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石磨
2018-09-10聂精华
聂精华
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使我眷恋、向往,特别是乡村的生活气息,总吸引着我。步入阔别已久的家乡,重温土家风情,目睹这里的山变绿了,溪水更清了,鸟儿在森林里叽叽喳喳,有的鸟儿在唱歌。那条弯弯的溪河,依然安静地流淌,溪水从木桥下面流过。家家户户变了模样,土家吊脚楼进行了改造装修,有的土洋结合,洋房上面建造吊脚楼屋顶模样,小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房子错落有致,别具一格,似乎看不到破旧的房屋,但又觉得缺了一点什么东西。
我边走边思索,不一会儿走到我的老屋下面,突然发现老屋不见了,原来土家门楣上挂的辣椒串儿也没有了。只看见东边古墙角边堆放有两扇石磨,那石磨已被尘土遮盖,另一块石磨翻倒在泥土里,只有半截石磨盘露在外面,可那磨盘之间一圈圈的石齿,还能清晰可见。此时,我的心颇不宁静,觉得石磨受委屈了,它为人类磨了几千年,现在却被人丢弃在露天的泥土里,不管不问。
当天晚上,我和亲朋好友谈起石磨,表示石磨是先祖传下来的重器,是我们亲族的历史见证,最好把它摆放在室内,恢复原先的模样,也许将来可供游客观赏,外地人从来没有看见过土家石磨,可以给他们讲一讲石磨的用途。通过谈心,几天以后,石磨又被安放在架子上,重新恢复了石磨的尊严。在我的心里,石磨总是神圣的,使人敬仰。石磨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坚强,推开了光明和世界。此刻我仿佛又看见了乡里乡亲在吊脚楼、石磨坊里,推拉着石磨盘。石磨发出的特别的声音,打动着我的心。
石磨是经过祖先匠人千锤万锤的敲打而成的,匠人有匠人的规矩和讲究,也有信仰。石磨阴阳分明,上扇石盘为阳,下扇石盘为阴,阴阳相合,而阴阳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对土家族人而言,石磨也是有讲究的,按照阴阳五行的学说,所谓“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石磨是“白虎”之神,独尊“西方”。过年时候,还要在石磨上贴上“白虎大吉”的红帖,以祈上苍赐予丰收年景,也表露出土家人对石磨的感激之心、敬畏之情。“白虎图腾”又是土家人敬仰之神,石匠用铁钻将上扇石磨取孔,在孔里斗上一尺木方,木方有孔,寻找丁字形天然的树木,做成木架,木架长约六尺,木架为纯丁字形,把磨架丁字勾,挂到磨盘木方孔里,又在丁字形的横木杠上,吊上一根磨绳拴在磨架上来表示对它的敬仰。石磨由两块圆形的石盘组成,磨盘内有磨轴,而且上扇居中有一个送入谷物的孔。石磨的外侧也有孔,是安装推拉磨架子用的。用木柱做成固定的磨盘架,将下扇磨盘安放在四方架子中间,磨盘内有磨轴,两片磨盘之间是一圈一圈的石齿,磨盘一转动,粉末纷纷而下,从磨盘里面流出来。
石磨有大小之分。土家人把大的石磨称为“镭子”,小的称为“磨子”。“镭子”有几百斤重,“磨子”用来推黄豆豆腐、合渣等,只有近百斤重。石磨不值钱,但在乡村人的心目中,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我们这代人是在磨盘边长大成人的,那隆隆的推磨声,就是我们最美好的童谣。
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石磨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白天大人们下地干活,晚上、早上还要推磨磨面。我十二岁时,曾经帮大人们推过磨,早上还没睡醒,就被哥哥叫起来帮忙推磨,石磨很重,推起来很费劲,得好几个人一起推。记得上小学、初中,星期六回家,先要推磨,磨上玉米面,背到学校蒸饭吃。粮食中最难磨的是小麦、黄豆和玉米,一般要磨三四遍才能磨细,中间还要用箩筛好多遍。虽然辛苦,但每当吃到香甜的饭时,推磨的辛苦便一扫而光了。
石磨磨出来的玉米馇子做粥是最好吃的。经过石磨的磨压,玉米粒成了不规则的小颗粒,放进大铁锅里文火熬煮一两个小时,就成了香甜可口、令人流口水的玉米粥了,每人盛上一碗,拌咸菜吃,吃得满头大汗,浑身舒坦。那时经济条件落后,经历天灾人祸,连饭都吃不饱,能吃上一大碗解馋,比吃上山珍海味还香、还甜。石磨推出的炒面更是令人难以忘记。把大米炒熟,磨成细粉,加上肥猪肉,做成土家蒸肉,又爽口又好吃。
一盘石磨非常耐磨,可以供好几代人使用。老祖宗留下来的石磨,年年岁岁,在土家吊脚楼屋慢慢悠悠地运转,背负着历史的沉重与无奈,磨碎了祖祖辈辈们多少汗水。记得很小的时候,看父母推磨,总爱数着石磨转的圈数,看看究竟转了多少圈,却从来没有一个准确数,因为磨盘运转的起点和终点看不清楚,怎么数、怎么记都记不清楚。我家的石磨不知被多少代人推过,上扇下扇的石磨被磨去了足足有六寸多。
几千年来,石磨被用来加工粮食,没有它的帮助,人们很难吃到细粮食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石磨圆满完成了几千年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乡里人和城市一样,年年丰收,有了粮食,也不用石磨磨面粉了,電磨子白天黑夜转个不停。但是越是过上好日子,越要饮水思源,永远不要遗忘祖传下来的贵重的石磨,更不能忘记它的丰功伟绩。
用朴素而又有格调的文字,记录粮食变迁的故事。《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改版征稿启事
2018年《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改版,从1月份起,双月刊改月刊,新刊120页精美呈现。
新出版的杂志增加粮食行业综合版内容,以粮食资讯、科技、文化为切入点,聚焦粮食政策与导向、市场观察与分析,关注粮食种植、收储、流通、加工与零售全产业链,宣传粮食科普与爱粮节粮,反映粮食人的情怀与精神风貌,体现粮食文化与艺术等方面。
现向省内外粮食行业征集稿件,欢迎各级粮食行业主管部门、粮食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个人踊跃投稿,讲述身边真实、生动、有趣的故事,用朴素而又有格调、有温度的文字,抒写宏大叙事与细微记录,挖掘粮食事件与人物背后的商业思想,为读者提供实用且有价值的资讯信息,分享属于粮食人的精神食粮。
稿件一经录用,即奉送当期杂志一份,优秀稿件计发稿费。
联系方式:
电话:0731-82220487
投稿邮箱:LSKJJ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