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的组织与实施

2018-09-10邱伟民

校园足球 2018年3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课间足球

邱伟民

在学校普及校园足球,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其集体荣誉感,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开展校园足球的理念异曲同工,都是为了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它们之间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任何一种单独存在都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也不具有生命力,只有把这些课程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1+1>2”体系。笔者通过几年的大课间和校园足球开展的实践活动,抓住两者的共同点,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寻求一种新型的大课间和校园足球融合在一起的活动方式,可以增添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形成新颖、独特的校园运动文化,并通过学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足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合学校的足球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一、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的必要性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明确提出:校园足球的定位,即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普及足球运动。其宗旨是要在大中小学全面推广足球,以足球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真正实现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对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的概念和定位具有清晰的认识,校园足球大课间既是巩固足球技能的主阵地,也是展示和评价开展足球教学和课外足球活动情况的平台,更是学校体育工作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在有限的体育活动时间里使学生积极参与,缓解学生学习疲劳,陶冶学生情操。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可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形成较好的亲子互动教育。同时,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新思路的形成,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教育新添了一种选择。

二、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的功能分析

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还能增强以下几大功能。

(一)育人功能

独具特色的足球大课间活动具有育人功能。足球大课间活动可借助多样化的足球练习形式,弥补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足球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实现体育、德育共发展的目标。

(二)健康的導向功能

借助丰富多样的足球运动形式,可彰显学生自身的运动活力发展新动向,让学生在足球大课间活动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娱乐功能

学生可借助足球大课间活动,全身心感受足球运动的趣味性,从而实现身心放松,并有效缓解焦虑、急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为身心和谐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的创新实践

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想要做到相辅相成,要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形成新式的学校体育文化,开展足球基本功训练工作,发挥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增添校园足球元素,提升学生多元化体育综合素质。

(一)形成具有校园足球元素的多元化大课间发展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园足球具备趣味性、运动性等特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运动新文化。在建设校园新文化过程中,体育教师可利用足球训练中涉及的口号和特色,结合本校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场地、项目等实际情况,将其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使其成为大课间活动中的亮点,并通过大课间的足球训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欢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1.将足球大课间作为日常教学的必要补充

校园足球与大课间要做到相辅相成的良好发展模式,校园足球的技术养成就需要在体育课堂中侧重开展教学,从而使足球大课间成为延续体育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在安排课表时,为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足球课,由有足球专长或经过省级足球专项培训的体育教师任教,通过备课活动,把足球教学设计得富有趣味性,学生可通过努力达到技术标准,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充分利用足球运动竞技性较强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在实战中学习足球技能,而在设计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时,技能练习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比赛和游戏促进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用多元化评价手段,让学生乐在其中、不断练习、不断超越,在大课间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技能水平,而此时他们处于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便可以引入一些足球小游戏和模仿动物的形态来推进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使校园足球能够多元化发展,以此来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大课间活动中健康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做生动、形象化的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足球技能动作的正确姿势、结构和神态,多采用正误对比示范法,使讲解和示范二者相结合,采用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或者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面对反应能力较低的学生可采用多示范的方法,面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以讲解为主。在大课间活动中,骨干学生可以安排在班级队伍前面,设置一定高度的平台,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完成大课间活动。

2.积极营造校园足球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积极性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翅膀”,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学校开展少儿足球教育,应注重营造主题鲜明的文化环境。在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与足球有关的图片、文字点缀着学校走廊和墙壁。校园里设置了“踢球精彩照片墙”,每周都会定时更换照片,学生总是聚集在此观看,“踢球精彩镜头”经常会出现那些踢球认真努力和有进步的学生,小学生极具表现力,可借此提升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3.在大课间举行校园足球小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组织学校的专职、兼职体育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参加培训活动,观看5人制足球比赛。通过观察、分析、研究,与足球专家直接交流、切磋,加深对足球的感悟,从而更好地掌握足球技术,创编足球操。其次,进行全校教师培训。学校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足球操的集中训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动作到位、熟练自如,使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地“教”,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应让学生做到人人参与、层层递进、训练有素、彰显特色。

