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朗普涉印度尼西亚政策评析及其对华影响

2018-09-10余建川王鹏程胡旸

东南亚纵横 2018年5期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不确定性特朗普

余建川 王鹏程 胡旸

摘要: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先后多次发表反穆斯林、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言论,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造成一定的混乱。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各界人士普遍关心特朗普当选对美印(尼)关系未来走向的影响。一方面,特朗普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直接影响了美印(尼)关系走向,具体表现为:首先,特朗普的反穆斯林言论引起了印度尼西亚民众的恐慌;其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影响着美印(尼)双边贸易的深化;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反恐、安全领域的重视也为两国的安全合作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美国涉印度尼西亚政策也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当选后的一系列外交动向理应成为中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处理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特朗普;印度尼西亚;不确定性;对华影响

[中图分类号] D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8)05-0050-09

Comments on the Indonesian Policy after Trumps Inaugu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China

Yu Jianchuan,  Wang Pengcheng & Hu Yang

Abstract: Since he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onald Trump has repeatedly made remarks on anti-Muslim, anti-globalization and trade protectionism, causing Americas and even global chaos. Indonesia,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Muslim population, is widel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f Trumps presidency on the Indonesia-US relations. On one hand, Trumps Indonesia policy directly affected the direction of the Indonesia-US relations: firstly, Trumps anti-Muslim remarks have aroused panic among the Indonesian people; secondl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trade protection policies have been affecting the deepening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rumps emphasis on counterterrorism and security has also provided opportunities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US policy towards Indonesia has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a series of diplomatic moves after Trumps presidency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hina to deal with the Sino-Indonesia rela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s: Donald Trump; Indonesia; Uncertainty; Impact on China

2017年, 美國总统特朗普正式就职, 在其上任后更加强调美国国家现实利益,在外交政策上提出了“美国优先”的论调,并且多次公开发表反对穆斯林、 反对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言论,对美国的全球形象造成了损害, 在世界范围内也造成了一定的恐慌。随着特朗普 “印太” 政策的推进, 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愿意承担过多的国际义务,单边主义有所抬头,在经贸关系和国防安全等与美国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都表现出了较为强硬的姿态;另一方面, 特朗普更加重视与新兴大国重点发展双边关系,摒弃多边合作框架进行双边谈判。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的“领头羊”, 也是世界上穆林斯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穆斯林人口超过2.1亿, 自然成为特朗普亚太政策关注的重点。特朗普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将进一步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给印度尼西亚的内政外交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同时也影响着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特朗普当选后对印度尼西亚政治的影响

在过去的15年中,印度尼西亚对美国的看法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是由两件事驱动:伊拉克战争和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2002年,2/3的印度尼西亚人对美国持积极的看法, 而2003年布什政府启动伊拉克自由行动之后,印度尼西亚人对美国的支持率下降到15%,直到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才出现了反弹。因为奥巴马的童年有部分时光在印度尼西亚度过,所以印度尼西亚民众对奥巴马有特别的亲切感。与公众舆论相比,两国政府间关系在过去的15年里保持了稳定发展,在双边贸易、维护地区稳定以及打击极端恐怖主义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印(尼)的关系逐渐走出阴影。特朗普当选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对此印度尼西亚各界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综合来看,特朗普的当选对印度尼西亚的政治产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特朗普的激进言论引起印度尼西亚民众的不安

