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兼具学理性与实用性的著作:评彭湃副教授的《科技馆教育项目评估:理论与方法》
2018-09-10聂海林
聂海林
2012年,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开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湖北省科学技术馆作为全国首批七家场馆之一,具体对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以馆校双导师制形式,参与“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科普硕士的教学活动。2014年,笔者与同事蒋怒雪同时受聘为兼职导师,负责授课并带教实习,而刚刚留学归国的彭湃博士则主讲“科普效果测量与评价”课程。在一无教材、二无经验、三无准备的情况下,我们仓促上阵了。极富钻研精神的彭湃老师主动找到我们,探讨彼此的结合点,找寻可资借鉴及互为补充之处。
此前十多年时间,笔者主要从事展览策划与活动设计工作。每当做年终总结时,我总会用一句话来评价自己的工作:“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前者是实实在在可见的,后者却是未经考证的美好愿望。2013年,我受单位委派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对科技馆展品及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有了一些认识,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反思科技馆工作的意义价值、评价方式和发展方向。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将项目设计与评估设计、项目实施与评估实施同步进行。但受限于理论基础的不足,遇到了不少困难。幸运的是,彭湃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帮助,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系列合作。他对多个项目的实施给予了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并应邀为课题组成员作了报告,讲授评估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工具的使用。
翻看彭湃老师的《科技馆教育项目评估:理论与方法》一书,首先介绍了“评估需要遵循的原则”,涉及评估的类别、伦理、必要性及可能面临的挑战等,然后由“科技馆学习与其他场所学习的差异”入手,根据不同类型的教育项目“选择和构建评估框架”,再运用“观察法”“跟踪计时法”“访谈法”“问卷法”等调查方法采集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完成“评估报告的撰写”。这些一气呵成的关键词,既是实际工作中步步为营的思路线索,也是从理论到实践都绕不开的重点难点。不禁令人感叹,如果早几年读到它,我们可以少走多少弯路!本书既可作科普硕士的课程教材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资料,也可为科技馆教育项目的评估实践提供具体指导。如果缺少对场馆学习的深入探讨,不了解这种学习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模型,评估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因此,书中花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梳理了相关理论,旨在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构建所谓的“科技馆学”。通过研读此书,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全书细读下来,从框架安排到细节处理,无不体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学者来说,最感困惑的就是如何将理论知识消化转换。彭湃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第五章“为评估做准备”中,第一节即为“准备评估计划”,从“为什么评估”“为了谁而评估”“谁来评估”三个问题出发,理清评估的主题、目的、范围。第二节“陈述项目目标”的内容其实本不该出现,要知道任何教育项目在设计之初即应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在评估环节再来确定。但在现实情况中,科技馆人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以非专业水准和非专业流程从事专业工作,对教育目标一般仅有笼统模糊的设想而无清晰明了的陈述。鉴于此,评估者必须与项目实施人员充分沟通,了解其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若非对我国科技馆发展现状有所了解,通常很容易忽略这一细枝末节。
近年来,湖北省科学技术馆等一批新建场馆在内容建设上高度重视展教同步设计,强调以常设展览作为开展科技馆教育的依托资源。同时隨着“馆校结合”“研学旅行”的推广,大大拓展了科学教育的服务边界,对科技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展教资源利用效益进行专业评估也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科普投入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期待在不远的将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能相互促进,在共同繁荣中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书 名:《科技馆教育项目评估:理论与方法》
作 者:彭湃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