第一阶段为全校铺开,展示“千人操”风采。在足球课上,教师对足球操的每一个动作要领进行精雕细琢、分解示范,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再把体育组的教师分成三组,利用早操、活动课等时间对全校1000多名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每周训练时间10课时左右,班主任教师则负责协助指导,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提高训练实效。2个月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动作要领时,再对本套操进行配乐集中训练。学校还举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足球操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第二阶段为组建学校足球队。为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足球技术水平,学校成立了“校足球队”,让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专业的足球训练,一展风采,除了训练足球操之外,学校还聘请了专业的足球教师来校进行足球训练。

第三阶段为重视校本教材编写,形成特色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小学体育教育大纲》,自编了足球校本教材,制订了统一的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考核标准,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足球项目的教学体系。

4.开展足球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足球素养

学生在大课间期间的活动场地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规划,学生的活动区域较为固定,学生在大课间期间也相对自律。因此,在大课间活动期间开展足球的基本功训练,是学生最容易接纳的融合方式。在大课间期间,让值勤足球教师在大平台上带领学生统一进行足球操、足球基本功练习,而各班骨干学生在班级队伍前练习,其他学生在班级队伍中练习。练习的基本功一般有原地球感练习、各类带球S形绕(单数学生原地球感练习,双数进行带球S形绕)、围圈传接球和中心点控制射门练习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单一地进行足球训练,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且体育课堂中的训练存在时间短、训练项目多而杂等局限性,而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是每日必做的活动,也是全体学生需要共同参与的集体训练,体育教师将足球训练融入大课间活动中,既能让学生每天都进行足球技术训练,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利用足球健身的意识

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将校园足球运动与大课间活动有效结合,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引入足球运动,不仅能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添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运动中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在课间活动中,应以鼓励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为主,并利用小足球门、多组绕杆器材、足球、九宫格练习器材等硬件设施为学生课间活动提供保障,为培养学生利用足球健身的意识提供平台。学校开展足球热身操、足球基本功练习等活动,不仅可以单独练习,还可以两种或多种融合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可选择的空间和时间,还培养了学生利用足球提高健身的意识。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在传统的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做课间操的动作是固定的、机械的,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学校教师的参与度较低,削弱了教师在大课间活动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而校园足球运动也被限制于体育课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概率降低。將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次数,还能增强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还可以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师生共同运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足球运动,形成全校运动的良好风气。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根据方案,全校师生到达指定地点做准备,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监督、评价,以此来评定在大课间期间“最棒、很棒、努力,还有待努力”的学生。班级任课教师还可以用手机拍摄下学生活动时的精彩镜头或者不认真练习的镜头,并发送至微信平台,最终由评定小组成员确认精彩镜头,最后发送至“踢球精彩照片墙”,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功能与作用。

在大课间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校园足球运动的合理性,大课间融入的校园足球,需要符合简单、和谐、美观、统一等特点。二是教师需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确保足球运动能使大部分学生获得身心愉悦感,防止学生打闹、积极性低等情况发生。如,在运球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球,纠正学生错误的运球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在本班区域内运球,不能让球“越界”。在大课间运球活动中,为了增加运球的难度,达到增强学生运球技术的目的,教师还需充当“总指挥”的角色,根据足球融入大课间的活动方案以及不断变换的音乐,提醒学生变化队伍队形的时间,使学生能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

大课间活动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更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统筹分工。学校领导班子负责带领体育组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全面统筹;体育组负责开发校本教材和传授技能;班主任负责各班实施具体方案,检查和督促体育家庭作业,和班级辅导员共同维持秩序,保护学生安全;班级任课教师是安全值班员,并负责拍摄照片,所有责任都落实到个人,形成统一行动。

四、结语

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等。校园足球运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强健的体魄,促使学生养成坚毅、勇敢、顽强不屈等优良品质,而这与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培养身体强健、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将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活动中,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活动方案,通过调整活动内容与方式、师生参与评价方案、教师交叉评价和工作岗位等手段,不但能激发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还能借助大课间活动不断完善校园足球运动,进而彰显校园的大课间活动特色,实现全校参与运动的目的,并扩大其影响力,使这种大课间活动模式能走出校园,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课间足球
快乐足球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
快乐课间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