特朗普于2017年1月27日签署“阻止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的国家保护计划”的行政命令,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7国公民入境美国,该7国均是穆斯林为主要人口的国家,这是特朗普迄今为止最受争议的政策。这一政策也引起了印度尼西亚国内的担忧。特朗普“禁穆政策”的初衷是想将美国从恐怖主义的威胁中分离出来,尽管印度尼西亚不在被禁止国家之列,但很多印度尼西亚人认为特朗普的这一政策具有歧视倾向,该政策将影响到目前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大约14000名难民以及其他寻求庇护者,这激起了印度尼西亚穆斯林民众的反感。印度尼西亚民众普遍认为特朗普的这种反穆斯林行为极有可能影响到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影响广泛,该国有87%的民众信仰伊斯兰教,其中绝大多数是温和派。那些“温和型”的从属于两大非政府伊斯兰组织的“伊斯兰教士联合会”和“穆罕默德协会”的穆斯林认为,特朗普基于宗教的移民政策可能会加剧西方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紧张关系,破坏美国在宪法中规定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他们对特朗普把美国的安全威胁与“全球穆斯林共同体”联系在一起感到失望;那些在印度尼西亚较为“激进型”的涉及“伊斯兰捍卫者阵线(Islamic Defenders Front)”的穆斯林认为,禁令会加强他们认为西方国家是穆斯林的敵人这一信念,歧视性的禁令进一步被证明是特朗普反穆斯林的偏执。但无论是“温和型”还是“激进型”,特朗普的限制禁令都会使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呼吁佐科政府压制同美国的合作期待。尽管特朗普当选后印度尼西亚还没有全国性的民意调查,然而其在竞选时的关于禁止穆斯林移民到美国的言辞,以及他对穆斯林的敌对行动不受印度尼西亚民众的欢迎。一项在2016年美国大选前的调查显示,90%的印度尼西亚民众支持希拉里·克林顿而不是特朗普,只有9%的印度尼西亚民众认为特朗普上台符合他们的利益。受“禁穆令”影响,印度尼西亚国内对特朗普的反对声很高,佐科政府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佐科政府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反恐等领域合作的期望。

(二)印度尼西亚政界精英普遍对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持乐观态度

特朗普在外交上强调实用主义和利益优先,不过分强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尽管印度尼西亚政界精英对特朗普禁令存在看法上的分歧,如印度尼西亚具有影响力的伊斯兰教理事会主席丁·山苏鼎(Din Syamsuddin)认为,特朗普以反穆斯林的姿态当选美国总统,可能使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出现新的紧张局面,但从实际利益出发,印度尼西亚政界整体对特朗普当选持乐观谨慎的态度。大部分政界精英认为特朗普“利益优先”的原则符合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Joko Widodo)新时期“务实外交”的定位,这将推动两国政界交往。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发言人纳席尔(Arrmanantha Nasir)表示,长久以来,民主与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能够继续正面地影响印(尼)美关系,特朗普反穆斯林的言论只是他竞选时获得选票的一种策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也表示“我们(印度尼西亚人)没有受到影响,没有必要烦恼”。从印度尼西亚政府精英的反应来看,许多关键的决策者对特朗普的当选持赞成态度,主要原因有3个:第一,印度尼西亚精英认为特朗普和他的内阁不太可能像前几届美国政府那样就人权、腐败和环境问题向他们施加压力。印度尼西亚政治精英普遍认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在处理外交事务上更加看重美国的现实利益,更少地用价值观念来驱动双边关系。第二,印度尼西亚政府部门欢迎特朗普将外交重点放在双边贸易上,两国领导人都对TPP持拒绝态度。第三,许多印度尼西亚政府和非政府精英期望通过美国来减弱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他们认为特朗普比奥巴马更有可能制衡中国的快速发展。

