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挑战与发展思路
2018-09-10吴玥孙鲁
吴玥 孙鲁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机遇挑战以及落实策略,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1 战略的提出背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农村繁荣、农业转型、农民富裕,是我党和各级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经济和社会民生的重心。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想而研究并确立的“十三五”时期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于全国人民,特别是8亿多农民的亲切关怀,也是解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长远实践部署,更是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当前,面向长远,超前谋划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的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和相互影响的顶层构架。
2018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准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到2020年,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多。对比分析,我国很多地区和农村的农业还处于传统种植、养殖等低端产业环节,不少地区的农业产业机构很不合理,农业种养殖的投资回报率低,有机、生态、休闲农业和精深加工等产业和骨干企业的规模不大、总体质量不高,我国农业的种子培育和农业科技研发等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以色列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农村基础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的垃圾与污水处理、土壤和水污染、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的农民家庭年收入总体水平偏低。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很大,尽快实现农民脱贫,推动共同富裕的任务很繁重。
对比分析全球经济指标,201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8260美元,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6个国家(地区)人均GNI排名中,排名第93位,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低的位置。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均国民收入总体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农村地区的生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仍不健全,社会矛盾突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不少农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很低。
从十九大报告看,到2050年,实现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标准高,挑战大,必须解决乡村振兴和农业问题,实现农村贫困家庭脱贫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才能实现幸福生活和共同富裕目标。
2 战略机遇和挑战
2.1 战略机遇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从国内外宏观形势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有以下几个机遇:
一是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农村扶持政策,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以来,中央政府都把农业作为重要的工作,放到每年的1号文发布。2017年,我国农业领域出台了新的鼓励和支持政策,较好的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二是农业改革的深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条件。农业发展中必然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及时改了,农业和农村才能进步和健康发展。农业改革这些年出台的措施不少,有土地流转改革,有土地承包权改革、有农村住宅流转改革等。同时,国家对农民免去了农业税,实行了补贴政策,农业补贴的增加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持。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改善,吃饱饭不再是个难题。如何吃得更好?活得更舒心呢?這些年,国家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特色小镇、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建设,农业领域推广绿色有机产品,蔬菜大棚,种子培育等,改善了农业和农村发展质量。
四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农业国际化和对外开放打开了一扇“窗子”。国家鼓励全球化开放与绿色发展,农产品逐步放开和其全球交换,农民逐步改变陈旧的思想,改变原来的种植模式和农业发展基础以及农耕模式。农村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农民种植的粮食更好吃了,农民的视野更开阔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五是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新的机会。水稻种子培育、盐碱滩种植技术、大棚蔬菜种植和无土立体栽培技术等,为农业作物改良、农民技术升级和农业收入增加提供了可能。
2.2 面临的挑战
一是研究和解决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农业产业经济转型的矛盾。我国农村道路、能源供给、医院、养老和幼儿园等严重不足,导致了多数农民不愿意在农村居住,优秀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二是尽快化解农村种养殖人员老龄化和年轻农民城市居住、农业产业后继无人等问题。农村常住人口多是45岁以上低学历人群,甚至60岁以上老龄人,人口结构很不合理。
三是尽快解决农业收入较低、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农业投资不足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我国农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的1/3左右,我国农业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低等。
四是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种养殖和深加工在全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国农业种养殖依赖传统劳动力,自动化和大规模种养殖的比例低,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比较,在价格和自动化等方面缺少竞争力,不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不利于农民快速提高收入水平,不利于减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3 乡村振兴实现思路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级政府要内外兼顾,有序推进,重点实施如下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各级政府关于乡村振興战略的总体部署和业务指导,克服忽视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错误思潮,增强各级政府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观念,让政府、企业和农民都把精力放在农业发展上,政府多拿钱,企业多投资,农民多出力。再就是,制定鼓励对农业投资的政策,引导出资人多向农业投钱。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各级财政资金优先扶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同时,在土地指标、环境治理、公共服务配套和项目建设等方面,优先用于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建设服务农业的综合培训和运营机制。农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要建设一些农业互助、资金交流、技术帮促、人才培养的机构和部门,让大家都愿意来农业行业做事情,来农业项目投钱,来农村生活和休假。重点推动构建农民就业、培训、再就业、技术研发、养老保障等服务机制和公共平台。确立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确立具体行动思路。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及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和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承包权,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做好农业计划和发展规划。有计划才有效率,有管理才有步骤。农业要做好计划和方案,让各方的资金有效率,有预算,有统筹,有控制。让管理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研究出台市、县、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统筹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等事关农村振兴的大问题、大方向。结合本地区的农业实际,梳理工作思路,探索实践示范,筛选并确定部分示范试点县市区和乡镇、村庄,构建和探索以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和田园综合体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点带面,整体提升。
四是改变陈旧的思想观点。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注重引导和改变农民的习惯,注重改变农业种植方法,注重改变不重视农业的社会风气。要通过换思路提高农业发展的格局,提高农业投资的收入,提高农民在社会的待遇和地位,让农民有尊严,有面子,有实惠。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积极稳妥地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五是“打开窗子”学习国外经验和实践。农业已经成为全球都关心的大事,农民的视野高了,农业发展好了,眼睛盯着世界,找到我国农业的差距和发展路径,我国农产品才能出口和在其他国家有销路,有市场,农民钱袋子才能鼓起来,才能实现农民和城里人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小康目标。
六是强化农村制度和农村文化自信。加大农业、农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把我国的农村和农业先进文化和传统工艺等,保留、传承,通过“一带一路”传播到世界各国,使其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树立国际化视野,加强农村优秀文化挖掘和传播,尽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七是把农业发展纳入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出台文件和办法,让地方官员的乌纱帽与农民富裕、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挂钩,与扶贫脱贫挂钩,与农业投入挂钩,这样才能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做出成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