何可供直接使用的现成的公式。因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实践中,许多问题经典作家虽有论述,但现实发展的情景已远非昔日可比,需要结合新的实践重新修正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有的问题经典作家拘于当时时代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涉及,需要从现实出发对经典理论作出新的突破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特别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鲜明地体现了立足实践、面向问题、总结经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懈怠,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时代特征。
建构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辩证统一关系是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在当代中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保持党的领导地位的关键在于坚守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告诫全党:“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如果理想信念“动摇了”“偏移了”,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就必须从理想信念层面补足“精神之钙”,拧紧“总开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既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科学生命力的重申,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方向的重申,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精神境界的重申。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党的理想信念需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有机结合。因为只坚持远大理想而忽视共同理想,必然会超越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而作出不切实际的盲目跃进;而仅坚持共同理想而避谈远大理想,必将会因缺乏远大目标的指引而导致实践上的固步自封。因此,建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辩证统一的关系格局,是当前重构共产主义理念信念的核心维度,也是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
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鲜明人民立场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亦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五千年的历史也证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是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未来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是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提醒全党上下,要永远牢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展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为民解忧、造福人民的百姓情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洋溢着关注人民生活的情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强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科学社会主义根本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最新科学表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使中国站起来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真正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富起来了;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中国强起来。我们党走过的96年历程,表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真正道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求解放、求发展的共同心声,进行了一场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物质内容和精神追求的广泛的历史性的社会改造运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基于邓小平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大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更为明确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指向、实践指向,阐明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即致力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人民立场,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规定性、行动方向和路径。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始终是人民的一部分,同人民有着血肉联系,是人民的主心骨。毛泽东曾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决不能因为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而忘记自己是人民的一员。党在新时代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先进性,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行动指向落实到实现人民利益上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细化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行动任务和行动计划,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并由人民共享社会物质财富;创造出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让人民普遍过上有尊严、更幸福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要求我们党要顺应时代新变化和人民新要求,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烈使命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开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朱熹的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要求全党同志始终将民族、国家与历史的使命铭记心中、扛在肩上。使命担当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论述中的重要概念。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就包括“牢记使命”,并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专门阐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烈的使命担当,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性,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号召和要求全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我们的民族、国家和党共同的伟大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下,我们更要有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毫不怀疑、决不动摇的信心,因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充分认识到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人民的行为,一切阻碍改革创新的顽瘴痼疾,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秉承“坚决反对”的态度,也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与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进行坚决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必由之路和科学理论,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勃勃生机,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回到向上奋发的态势。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运动。20世纪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风云突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国际上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旗帜纷纷倒下,一大批组织解散或更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以至于西方学者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坚持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通过近40年尤其是最近5年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既意味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也意味着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重新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奋发向上的态势。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直面新时代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努力破解重要难题而形成的理论成果。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直面“三大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问题、逆全球化问题、生态环保问题、文化软实力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党员腐败问题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对这一系列问题和重要难题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对待、合理应对或有效应答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所谓的系列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包括“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等等。所谓重要难题,主要指“7·26”讲话中提出的“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具体的、直接的现实就是这一系列问题和由之形成的难题,它们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具体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效地破解这些问题和难题,还要在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中总结新的成功经验,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
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真务实作风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品质。所谓求真务实,就是追求真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干事创业。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就是因为它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其中,唯物史观是客观的历史发展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这两大理论基石都是对客观规律和现实世界的真实呈现,因此是求真务实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秉承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传统,并在这一传统指引下,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科学的思想理论,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始终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抓好实际工作,“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否则“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工作方式,彰显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判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工作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屆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认为这个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形成这个判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在很多方面已进人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总体上实现小康;进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依然发展不充分,劳动生产率和科技水平提高的空间依然巨大,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供需结构依然有欠平衡,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地区之间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果断、准确地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和国家的工作要有新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行动方略。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我国已提前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
党的十八大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通过综合分析近5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和国内外形势,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首先,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此期间,要统筹推进“五大建设”,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战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其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再经过15年的奋斗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此后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行动方略,是一个比原来设定的发展目标(包括“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发展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更高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其他很多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战略安排和行动方略而逻辑地延伸和展开的。
五、“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时代创新精神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只有理论走在时代前列,实践才能发展。而理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要求既继承吸收前人的智慧和精华,又有所开拓、深化和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在新的伟大实践中进行了理论创新,加入了新观念、新说法、新话语,体现了新提炼、新概括、新界定,在多方面展现出创新精神,并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境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贡献三者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实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大问题、大难题,运用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普遍联系和发展观点、矛盾分析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思考对策,形成一些重大的新论断、新理念、新方略,并形成很多切合中国当前实际的正确性认识、真理性思想和实效性策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有机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很多语言表达、话语风格充分彰显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色彩,可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报告最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重要新概念,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它们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主题,结合不同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突出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形成一系列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通过艰辛的理论探索,推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崭新的判断和思想,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作出了新的时代判断、时代分析和时代回应。也正是站在这个新的制高点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不少新思想、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观点、正统思想的重大推进和重大突破,既产生了重大的世界意义,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左翼运动、左翼政党应该借鉴和吸收的创新,而且是世界范围内在21世纪具有引领性地位的创新。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致力于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强调国家与社会、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国家观的重大突破,更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在21世纪的重大创新。
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的科学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在于其中贯穿着科学思想方法,表现为对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强调,善于运用辩证性、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这种科学思想方法对当代中国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作出战略布局,既破解发展难题,又建构社会秩序,还唱响中国声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辩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性体现在辩证思维的运用。辩证思维就是承认、分析和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和重点,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办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一直以辩证思维协调规划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解决“温饱问题”,因此选择在经济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当前,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则选择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统筹规划发展方向,协调推进改革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性突出表现在坚持问题导向上,始终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动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发展也进入关键期、攻坚期,新旧矛盾、新老问题交织叠加,转变发展方式适应经济新常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任务异常艰巨。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强烈的问题导向,抓住涉及面广、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两大布局”。这就是对辩证性的鲜明体现,既注重总体规划,又善于重点突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系统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性的着眼点旨在诸要素围绕一定目标协同配合,以期整体优化,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用“不能相互踩脚”这个踢足球的例子,阐释合作共赢精神;用木桶理论,说明补齐短板对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用古语“上下同欲者胜”阐明共同理想对各方力量的整合作用;用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说明系统方法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与马克思“一个乐队就需要乐队指挥”之间,有着内在一致性;合作共赢理念、非零和博弈思想,城市与地区间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与系统涌现性原理之间,有着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市、地区与国际发展中得到具体运用,要求走区域协作共赢发展之路;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决定设立雄安特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奉行互惠共赢的开放战略,都体现了系统性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整体性。从宏观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整体性的论述,提出了14条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了党和国家的整体性部署与目标。从微观视角来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引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的鲜明展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整体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在改革中产生新的活力,为实现阶段性目标提供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保证社会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为实现阶段性目标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围绕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为实现阶段性目标提供政治保证。“四个全面”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