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清县2017年度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2018-09-10林君强

种子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评价分析调查

林君强

摘 要: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红线,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以闽清县为例,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用最新遥感影像制作调查评价底图,对2017年度闽清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建议,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5-0106-03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志码: B

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与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全局性工作关系密切[1]。

为了加强耕地保护、改进占补平衡,立足自身解决占补平衡问题,根据《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规定、《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相关工作的通知》(榕国土资综[2017]979号)的要求,开展闽清县2017年度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通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及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开发和整理的可能性,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为下一步耕地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2]。

1 研究区概况

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全县辖11个镇、5个乡,全县户籍人口约33万人,总面积1 468.8 km2。闽清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丘广布,平原狭小,层状地貌明显。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伴随山脉、溪流的展布,整个地势具有从四周山地向中央的闽江、梅溪河谷逐渐降低的趋势。

本文以闽清县2017年度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为例,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历年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用最新遥感影像制作调查评价底图,从自然环境条件方面对研究区内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对耕地质量提升调查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建议[3]。

2 工作流程设计

采取内业、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依据2016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成果,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利用土壤普查、农业普查、林业普查、农用地分等相关成果资料,结合闽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劃,确定评价对象,评价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性、耕地质量提升资源的可行性,掌握耕地后备资源、耕地质量提升资源的数量、类型、权属和分布状况[4]。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2.1 资料收集

收集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及闽清县土地利用规划资料、闽清县新增耕地管理信息标注数据库等其他相关资料,对收集资料的合规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利用多版本的数据进行有效性筛选,以确保资料的可利用性。

2.2 内业判读

对收集到的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叠加影像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成果,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内业判读,提取可后备图斑,制作外业调查底图。

2.3 外业补充调查

依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底图,对内业不能准确判读的信息进行外业补充调查。选取最大地面坡度不超过25°、土壤质地均匀、以壤土或黏土为主、基本无砾石等的图斑,同时采用GPS跟踪拍照技术,拍照时读取调查图斑经纬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4 成果汇总

根据前期内业、外业成果,录入可后备图斑的属性数据,建立县级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进行相关图件和数据表格的制作与输出,同时撰写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3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分析

3.1 可开发的未利用地情况分析(不含“7·9”灾毁部分)

从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对象面积2 260.39 hm2,其中包括其他草地1 505.79 hm2、内陆滩涂235.08 hm2、裸地519.52 hm2。

整理各评价单元评价结果,得到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为370.72 hm2,详见表1闽清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情况表。

3.2 研究区2016年“7·9”灾毁耕地可复耕情况分析

2016年“7·9”灾毁耕地可复耕的总面积59.76 hm2(含岸线规划涉及灾毁耕地面积21.59 hm2),详见表2闽清县“7·9”灾毁耕地可复耕分布情况表。

3.3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产生新增耕地的情况分析

闽清县可供高标准农田建设生产规模总面积达15 267.96 hm2,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产生新增耕地面积458.04 hm2,详见表3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产生新增耕地分布情况表。

3.4 可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其他地类情况分析

2017年上报未批复可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其他地类(主要为灾毁耕地和废弃园地)总面积17.65 hm2,详见表4可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其他地类分布情况表。

4 耕地质量提升调查评价结果分析

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福建省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立项指南》为依据,经过外业调查核实,项目单个旱地地块建设规模原则上不小于0.33 hm2,最大地面坡度不超过25°;项目区周边水源能满足新增水田的灌溉要求;项目区土壤或者通过客土能满足改造水田要求;土壤质地均匀,以壤土或黏土为主,基本无砾石;耕地质量评定单位出具了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意见,平均利用等级达到8等以上。通过旱改水条件工程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耕地资源总面积为91.91 hm2,详见表5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耕地资源分布情况表。

5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建议

(1)土地开发复垦要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可开发区域内,编制专项规划。经科学论证和评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实施,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可优先开发为农用地,尤其是耕地。

(2)强化项目库作用。要从项目库中筛选项目,对拟列入耕地开发复垦项目的,在专项批准前应作进一步的可行性论证,防止破坏植被和掠夺式开发,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要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点、数量、质量、开发价值、群众意愿、投资能力、效益预测及不利因素,本着先易后难、注重效益原则,确定开发计划和顺序。

(4)进一步完善投资机制,积极培育新的开发主体、收购制度,使土地开发复垦逐步走上产业化、市场化。

(5)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做好宣传沟通工作,切实保护群众利益,让群众满意。

(6)项目开发复垦为耕地后,应做好耕地保护,建立定期保护和监测的机制。

参考文献:

[ 1 ] 标准制定者.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007-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 2 ] 标准制定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 3 ] 张莉莉.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 508-11 509.

[ 4 ] 潘润秋,关凯旋,邹琳,等.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以怀集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03):25-28.

(收稿日期:2018-04-23)

猜你喜欢

评价分析调查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教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评价分析
贺兰县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分析
中专数学教学中优质课堂的实现途径分析
基于指数和法下的青阳县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