(三)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鼓舞印度尼西亚国内部分商界精英涉足政坛

对于印度尼西亚国内的部分商界精英而言,他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印度尼西亚的商界有着往来联系,且在政治上也较为活跃,并拥有自己的媒体资源。他们期望在当前印度尼西亚的政治背景下,特朗普任期内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权力、威望和财富。其中财富和媒体资源在国家政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他们而言,特朗普的胜利意味着商业精英成为国家领袖是可行的。特朗普在印度尼西亚的商业合作伙伴陈明立告诉媒体:特朗普的当选也鼓舞着他在2019年印度尼西亚的总统选举中参选。作为印度尼西亚媒体集团的创始人,陈明立拥有强大的媒体网和庞大的财力,他曾参与创建印度尼西亚国家民主党,后转而加入民心党,并与时任印度尼西亚民心党主席、三军前总司令威兰多(Wiranto)竞选2014年正副总统。他与特朗普在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往来包括巴厘岛的六星级度假村和雅加达的高尔夫球场等项目。陈明立将参与2019年总统大选的声明可能有些过度,但也揭示了其与特朗普有着密切联系的商人在政治上的自信,从广义上来说这也标志着印度尼西亚国内商业与政治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客观上来看,地产商出身的特朗普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可能会采取一种非意识形态和非对抗性的方式来对待一个多元化的政治世界。基于利益优先原则,特朗普势必不会忽视其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而印度尼西亚在这一地区又有重要地位,这将为两国合作伙伴的关系开启战略机遇之窗。奥巴马政府时期,两国关系已在2015年由“全面伙伴”提升至“战略伙伴”。印度尼西亚期望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区域大国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对美国而言,也需要联合像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力量,共同应对日益多极化的世界的挑战。在特朗普时期,两国政治关系受制于印度尼西亚国内因素以及特朗普政策的偏激,很难回到过去奥马巴执政时期的亲密程度。不同群体在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使得印度尼西亚民众、政界、商界对特朗普上台后的反应有所不同。加之佐科政府的“国内导向型” 战略比其前任苏西洛的“国际化战略”更难实现战略融合, 这为美印(尼)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外,特朗普对中东伊斯兰国家崛起对全球威胁的态度以及东北亚朝核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等都成为佐科接下来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二、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印(尼)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调整经贸政策、提高美国经济增速是特朗普经济改革的重点。特朗普上台后,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强调“美国优先”,通过提升关税、重新商定甚至退出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回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对本国的贸易进行保护。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特朗普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先后中止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退出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并重新制定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贸易关系,定义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和墨西哥实行惩罚性关税,将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16个国家列入“反倾销黑名单”,甚至发声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把制造业留在美国”,保住大量底层人士的工作,这引发了印度尼西亚国内对美国保护主义的担忧。这些政策从短期来看的确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未来美国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这将给美联储带来更大的加息压力,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给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数。

(一)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有损美印(尼)贸易的积极性

事实上,美国与印度尼西亚在贸易结构上一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印度尼西亚出口美国的商品主要是鞋类、纺织品、渔业产品和自然资源;自美国进口的商品以飞机、大豆和机械为主。据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对外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印度尼西亚向美国产品出口额为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自美国进口额为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印度尼西亚的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美国。此外,美国还是印度尼西亚第二大非油气资源出口国和第三大非油气资源进口国。但随着特朗普推行强硬的贸易保护政策,并决定在“贸易失衡”中援引印度尼西亚,使这种依赖关系面临挑战。2017年3月下旬,美國国家生物柴油委员会指责印度尼西亚向美国市场倾销廉价进口生物柴油,并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提交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请愿书,呼吁对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16个国家进行“贸易不平衡”的调查,并将其列入“反倾销黑名单”,印度尼西亚在这个名单中列第15位,有着13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特朗普强调这些国家必须向美国支付反倾销税,并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和美国贸易代表以打击“欺骗外国进口商”的名义协商制定一项打击“违反美国贸易和海关法律”的策略,为反倾销和反补贴责任提供保障。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18年4月表示对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哈萨克斯坦在是否遵守市场准入方面普遍优惠制(GSP)计划表示怀疑,故将对有关国家是否有资格申请允许免税进口某些商品的计划进行审查。特朗普的一系列贸易政策难免使印度尼西亚的贸易积极性遭受打击,印度尼西亚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出口将会受到限制。

