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鲸定海”幕后

2018-09-10王孝经

国企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蓝鲸

王孝经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是2018年最震撼人心的影片,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等多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风采,记录下了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以及背后的故事,体现了国人以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神缔造出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中集来福士的“蓝鲸2号”也亮相电影。

“蓝鲸2号”是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全球最大海上钻井平台,是中国独创的深海利器, 7200平方米的甲板上能装满901辆小汽车,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今年,“蓝鲸2号”将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工作,最大钻深15250米,将近两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不仅如此,它4.4万吨的块头能够抵御15级以上的飓风。有了这枚定海神针,我国将向更深海域探求清洁能源。

近几年,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拓展海洋装备产业链,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综合服务商,已经站在了全国渔业装备引领者的位置,建造搭载海洋新技术的国之重器,将高端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向海洋养殖高端装备产业有效转化,加快推动了我国的“蓝色海洋经济”技术变革。

自主创新震惊了世界

2017年2月13日,由中集来福士建造的世界最强、全球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命名交付。

该平台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蓝鲸1号”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DP3闭环动力管理系统,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蓝鲸1号”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先后荣获2014年《World Oil》颁发的最佳钻井科技奖以及2016 OTC 最佳设计亮点奖。

“蓝鲸1号”是当时全球之最,建造这样一座半潜平台,需要4万多吨钢材,其中超强超厚钢占到10%,100毫米的超厚钢板是全球首次运用于半潜式钻井平台。按照挪威船级社要求,使用超厚钢板必须经过零下20摄氏度的CTOD试验,但这种试验在全球尚未有成功案例可参考。关键区域的超厚板焊接技术,让中集来福士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创新。

该试验的成败关系重大,如果失败,就意味着平台的结构安全性将无法保证。此时,法国的钢板供货商传来试验失败的消息。蓝鲸1号的试验团队只能依靠自主式创新,克服眼前的困难,在整个实验周期,实验团队总共参与了88个新焊接工艺的评定,14次生产焊接评定,顺利完成世界级首例试验。我国海域的可燃冰资源量相当可观,非常具有潜力,是短期内可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清洁能源。通过蓝鲸1号平台成功试采可燃冰,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蓝鲸一号通过自主式创新,主要优势是更效率更省油,采用液压双塔双钻设计,系统提升30%,采用DP3+闭环电力系统设计,燃油节省10%;同时,采用零污染排放设计,最大化降低對周边海洋生物的影响,做到节能环保。

创意改善课题109件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转型发展,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世界闻名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中集来福士不断优化设计生产流程,提升平台国产化率,以精益化的管理推动企业降成本、提效益。

2017年5月,我国首次实现了海域可燃冰成功试采,承担试采任务的是由中集来福士生产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同时,为了让“蓝鲸2号”借力发力,站在“蓝鲸1号”的肩膀上再往上走,围绕着“蓝鲸1号”的复盘报告也刚刚完成,提出的556项提升改善措施,全部用在“蓝鲸2号”的建造中。

“蓝鲸2号”和“蓝鲸1号”一样均为目前世界之最,拥有27000多台设备,4万多根管路和5万多个报检点,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组装起来,精度控制是最大的挑战,特别是平台的核心部件钻机井架的安装。据悉,难度就在双钻塔有67米高,依靠17个腿支撑在平台上,安装时需要232个螺栓同时对位,还要保证两侧井心同时控制在12毫米以内。安装精度得到了挪威船级社的认可,而且工艺实现自主化后,项目周期缩短了41天,成本节省了119万。

精益化安装降低成本的同时,一大批设计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也延长了各类设备的使用寿命,让查错排错的试航调试周期大大缩短。“蓝鲸2号”2017年花费只半年时间,累计推出了收益改善、管理类和生产工艺类改善课题109件,相当于每一天半就有一个创新改善的出现。

坚持精益化管理,持续创新提高,使“蓝鲸2号”在“蓝鲸1号”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改善优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目前,蓝鲸系列钻井平台已经实现了自主设计、总装、调试,安装工艺、焊接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中集来福士遵循的质量方针为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全方位顾客满意、全领域持续改进。基于以上思想,中集来福士建立了高效的QMS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地推进体系的运行,中集来福士开展了一系列的QMS体系培训,无论是在标准规范方面、文件方面还是审核方面。

