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思想的《企业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设计
2018-09-10林萍朱卫未
林萍 朱卫未
摘要:电子沙盘模拟对抗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Y高校《企业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课程为例,基于UbD(理解性教学设计)的“逆向设计”和“过程性评价”思想设计课程环节和评价指标,并针对课程对象的异质性设计差异化评价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子平台,过程性评价,逆向设计,差异化
引言
创新能力是指将信息、知识、经验、技术运用于各种实践活动中,并不断创造出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创新能力的前提是综合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能力。ERP电子沙盘通过将学生置身于企业运作的模拟环境中,通过创业管理、生产运作、市场竞争,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如何针对高校学生异质性设计课程、通过教师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其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是课程管理核心问题。
1998年,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课程设计应以学生的持续性理解为目标,然后反向寻找能够实现持续性理解目标的设计标准以及能够实現这些设计标准的学习评价体系。首先,明确最终结果即学习目标,课程的设计应围绕着培养学生持续理解力这一核心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准备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第二,确定合理、可执行的评价体系,进行过程管理,多种方式跟踪评价学生能力是否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第三,规划学习经验积累和学习成效指导,在课堂授课和课后作业中,设计与课程学习目标相配套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运用新知识,并给予及时反馈。在这三个步骤中,确定合理、可执行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贯彻UbD思想的最重要环节。
传统的形成性评价属于目标取向,衡量的是一个较小时段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一般采用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过程性评价认为学习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4]。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维视角、全过程的评价,使学生能够不断反思、修正自己学习成效的机会,从错误中总结学习,能够促进持续理解力的持续改进。
在国内教育界,盛群力、何晔最先提出将UbD的逆向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有效单元课程设计方法[1],从教学目标设计、核心理念、设计步骤、12步重构教学序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UbD思想[2]。然而,在CNKI以“UbD”为主题搜索期刊文献,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在大学英语课程、高校生理学课程中探讨基于UbD逆向设计思想重构课程教学。以“理解性教学”为主题搜索期刊文献,大多数文献集中讨论“理解性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掌握核心和本质的内容、真正领会知识并内化知识,通过心理准备、沟通理解、反思理解和跟踪理解等四个主要步骤设计教学过程[3],极少与具体课程设计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题搜索期刊文献,研究主题集中于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管理的影响、基于过程性评价思想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针对具体课程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文基于UbD“逆向设计”的思维,遵循“过程性评价”价值取向,针对实践类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和评价体系,具体内容以Y大学《企业EPR电子沙盘模拟对抗》为例。Y大学分别向本科生、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生、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开设该课程,这三类学生的生源层次和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应充分体现三者培养目标、考核指标的差异性。
1、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Y大学开设的《企业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采用新道公司的商战网络沙盘作为课程平台。
1.1 教学目标设计
针对总经理(CEO)、财务总监(CFO)、市场总监(CMO)、生产总监(COO)、采购总监(CPO)等岗位,以生产制造型企业运营全过程的管理作为训练内容,通过模拟六年完整的企业运营全过程,训练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的实训任务。过程性评价的多维性强调对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4],因此我们在培养目标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解,并在后述评分标准上进行差异化设计。如图1,表1。
1.2 教学环节安排
UbD过程性评价设计要求教师要严密组织课程内容,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应掌握的知识,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坚实基础。具体教学环节安排如表2。最后一个环节的经营管理分析,本科生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重点讨论对经营规则的理解和团队的表现;MBA学生要求将团队经营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和自己的工作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相结合,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方案;MPACC学生要求详细计算体现企业支付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从资金运作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战略。
2、课程评价方案设计
过程性评价是同时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评价,强调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机会,并对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忠实的记录。我们基于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将课程评价指标和分值比例进行了全课程分配,遵循多元智能思想,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如表3。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八大智能,本课程考察了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分角色小组经营考察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可以通过基于小组表现的团队经营记录和模拟经营对抗赛成绩体现;逻辑-数理智能的考察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人的和团队的经营预测、财务报表以及团队模拟经营对抗赛表现;语言智能和内省智能的考察主要通过到课率、重点是模拟经营分析报告体现。
表3的分值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设计的。对于MBA学生和MPACC的学生,在分值分布上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MBA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训练,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因此,第一轮模拟经营记录的分值可以低一些或者不计分,课程评价标准重点是团队模拟对抗赛的成绩、准确完整的财务报表,模拟经营分析报告要求寻找模拟经营与就职公司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就职岗位有更充分深入的认识。MPACC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第一轮模拟经营记录的分值可以低一些或者不计分,课程评价标准重点是财务报表的准确完整性、团队模拟对抗成绩、分析报告,模拟经营分析报告要求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和财务表现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能够对各种资金筹集方式的优势及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3、综合实践课程过程性评价教学方案设计注意问题
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是专业教学的两大基本形式,理论性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提供教学服务,实践性课程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展开,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次理解,可以检验理论教学的成果,而综合实践课程更为高校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自我评价理论课程学习效果的平台。在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在实践课程开展之前,要明确告知学生课程的考察目标,以及基于考察目标的理论知识储备要求,指导学生重新梳理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根据学习目标与自我水平的差异寻找知识空白,及时查缺补漏。这也充分体现了UbD教學中的“逆向”思想,在课程开始阶段,指导学生首先明确自己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初步形成学习计划。
第二,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多门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基于学生专业学习背景的差异和专业知识储备的差异化,需要学生根据专业特长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使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团队协作的能力,突破专业限制、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价值。对于学生的表现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成员互评多角度进行,个人表现与团队表现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较客观、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三,过程性评价要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每个教学目标所对应的实践环节,形成一个动态的、连贯的体系,对每个实践环节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评价,任务框架通过可以通过GRASPS列明。G-目标,学生完成任务应该实现的目标;R-角色,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A-观众,评价主体是谁;S-情景,学生面临的任务背景或挑战;P-产品/表现,学生应该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或应具有什么样的表现;S-成功标准/细则,任务成功完成的标准/细则。
参考文献
[1] 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1(02):21-26
[2] 盛群力,何晔.意义学习,理解为先——UbD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建议[J].课程教学研究,2013(08):23-31
[3] 熊川武.论理解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02):17-20
[4]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02-106+113
[5]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6] Wiggins G. & Mc Tighe J.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Expanded 2nd Ed.)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5
[7] Diamond, R.M. Designing and Assessing Courses and Curricula: A Practical Guide(2nd Ed) [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8
[8] Duffy, D.K. Teaching Within the Rhythms of the Semester[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5
[9] Grunert, J. The Course Syllabus :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Bolton, MA: Anker,1997
[10] Prégent , R. Charting Your Course: How to Prepare to Teach More Effectively[M]. Madison, WI : Magna,1994
作者简介:
林萍,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数据挖掘,舆情分析。
朱卫未,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知识管理,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