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乌学界围绕俄乌关系问题的分歧解析

2018-09-10李燕奥莉卡霍缅科

文化软实力 2018年3期

李燕 奥莉卡?霍缅科

[提要] 由于内部局势动荡以及与俄罗斯的矛盾,乌克兰在2014年到2016年间无暇他顾,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希望参与其中。中乌学界也开始更多地讨论这个问题。但双方在俄乌关系的相关表述和重要问题的态度上还存在较大分歧。为消弭分歧,双方还应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加强沟通与交流特别是高层交流。中国方面,应对相关表述进行科学界定并谨慎准确使用,同时支持乌克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乌克兰方面,则应跳出意识形态分歧的窠臼,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来,以期借力“一带一路”,实现国家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 俄乌关系;乌克兰危机;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 李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奥莉卡.霍缅科(Ольга Хоменко):乌克兰国立基辅经济大学世界经济系副教授,乌克兰汉学家协会理事。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参与其中。近一两年来,乌克兰民间、学界、官方多途径表达了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望。作为欧亚大陆的中心、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因自身经济条件所限、与俄罗斯关系紧张,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更重要的是,中乌两国还存在一些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学界围绕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争端、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等问题,在认识和表述上有很大差异。如何消弭分歧,利用两国官方、学界和民间对于发展中乌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意愿,增进沟通和理解,扩展双方合作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乌克兰学者对中国学界的一些表达有不同看法

苏联解体后,俄乌两国围绕历史、经济和外交等问题摩擦不断,乌克兰危机更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程度。为应对复杂而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特别是俄罗斯正面临西方严厉制裁,中俄两国关系更加拉近,而乌克兰学者对中国同行的一些表述颇有微词。归结起来主要有:

第一,中国各界对乌克兰的认知远远不足。今年5月底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召开的“一带一路”乌中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上,乌克兰学者阿拉·科比良西卡阿拉·科比良西卡(Алла Кобилянсько),乌克兰国际人文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副博士。指出,中乌两国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沟通交流都远远不够。在乌克兰媒体中,对中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介绍还不是很多。而在中国学术刊物和媒体上,乌克兰出现多半与危机、战争、冲突等不太令人愉快的词汇相联系。这容易给中国民众造成乌克兰政局不稳、经济形势不好、冲突不断的印象,对中国企业到乌克兰投资以及乌克兰的旅游开发也有一定消极影响。

第二,“乌克兰危机”的表述不够准确。有学者指出,这个词最初是指亚努科维奇政权统治的危机,但从2013年秋冬开始,就已经不只是危机,亚努科维奇还被推翻了。在他出逃后,乌克兰已经组建了新政府,如今运转正常。因此,当前乌克兰社会已经没有什么危机了。乌克兰学者冈察鲁克安德烈·冈察鲁克(Andrey Goncharuk),乌克兰政论家,乌克兰汉学家协会顾问。强调,不应该再用这个词来描述乌克蘭形势。同时,那场“推翻”亚努科维奇的活动,对乌克兰民众来说,更多的是一场民主的、反专制、反腐败的革命。有乌克兰学者称之为“西方麦丹革命”。也许,以后还会有人用“民主革命”来表述。总之,他们不希望外界继续使用“乌克兰危机”一词来界定当前乌克兰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乌克兰学界认为,中国同行对乌克兰东部冲突的认识还不是很准确。乌克兰舆论普遍肯定,乌克兰东部冲突有两次,都与俄罗斯密切相关。第一次是克里米亚争端。乌克兰学者强调,俄罗斯借乌克兰内部动荡之机“出手”,对克里米亚进行了直接军事占领,是侵略行为。中国学界一般称为“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第二次是在顿巴斯地区的军事冲突。中国学界一般称之为“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或“乌东战争”,这种表述把乌克兰东部问题限定在乌克兰本国范围内。不过,乌克兰学界的看法前后有很大变化:最初他们称之为顿巴斯战争,或东部武装冲突,肯定乌军方在进行反恐活动,或清除非法武装分子。但从2015年下半年起,乌军方行动更多地被视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卫战争,并且乌克兰舆论开始使用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俄罗斯侵略战争等词汇。从2016年起,在乌克兰的媒体中,对东部冲突更多地使用了“混合战争”一词。其含义主要是是指,大量“无军人标志的”俄罗斯士兵进入乌克兰东部,他们和乌东地方武装一起,使用俄罗斯先进武器与乌克兰政府军作战。该战争结合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舆论宣传、信息等多种手段。有学者指出,乌克兰东部战争是苏联解体之初摩尔多瓦军事冲突以及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的“升级版”,是俄罗斯吸取格鲁吉亚战争经验教训,加以改进后的“新一代战争”。目前俄罗斯正通过此类战争积累对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其他国家的作战经验,并准备对抗北约。关于战争性质,乌克兰方面已经确定无疑,顿巴斯地区的战争就是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其范围已经不限于乌克兰。