(二)美国退出TPP给印度尼西亚国际投资环境造成冲击

退出TPP是特朗普贸易保护政策最直接的体现。众所周知,TPP是美国主导的“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和越南在内的12个国家于2016年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至此涵盖全球经济总量四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尽管印度尼西亚国内对于是否加入TPP存在争议,但在权衡利弊后,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2014年就任以来一直积极谋求加入TPP。对印度尼西亚而言,越南作为其主要的贸易竞争对手已经加入TPP,这意味印度尼西亚与越南的贸易竞争会更加激烈,特别是在制鞋和纺织业领域。此外,TPP除了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涉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东盟国家,加入TPP可使印度尼西亚保持与这些国家同等的贸易地位,在对外贸易时不受到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印度尼西亚寻求同欧盟签订类似的自由贸易协议,印度尼西亚这个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下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2015年10月26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访问美国,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其间佐科提出了印度尼西亚加入TPP的愿望,期望与其他12个亚太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TPP是美国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主要的多边经贸支柱,但同特朗普强调的“美国优先”的价值观念有所差别,故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便宣布退出TPP多边贸易谈判。美国的退出使TPP的市场体量大打折扣,TPP成员国输美产品进口税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一样,也并未对印度尼西亚与越南在渔业以及马来西亚在棕榈产品上的竞争优势造成影响,致使这一协定对印度尼西亚的吸引力下降。据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卡拉宣布,印度尼西亚将终止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计划。失去TPP这一重要的贸易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印度尼西亚的全球贸易投资环境造成了冲击。

(三)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间接地限制了印度尼西亚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美两国在印度尼西亚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两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第一和第三大贸易国,若两国贸易摩擦升级,势必给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贸易带来负面影响。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态度并不友好。中国在特朗普政府的16个“贸易不平衡”国家中位列第一,保持着对美国347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特朗普在竞选时甚至扬言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要求对中国进口商品课征45%的税金,以平衡中美两国常年的贸易顺差。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又签署行政备忘录,责成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对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调查重点在中国企业是否“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强制美企技术转让,以及美企是否被迫同中方伙伴共享先进技术”等议题,这意味着美国正式援引《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在特朗普强硬的贸易保护政策下,美国于2018年年初率先发起了“中美贸易战”。2018年1月,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30%和50%的关税,矛头直指中国;2月,特朗普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铸钢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倾销关税;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厂商征收48.64%~106.09%的反倾销税以及17.14%~80.97%的反补贴税;3月9日,特朗普签署关税法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3月22日,特朗普宣布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将对中国输入美国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此后,中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和葡萄酒等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的计划;4月2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并加征关税;4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和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如果中美双方展开贸易战,将对全球贸易造成巨大的影响,印度尼西亚也难以置身事外。从贸易战对印度尼西亚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看,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如若升级,印度尼西亚对美国出口的咖啡和橡胶等初级产品受冲击较小,但势必牵连印度尼西亚大宗商品出口。尽管美国的贸易矛头主要对准中国,但是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的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虽然存在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但在许多终端产品的装配上仍需要在中国完成。另一方面,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美联储的任何经济行为都将或多或少地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影响。随着近来美联储增印美元并多次加息,势必增加全球资本市场的借贷成本,也必将对印度尼西亚的资本市场和汇率稳定造成冲击。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很可能影响到中国商品的出口,而中国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必然影响中国向印度尼西亚的贸易采购。同理,中美的贸易摩擦也将影响印度尼西亚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

实际上,无论是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这个直接因素还是中美贸易摩擦这个间接因素都会影响到美印(尼)双边贸易关系的深化。从长远来看,印度尼西亚也许更适合同美国发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而不是成为多边贸易关系中的一员,虽然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并未成形,但两国经贸发展空间巨大。美印(尼)两国可以利用美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美国贸易投资委员会和印度尼西亚—美国商业论坛等贸易投资渠道,以“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制定“印(尼)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切入点,发展双边经贸合作。

三、美国反恐政策对美印(尼)安全合作的影响

反恐安全在美国的国家战略中历来都是重中之重。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更是将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保障国内安全的政策发挥到极致。特朗普强调现实利益,坚持“美国优先”的外交主基调,为防止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潜入美国,给美国造成“输出犯罪”,特朗普发布政令禁止几个主要的穆斯林国家人口进入美国境内,在南部墨西哥边境线修建隔离墙,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反恐合作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反恐形势。亚太地区反恐安全问题是特朗普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这将为美国—印度尼西亚安全合作迎来机遇。

