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的印记

2018-09-10马玉珍

青海湖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蓝色泽衣柜

马玉珍

一日收拾橱柜,两件有些年头的衣服给翻了出来,一件是红蓝两用的防寒服,一件是粉红色的夹克衫,年前搬家,这两件衣服又随着包裹来到我的新家,在新衣柜里安顿下来。它们没有像大多数衣物的命运一样,完成使命后就不知所终,它们在衣柜的顶部叠放整齐,享受着一份别样的殊荣。

有时拉开衣柜目光偶尔睃到这两件衣服,教人恍然觉得和旧时光相遇了,溯到很久以前的时空里,迷茫怅然半晌。它们似那光亮,倏地点燃起鲜活的记忆,那些旧日的时光,那些鮮艳的年华就会纷纭而来,似乎在不经意间,一脚踏进了那些个素淡的清苦的日子里,一份淡淡的伤感在心底里摇曳弥漫。

它们带着久远的问候,一股温暖一种唤应悠悠地传来,忆起它们缤纷的色泽衬托我年少时的容颜,在亲人们宠爱的目光中,幸福而无知地走过的岁月;触摸到时光这卷长布里,卷走的旧时光里,那份来自亲人的眷顾,好似书页间搁了许久的花叶,翻动它们时,鼻翼自会嗅到一丝幽微的清香。

这两件衣服陪我快半个甲子了,它们已不再鲜艳如初,在时光的荏苒中它们褪去了曾有的饱满色泽,唯独它们发出的柔和温润的光芒,让一份久远的呵护,一份远去的温馨,一直守护在我的身畔。

看到它们,就好像看到年少的我,穿着它们穿行在街头、去学校的路上,或是跟着母亲去串亲戚。

说起这两件衣服,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当时是名初中学生。一天,母亲特意托人从省城给我带来了一件防寒服,还是红蓝两用的,三十多元,里外都能穿。在那个时候,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家属,家里四个孩子要上学要吃饭,父亲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也就够一家人的嚼头,这三十多元钱意味着是母亲平日里一点点节俭下来的。

一天,我放学回家,母亲兴冲冲拿出那件红蓝色的防寒服,脱去我那件油渍渍的旧棉袄,给我穿上。橘红的颜色衬着我十几岁的小脸,母亲扳着我的肩头看了又看,欢喜的母亲让我转着身给她瞧,在我家那间西厢房里,母女俩转来转去间不知有多高兴。一向穿惯粗布衣裳的我,穿着防寒服,宛然毛毛虫化茧成蝶,欣喜不已,脸上更是添了几分动人的色彩。

那天家里恰好一位亲戚来串门,他在一边喝茶欣赏,半晌嘴里啧啧道,一件衣裳三十多元,能买两袋面,一家人能吃一个月哩。母亲不理会,笑笑解释道,会打扮打扮个十七八,不会打扮打扮个尿床胎,丫头大了,穿好一点看着好。

两袋面的钱,母亲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母亲看见人家闺女穿这样一件稀奇好看的衣服,她就希望着她的女儿,十多岁的我,也能穿上一件,在人前不要太寒碜了。有一阵子我上学放学,穿着两个颜色的防寒服在巷子里成了一道风景,邻里间阿娘们见了总要拉着我瞅上半天。

想来那个冬季我因拥有了防寒服而倍感温暖,温暖的还有母亲那颗为儿女的心。

2004年的那个冬天,母亲因病住院,她病重的时候对我讲,她喜欢邻居阿娘穿的那种呢大衣。那大衣我见过,应该刚刚上市,样式、做工、料子都很不错,正适合母亲年龄穿。我当时也没放心上,随口答道,等你病好了,我俩去买。那件大衣没能实现,母亲的病没好,那个冬天她走了。想想真是惭愧,为何不买来衣服,让病中的母亲高兴高兴!话又说回来,那时我们兄妹几个都在奔小康的路上,依当时的情形,不是说买就买的,总是要斟酌一番。可是面对日后母亲音容的消弥,现今条件再好,也是弥补不上了。

第二件衣服是姥爷给我买的。那年我高中毕业后不久,接到通知我被招工到一家工厂,和我一同招工的还有邻居一女孩。因为有了工作,她家人很是高兴,给她穿着一新,在巷道里进出颇为得意。而我家里因诸多变故,家人对我的事有些漠不关心,看着邻居女孩一身新衣一脸灿烂,我有些失落。

当时姥爷到外地走亲戚去了,我临到单位报到的前一两天,姥爷回来了,让人惊喜的是,他好像知道我这时候多么需要一件新衣服来装点门面,他给我带来了一件时尚讲究的粉红色夹克衫,胸前一朵精致的绸缎花,花中间几条红珠子串的穗子。那件衣服很是别致,穿着它,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翻看抚摸着这两件衣服,防寒服也没了当初的色泽,缩小了许多,夹克衫早已看着很土了,但它们的分量随着时光的推移,在我心里越来越珍贵,它们是我的少女时代,是我青春岁月里的印记。

猜你喜欢

红蓝色泽衣柜
人生的色泽
西装新色
最爱红蓝饭
早秋畅想
透光
妈妈衣柜里的珊瑚橙
街头风格“入侵”衣柜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