二乌克兰学界的看法有一定客观性

我们发现,上述观点并不涵盖所有乌克兰人的看法,提出“俄罗斯侵略”说法的,主要是乌克兰官方、军界还有来自西部州——利沃夫的代表。不过,从外交和学术的严谨性上看,有些表述有一定客观性。

李燕等:中乌学界围绕俄乌关系问题的分歧解析《文化软实力》2018年第3期首先,关于乌克兰危机。对部分乌克兰公民,尤其是西乌克兰人而言,赶走亚努科维奇就是一场民主革命。有学者撰文指出,亚努科维奇作为乌克兰总统,在各个方面听命于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做了很多违背国家利益的事。如,他上台后,俄罗斯就开始在乌克兰重要部门安插自己人,以全方位控制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执政期间,乌克兰国家军事预算被压到1%以下,并且连这么少的预算还会被挪用,乌克兰军队供给没有保障,国防不力。此外,亚努科维奇的腐败问题也很突出。他出逃后,其奢侈生活就在媒体上被曝光。眼下,在离基辅不远的彼得里夫茨镇,建立了一个占地136公顷的米日吉利亚国家公园,被称为亚努科维奇腐败博物馆。他的客厅、卧室、厨房、健身房、游泳馆、停机坪、汽车库等成了一个个腐败展室,装潢之华丽、生活之奢侈令人咂舌。这个公园也成了节假日乌克兰人休闲的好去处。到这个公园参观过的人会对乌克兰人民反对亚努科维奇腐败的“革命”心生赞同,当然,也对俄罗斯“收留”这位腐败总统十分反感。

其次,关于“俄罗斯侵略战争”。开始时,乌克兰方面只是通过前线作战军人的反馈及各种情报信息来判断俄罗斯是否介入东部冲突。后来,乌克兰从各个方向上获得了证据:有被俘或者战死的俄罗斯人及其证词、缴获的武器装备、北约方面提供的图像、以及通过对参战人员身份、照片与其他信息的辨别等。有学者据此断定,俄罗斯一直是乌克兰东部叛乱活动的积极支持者。眼下几乎已成事实的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已经宣告脱离乌克兰。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学界的观点也比较客观。

再次,关于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的表述。乌克兰官方不赞同“东部地区冲突”这样的表述,更肯定“东部战争”和“俄乌战争”的说法。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政府有把与俄罗斯的矛盾和冲突扩大化,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意图。但事实上,这场冲突也的确超出了乌克兰的范围。就军事实力而言,眼下乌克兰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俄罗斯抗衡,在后苏联空间也没有别的国家能够与俄罗斯抗衡。这是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所独具的优势。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调整和转型,美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作用越来越小。近期美欧之间裂痕加大,欧盟与俄罗斯原本经济关系就很紧密,加上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寄希望于欧盟用更强力的经济手段制裁俄罗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乌克兰已经认识到西方对俄罗斯越来越没有办法。在此情况下,乌克兰希望借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一则发展自身,二则谋求得到中国的道义支持。