(一)特朗普的亚太安全政策为美印(尼)加强安全合作提供了契机

“让美国再次强大”是特朗普国防安全的首要关切。一方面,特朗普要求国会全面停止国防预算减支,增加军费支出,增加战机和军舰采购,扩大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规模,誓言要通过“无可置疑的军事实力”来阻止冲突;另一方面,强化既有的安全同盟体系,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寻求新的安全伙伴,以应对亚太周边复杂多变的安全局势。印度尼西亚作为G20的“领头羊”,在亚太安全与稳定方面成为美国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也一直被恐怖主义所困扰,也希望同美国携手应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危机。“9·11”事件以后,反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推动着美印(尼)安全合作的迅速发展,恐怖主义不断牵动着美国防务安全的神经。为此,特朗普提出了美国利益至上、保持武器的先进性、战则必胜、对盟友尽职尽责、对敌人警惕、保持军事科技的绝对优势、洞悉威胁、防患于未然、尊重军人等7条外交政策制定的核心原则,至此特朗普统治下的美国将国防职能放在空前重要的位置上。两国反恐合作的安全动机主要有4个:第一,印度尼西亚穆斯林人口众多,極端势力此起彼伏,这一直困扰着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安全与稳定,印度尼西亚需要一个强大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安全援助。第二,印度尼西亚国内分离主义和种族冲突等问题可能会加剧恐怖主义的积累程度,加之印度尼西亚缺乏相应的治理机制,使得国内对分离主义极为敏感,如东帝汶的教训。第三,特朗普的亚太反恐政策符合印度尼西亚的安全利益。在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应对极端恐怖主义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印度尼西亚也一直遭受恐怖主义的困扰,故印度尼西亚在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下有独特的价值。第四,美国保持区域霸权的需要。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虽然对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质疑,但特朗普必然不会放弃在这一地区实行双边和多边的军事安全合作,维持其在西太平洋的霸权,因此,印度尼西亚对美国而言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

(二)美国与印度尼西亚在海洋安全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强调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与海洋合作,这与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在“全球海洋支点”中“发展海洋外交,强化海上防御力量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当前,虽然美国的军事实力仍为世界第一,但在冷战后,财政压力和发展方向使得其领先幅度已大不如前,所以,特朗普上任不久便签发了关于“重建美国武装部队”的总统指令,旨在着手对美国武装力量进行重大调整,为军队开发新飞机、新舰艇、新资源和新工具,并在亚太地区强化同各国的安全同盟关系。美印(尼)的海洋安全合作可能从以下3个领域展开:第一,海上反恐合作。在海洋安全建设方面,佐科重视同周边国家的海上国防安全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解决海盗和海上绑架等安全问题。印度尼西亚海域海盗活动猖獗,据国际商会国际海事局(ICC IMB)2017年7月4日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海盗活动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的海盗活动为19起, 虽然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占上半年案件总数的22%。特朗普上任后提出打击恐怖主义,其中就包括海上恐怖势力的侵袭,美印(尼)两国可以就此开展合作;第二,海上装备建设。为克服在打击非法捕鱼、海上巡航中暴露的海上装备不足的问题,佐科提出要增加军费开支用以添购巡逻艇以加强印度尼西亚军队现代化的“最低限度必备力量”(Minimum Essential Force)。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也一直期望加强对海洋的控制,维护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和亚太海上秩序。在亚太地区,特朗普将继续采取一种军事威慑强化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并在南海周边寻求新的安全伙伴以应对在这一地区复杂的海上军事博弈,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朗普的当选会为印度尼西亚与美国的海上防务合作和装备建设带来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美印(尼)开展安全合作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在亚太地区,美国需要一个像印度尼西亚一样强有力的伙伴来维持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同时印度尼西亚也在安全上对美国有一定的依赖,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将促进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国推进与印度尼西亚的双边关系。

