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职武术课程改革探析
2018-09-10肖鑫张力
肖鑫 张力
摘要: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健康发展与深化改革,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为高职院校的武术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职;武术
武术以“习身修德”为主旨,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象征和肢体言语,同时也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方针政策相符。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学倾向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而忽视对学生相关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致使学生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的有效性、造就具备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学生成为目前武术教学背负的重担。把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发掘课程资源,形成“运动技能+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識。
一、高职院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武术教材仍然注重于各种拳术、太极、散打、刀棍等教学为主的讲解。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距离学生很满意还有一定差距。课堂上有武术功底的同学基本功、套路学习较快、动作比较标准;没有武术基础的同学反之。有些同学选择武术课是对武术比较感兴趣,之前从未接触过武术或者接触较少,想学习新的技能;有些同学是想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从而达到防身的目的;有些同学是在此之前学过武术,想对武术进行巩固的同时再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学生对武术有浓厚兴趣,但课堂内容与学生选课的初衷相差较远,导致学生对武术失去了热情,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课外练习武术的积极性就提不起来,同时学生在课外练习武术主动性不足。
二、高职武术课程改革构建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充分结合
针对职业特点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主动性,为日后步入社会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中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根据所学专业及毕业后就业岗位,我们可以开设如表1所罗列的体育教学内容。
(二)完善考核评价
武术选项课教师通过平时考查、期末考查、教学督导组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领导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待改善,加强在师德师风、职业道德、科研水平等方面考核。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使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和学习状态不能客观的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很好的根据现代课程理论来对武术课程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课堂行为、学习进步程度、情意表现、协作精神等综合因素联合起来判定成绩,这种评价形式把学生引导到注重平时的研习,完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有效做法,让学生看到自身的提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软件提升与硬件投入相结合,丰富课题资源
高职武术课程应当加强武术人文知识教育,包括我国武术发展历史、武术名人、武术流派以及当前国内外武术交流状况等,营造社会武术氛围。高职院校需要丰富武术课程资源,不光是需要武术教科书、武术读物等校内武术课程资源,还要加强趣味性,甄选武术教学内容,鼎力开发自编教材,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还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源。通过开展武术比赛等活动来完善武术教学,武术课内容选择应因地制宜、注意讲解与示范、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考虑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考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和学生自身发展、合理安排准备活动以点带面,培养骨干。体育场馆设施仍是限制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院校应重视场馆、器材建设,同时打造“武术第二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参与。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武术教学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从教材教法着手,把握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及今后就业方向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措施积极开展武术教学工作。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摸索和探究,革新观念、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致力使高职武术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武术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和推广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与实施构想——以山东省高职院校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
[2]刘素梅.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
[3]申洪山,章潮晖.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