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圳实践

2018-09-10余令

大社会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务社工深圳

余令

面对政府和民众对专业社会服务的高期待与社会工作从业者专业能力不适应的矛盾,深圳以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为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成立社工学院、加强实务培训、培养社工讲师等举措,打造社会工作的人才高地和“深圳模式”,以专业引领促进社会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民生保障的专业化发展,这是深圳民政系统回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改革创新举措。

一、推动成立全国首家社会工作专门学院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以下简称“社工学院”)于2015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社工学院的成立,是在中央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下,深圳在社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率先实践和努力成果。作为国内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在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同时独立登记注册的第一家专门学院,社工学院严格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要求制定章程,实行理事会治理,广泛吸纳社会组织、企业、教育界人士等担任理事,聘请教育专家、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担任学院院长,采用高效的组织形态和精简的人员架构开展工作。

作为“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社工学院成立2年多来,“以实用培训为基础,以高等学历教育为台阶,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社会公益项目,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与模式,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专门学院”作为办学目标,为深圳及全国培养了大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并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社会影响力。以2017年为例,学院以“教学相长”和“产研相长”为理念,采用翻转课堂、PBL问题为本、行动学习、混合式学习、咨询式辅导等教学模式,共举办面向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党政干部、社会组织中高层管理者、企业工会及社会责任部门、基金会秘书长、在岗专业社会工作者、新上岗社工、社会工作行政辅助人员、拟报考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的社会人士等各类社会建设领域相关人员的各类线上和线下O2O专题培训共1239期,参训者达35798人次,累计408673人时。

二、全国最早出台并严格执行社工继续教育制度

为督促在岗社工通过持续学习保证专业水准,深圳认真落实民政部出台的《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并由行业协会以会员大会形式通过有关社工继续教育的实施细则,要求执业的社工在行业协会注册,使其纳入行业的自律要求和监管之下。社会工作从业者首次注册需通过行业协会和社工学院组织的上岗培训和考核,每年的续期注册需在上年度完成不少于80学时的专业学习时间。在培训经费来源上,实行各级分摊,使经费来源多元化。除了来自福彩公益金的资助作为种子资金外,还积极拓展社会资本,如加强与民间基金会、企业、其他社工用人单位、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的合作。同时,引导各社工机构认识到社工培训的重要性和作用,使其能有意识地从政府购买社工的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做为社工的培训专项费用。另外,深圳还实行普及性课程免费培训与重点性课程收费培训相结合,逐步引导社工从业者将培训视为对个人的一种智力投资。通过行业自律与专业引导,一方面保障了社工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提升专业能力的义务与责任。

三、首创全“人才链”培养体系

根据行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深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以实务操作能力为重点,结合社工的职业生涯通道,建立了从社工考前辅导,到新社工上岗,到一线社工在岗,再到社工督导、机构管理、项目运营等3个方向4个层级14个领域的培训课程体系,针对行业领军人才、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土督导、社区中心主任、一线社工、新社工、社工辅助人员、社会人士等开发了多门标准化、模块化培训课程,并开发了社区、禁毒、司法、医务、精神卫生、青少年等多个领域的专科型社工MINI MSW系列课程,逐步打造从基础型人才到高精尖人才的全“人才链”、复合型培育,为社工从业者在职业生涯发展不同时期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为弥补深圳高校不足的短板,深圳还坚持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双轨并进,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合作办学,共同举办MPA(公共管理硕士)、MSW(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学等专业的硕士和本科、专科系列的学历教育,为社会建设领域输送既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化人才。

四、成立全国首个民间社工讲师团

深圳社工发展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实际的课堂效果表明,直接来自一线优秀员工的鲜活案例和现身说法更能激起受训学员的学习热情并产生正迁移效应。为了有效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无形财富,2012年,深圳社工“明星讲师团”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首批民间社工讲师正式诞生。6年来,“明星讲师团”在社工学院的孵化下,共培育出近400名来自服务一线的行业内训师和课程开发师,他们不仅每年为社工行业讲授900余场实务培训课程,更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手法输出到社区、企业、学校、政府单位,以及全国27个省市。明星讲师团培育计划不仅帮助行业和组织建立起内部讲师和课程开发师队伍,并提炼和沉淀了来自一线的“最佳实践”和“实务案例”,为深圳及全国输送出一批“接地气”的实务型培训课程和实操类教材。在民政部举办的首届“网络学习课件开发制作”项目中,深圳选送的35个网络课程全部都是由明星讲师团里从一线社工成长起来的内训师开发和讲授,赢得了主办方及全国各地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在第一、二、三届“全国微课大赛”中,来自讲师团的多位内训师自主开发制作的微课获得了多个奖项。汇聚十余位优秀明星讲师及督导之力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系列丛书”之《社会工作督导》,获得了“中国社会工作十大好书”第一名。此外,深圳还出台了全国首个《社会工作者内部讲师管理办法》,以规范社工讲师的选拔与评估工作。

五、创新实务型人才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双研发双产出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纸上谈兵”或“他山之石”往往水土不服,难以落地深植。为实现培训、实践与研究的一体化,深圳与国内外100余所高校广泛合作,互建培育基地与研究基地,既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实训、实战平台,也为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行动研究提供真实的场域。近年来,从深圳7000余名一线社工中脱颖而出的1031名本土督导人才,以及32名市区两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现已成为深圳社会建设专业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与工作实践中,专业社工深入基层,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社会工作的理论为指导,每年研发并实施各类社会服务项目超过1000个。通过立足深圳实践,总结本土经验,深圳稳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的理论研究,集结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思考》《深圳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督导——理论与实务及本土经验反思》《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教程》《企业社会工作实践》《教育领域服务标准》《禁毒社会工作的“精细化”标准研究》《生命的呵护——临终关怀与器官捐赠社工服务项目案例汇编》《用心做社工——社工成长路上的第一次》等近30本专业书籍。

六、建立超越利益诉求的“大社会工作”跨界共融共同体

深圳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效支撑了本市社会工作及民政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其示范带动作用已经辐射到了社会工作相关的各职能单位、街道、社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市的党政干部和社工从业者。近年来,社会工作者通过民政购买职能单位使用、各职能单位自主购买服务、公益项目合作等形式,广泛进入到学校、医院、戒毒所、部队、福利院、司法所、综治维稳办、信访办、企业、街道、社区、公益组织等單位开展各项以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为主要对象的民生服务。广大社工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建言献策,传播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助人理念,架起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桥梁。同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和“专业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示范区”创建地区,在做好本地社工服务的同时,社工行业通过互访与交流、能力建设与领导力发展、人才输送与专业教育等方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合作关系,积极向外地输出成熟的培训体系、课程、讲师、督导,将社工培训服务从深圳辐射至全国。陆续有北京、上海、四川、河北、山东、广西、湖北、江苏、云南、重庆、吉林、新疆、内蒙古、青海等27个省、市、自治区的以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社会建设、民政工作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参访学习团来深,平均每年达300余次。外地培训多采取定单式培训模式,既有送教上门,也有来深驻点学习;培训时长从2天至30天不等;学习领域涉及社区、老年、民政、信访、医务、禁毒、精神卫生等多个领域;学习形式包括专题培训、参访交流、一对一督导、跟岗学习等。以“建立超越利益诉求的跨界共同体”的胸襟,共谋“大社会工作”的全方位发展,以实际行动促进深圳社会工作在国际与国内、各行与各业的交流共融。

猜你喜欢

实务社工深圳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深圳金生国际幼儿园
A Social Crisis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