中集来福士拥有120名专、兼职内审员在动态维护、改善、创新体系工作,为此公司进行了多种层次与方向的审核,如逐级审核、过程审核、专项审核、承包商审核与供应商审核等。

中集来福士产品质量控制执行由操作人员—生产监工—质检员组成的“三级”检验制度,让每位员工在质量控制过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而提高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为客户提供高优质、高质量的产品。

中集来福士有150多名专职从事质量控制的人员,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公司注重对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目前已有30名QC获得了美国焊接协会颁发的CWI焊接检验员证书,7名涂装检验QC获得了美国国家腐蚀工程师协会颁发的NACEⅡ级证书,1名员工获得NACEⅢ级证书。

无损检测人员69人,资质证书涵盖美国无损检测协会、英国无损检测协会、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各级证书,其中拥有ASNTⅢ级证书的高级工程师2名。

计量理化团队现有6人,负责计量体系的建立、维护和改善;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拥有钢材理化检测、油水污染度检测能力。目前计量实验室已获得山东计量测试协会办法的“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理化实验室已获得了山东机械工业理化检测协会颁发的“理化检测等级证书”(Ⅱ级)。

近几年,中集来福士建立了无石棉管控体系并组织实施,无石棉管控走在了国内船企的前列,多个项目通过国际权威的石棉调查机构华测检测的调查和检测并获得CTI出具的无石棉证明。

零死亡零伤害零污染

持续改进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一直是中集来福士的核心目标。“为生命和环境负责”的核心理念,使他们一直为零死亡、零伤害、零污染目标而不断努力。

中集来福士根据ISO14001 & OHSAS18001标准搭建了适合海工领域的HSE管理架构,拥有风险分析和管控、PTW管理、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环境管理的專业化HSE管理团队。

项目HSE管理从投标准备到项目交付全过程开展项目全周期的HSE策划。危险源管控是项目安全健康管理的核心。根据项目不同阶段危险源逐步开展JSA、PTW,重大风险管控等风险管理措施。要求所有参加项目工作的人员参加必要的培训,具备作业能力的人员才可以进入工作现场。生产保障部和HSE管理者定期对现场使用的工具、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公司有完善的劳保发放和使用监督机制,确保参与项目员工和外协工都有足够的劳动防护装备,通过工具箱会议、安全周会、安全月会对不同层级的人员就现场问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项目主管和安全员为主的安全日检、HSE部门经理主持的周检,由总经理或生产副总经理带队的有公司各部门经理层参加的月检,来保证现场状态与安全标准一致。中集来福士具有完备的应急救援资源,包括救护车、专业医生和消防车等24小时待命,可以保证3分钟到达厂区救援现场。

中集来福士还将微信作为安全生产监管手段,通过建立隐患“逆向排查法”,创造性地将安全生产理念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海阳中集来福士厂区入口的“HSE体验馆”,一座集装箱内外安装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假设你尝试攀爬一座直梯,爬到一半时,直梯就会突然倾斜。体验馆就是通过种种设计,令新来的员工感受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产生的危险,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体验馆共有52种体验项目,规定所有新员工正式入职之前,都必须亲身体验,深切体会人在无安全保障情况下作业的危险性,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

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之后,无时无刻不关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所有员工每天上班前,都会预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逐级上报,是为“危险预知”;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会及时通过统一的微信群进行反馈,相关工作人员收集之后,将之呈送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此为“危险隐患提案”。这两种“逆向”隐患排查法,不仅提高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效率,更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令企业绩效年年创新高。

截止到目前,中集来福士作为我国首批七家进入工信部海工装备企业“白名单”之一,已累计交付36座各类海洋工程装备,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国际主流客户订单。中集来福士拥有丰富的深水平台设计、建造、调试及交付经验,目前已交付9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我国80%的市场份额。中集集团2012年在上海设立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收购瑞典知名设计公司Bassoe Technology,2015年收购挪威知名设计公司Brevik Engineering,这三家公司在深水平台、FPSO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概念设计和基础设计能力,与中集来福士形成了中欧互动的研发创新格局。

猜你喜欢

蓝鲸
“蓝鲸”探海
蓝鲸之睛,谁人无过
蓝鲸搁浅
在母亲的身旁,庞然大物也会变成小可爱
地球的两端
蓝鲸的眼睛
地球的两端
疯狂的想象力
蓝鲸是最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