三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中乌合作的几点建议

如前所述,中乌两国学界与政论界在乌克兰局势以及东部战争的表述上存在较大分歧,加上乌俄两国矛盾冲突已经越出两国间,变成了意识形态范畴的冲突,从而影响到后苏联空间国家以及其他国家与乌俄两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和影响到与中国的高层交流及经贸关系。对中国而言,如何恰当处理与俄乌两国的关系,与乌克兰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扩大原有经贸合作,开展人文交流,首要前提是对乌俄冲突在认识和表述上尽可能客观,与乌克兰学界及政论界加强沟通和交流,尊重乌克兰方面的意见,遵守国际规则。同时,尽可能巩固两国间原有的经贸合作,并扩展新领域,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尊重乌克兰的民族独立,也支持乌克兰参与后苏联空间的经济一体化活动。作为俄罗斯帝国或前苏联国家的一部分,乌克兰与俄罗斯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很难分开。其独立后,国际社会应尊重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同时也要看到,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前提是经济独立,如果后苏联空间的经济一体化对乌克兰经济发展有利,乌克兰也不应该因民族主义情绪或意识形态要求完全加以排斥,没有必要把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

其次,对于乌克兰危机一词,应在学术上有界定。这场危机的起因归根到底是亚努科维奇政权的危机,在这个政权已经结束的情况下,中国学界需要慎用或者尽可能不用这个词。

第三,关于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目前看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几乎木已成舟。不过,与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国以及阿布哈兹问题的性质几乎一样,并不符合国际法。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的确介入了乌克兰东部冲突,并且这场冲突可能会以舆论战、信息战、心理战以及不定期交火形式持续下去。从外交上讲,这是乌克兰内部的事情,或者是乌克兰与俄罗斯两国间的事情,别国不合适介入。因此,其解决途径也应在乌克兰国内,或在乌俄两国间。维护公正的国际关系秩序是中国的一贯目标,但中国不是世界警察,没有介入乌克兰东部冲突的理由。

第四,加强中乌经贸关系,以及乌克兰参与“一带一路”,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乌中经贸关系一直在较低层次,但乌克兰给中国提供的是一些高端技术,两者技术交流的层次与技术内涵并不对称。两国间还需有一定的官方交流。当然,如果官方交流首先涉及对俄罗斯侵略的认定,无疑是一个实质性障碍。不过,乌克兰民间很有热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乌克兰在农业、发动机技术等领域与中国合作具备优势,对此应综合考量。在实践上,多做少说仍是一个务实选择。比如,乌克兰学界对中国于2018年秋季将举办的进口博览会很赞赏,中方可以借此推动乌克兰企业更多地借助这类平台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

第五,乌克兰更多地应该把精力用于发展经济和国家治理上。在乌克兰,除了亚努科维奇外,前总统季莫申科也曾涉及腐败问题,乌克兰民众对这类“有问题”的国家领导人都嗤之以鼻。波罗申科担任乌克兰总统后,人们对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反腐败寄予希望。不过,眼下看来,乌克兰政府发展经济的能力十分有限,并且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甚至白俄罗斯的距离都可能被拉大:据了解,眼下,乌克兰教授的月薪一般只有350美元,最高级教授的月薪是500美元,而年轻助教的月薪最低只有150美元。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俄罗斯从今年4月起,已大幅提高月薪水平:教授的最高月薪在2000美元左右,最低的助教月薪也有500美元。如果俄罗斯这种薪酬水平能够保持下去的话,对乌克兰以及其他后苏联空间国家将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的薪酬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白俄罗斯借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发展多方向经济关系,目前经济形势也有很大好转。反观乌克兰,自独立后民生改善不大,民众消费水准不高,但腐败问题却很突出。尽管腐败的亚努科维奇总统被推翻了,但国家治理中的腐败问题仍很突出。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乌克兰学者与中国学者的不同认识,有些是学术性的,有些是乌克兰方面作为当事者的切身体会。中方还需要多了解乌克兰舆情,客观看待,加强沟通,以避免形成误解。在经贸关系上,应与乌克兰各方就务实合作进行商谈,推动乌克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还应明确,当下的乌克兰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而不是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