四、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对中国—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影响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印度尼西亚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强。特朗普基于“美国优先”原则, 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强化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尤其是随着特朗普亚太政策的日益清晰,更加明确了印度尼西亚在处理与中国关系问题上的立场。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冲击、退出TPP多边贸易框架寻求双边谈判、反对穆斯林提升安全警惕以及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一段时期中印(尼)关系的走向。在此背景下,正确评估特朗普执政时期印度尼西亚对华政策的变化对今后处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促使印度尼西亚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特朗普的当选为中印(尼)关系发展带来了机遇,主要体现在两国的经贸关系上。总体而言,特朗普的经贸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印度尼西亚同美国贸易的积极性,使得印度尼西亚不得不寻求更多的贸易支持。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无疑是印度尼西亚区域贸易伙伴的最好选择。特朗普涉印度尼西亚政策中可能促进中印(尼)关系发展的事件主要有两个:

其一,美国退出TPP,加强了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印度尼西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直对于TPP持观望态度。一方面TPP在关税、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方面基本上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印度尼西亚贸然加入势必会对国内诸多产业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如果不加入TPP,印度尼西亚很有可能被排除在全球价值链之外,失去同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在亚太地区竞争的优势。而后美国的退出使得TPP对印度尼西亚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故放弃加入该组织。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面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需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应对区域内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政府提出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正好满足了印度尼西亚对建设资金的需求。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在金融领域,双方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此外,印度尼西亚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会员国。在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印度尼西亚吸引中国企业参与港口、交通和能源项目建设,其中雅加达—万隆高铁作为中国高铁外交的第一单,在两国投资合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贸易领域,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其二,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将为中印(尼)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美国2018年上半年开启贸易调查并将印度尼西亚列入反倾销国家名单,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印度尼西亚的贸易积极性。佐科一向坚持实用主义的经济外交思想,尽管美国在印度尼西亚的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显然不会成为阻碍印度尼西亚贸易政策的因素,反而有利于激发印度尼西亚与区域内其他国家合作的热情。佐科执政以来,印度尼西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外交政策,如:在港口及发电厂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增加对非传统和未开发市场产品的出口、简化许可制度提高外資吸引能力、设立“经济外交工作小组”负责同他国的经济合作等①。从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印度尼西亚2017年出口额为1676.4亿美元,其中向中国出口228.1亿美元,约占13.6%;进口额为1569.3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357.7亿美元,约占22.8%。中国同时位居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两国经贸关系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二)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阻碍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关系的发展

从特朗普执政近一年的表现看,美国的对华政策暗含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也给今后中国同印度尼西亚的交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近十年来,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从未停止。作为东盟的“领头羊”,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自身的利益,印度尼西亚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试图在中美博弈间寻求一种战略平衡,故美国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印(尼)关系的发展。特朗普不会放弃奥巴马“亚太再平衡”的政治遗产,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提升,特朗普会继续实行双边和多边军事安全合作,巩固盟友关系,维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霸权地位。一方面,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多次发表反华言论,加之美国在未来是否“转向”亚洲的未知性使得印度尼西亚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愈加复杂,需要采取更加谨慎的对华政策。特朗普的对华敌对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佐科政府的政治判断。一来,印度尼西亚在反恐和安全协作上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二来,印度尼西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海上合作方面离不开中国的援助。但是,基于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佐科政府很难做出抉择。另一方面,在中美南海问题的博弈中,印度尼西亚在南海问题上有趋于强硬之势。随着南海局势的日益复杂,大国竞相在南海展开博弈,南海已经成为美国与中国争夺话语权的场域。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在南海本不存在争议领土,只是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纳土纳群岛附近约8.3万平方米的专属经济区与中国的九段线(Nine-Dash Line)相重叠,印度尼西亚在这些领域有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南海问题上,特朗普在秉承“美国优先”的基础上呼吁“基于规则的秩序”“有约束力的仲裁”并且继续实施“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行动,不断挑动中国的神经,加深南海问题的复杂性。此外,美国还以实际行动宣誓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2017年5月24日,美国海军驱逐舰“杜威”号进入南海的美济礁12海里内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这是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军舰首次在南沙海域执行此类任务。2017年8月6日,中国外交部部长与东盟外长签署谅解备忘录、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件之际,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发表所谓联合声明谴责中国,要求中国遵守所谓“国际仲裁”。与其他东盟成员国一样,印度尼西亚希望特朗普的强硬政策不会使其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升级,尤其是在南中国海、纳土纳群岛及其周边地区的争端,但随着局势的变化以及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的发展与完善,佐科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强硬态势,而且近来发生在纳土纳群岛附近海域以及印度尼西亚专属经济区的冲突增多,印度尼西亚甚至提出了将南海问题送交国际司法或仲裁机构的意见,也采取了多项巩固其对纳土纳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权利主张”的举措,主要体现在:第一,公开质疑“九段线”的合法性,明确否认与中国之间存在南海海洋权益主张重叠;第二,加强在纳土纳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军事存在;第三,加强对纳土纳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渔业开发。在中美之间的南海紧张局势中,特朗普的当选加重了中美在这一区域较量的可能性,这给印度尼西亚带来了新的内部和外部焦虑感,印度尼西亚有意在新时代的大国关系中延续其不结盟、独立和积极的外交政策方式,然而这考验着佐科的执政智慧。

五、美印(尼)关系展望

从特朗普执政后内政外交的诸多举措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美印(尼)关系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还是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在政治关系方面,虽然特朗普采取“禁穆政策”,但两国发生政治敌对的概率并不大。从“禁穆令”的对象国不难看出,被禁令阻挡在外的国家是与特朗普的集团与政府完全没有商业利益关系的国家,其他几个更富有的、具有商业利益的伊斯兰国家则没有被禁,比如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和印度尼西亚等,今后美国将印度尼西亚列入禁令国名单的可能性也不大。美印(尼)双边经贸合作还有巨大空间。在经贸方面,尽管特朗普对印度尼西亚所谓的“贸易倾销”存在怨言,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从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发布的贸易报告来看,2017年1—8月,美印(尼)非油气产品贸易额为1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印度尼西亚出口额为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占印度尼西亚出口总额的11.51%,居印度尼西亞出口目的地第二位;进口额为50.5亿美元,同比增长8.57%,占印度尼西亚进口总额的6%,在印度尼西亚进口来源地中居第三。此外,美国退出TPP对印度尼西亚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美国的退出使越南和马来西亚等TPP成员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将面临与印度尼西亚相同的关税,同时也为美印(尼)的双边贸易合作提供更多可能。在安全合作领域,特朗普对恐怖主义和穆斯林的敌对政策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消除,印度尼西亚可以将反恐作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谋求与美国的军事安全合作。

但是,美印(尼)关系同样面临着特朗普执政后的一系列挑战。如在安全问题上,印度尼西亚国内严峻的安全形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朗普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期望。印度尼西亚长期与伊斯兰极端分子抗争,但随着数以百计的印度尼西亚人近年涌入中东地区加入“伊斯兰国”组织,活跃在印度尼西亚的“神权游击队(Jamaah Ansharut Daulah)”“伊斯兰捍卫者阵线”(FPI)等恐怖组织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使得特朗普不得不对印度尼西亚的安全问题心存芥蒂。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也是印度尼西亚接下来面临的重要议题。一方面,印度尼西亚在反恐和安全协作上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战略对接上又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中国目前是印度尼西亚第三大直接投资来源国,佐科政府已经将中国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视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 并为其提供资金。但是, 基于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平衡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搏弈,这对于佐科政府而言并非易事。

猜你喜欢

印度尼西亚不确定性特朗普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