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康复过程中家属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2018-09-10林桂鸿

大社会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工讲座家属

林桂鸿

随着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机构和社工涉足这一领域。在实务中,康复者家属服务工作是社工服务的内容之一。作者从事精神康复社区工作,开展了较多家属服务,想借此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实例一:A家属

小孩发病十多年,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与其接触时,病情很不稳定,情绪波动很大,眼神游离不定,且有抓自己头发的行为。按道理,发病这么长时间,经过治疗后,一般不会出现这么不稳定的状态。社工与家属沟通之后,发现问题出现在家属身上,家属一直认为西药的副作用很大,特别是对肝脏影响很大,加上曾经就医受阻,现在只是给他中药调理。因为一直没有系统的治疗,小孩的病情从来都没有稳定过。后来,社工对他进行辅导,家属才恍然大悟,转变了观念,最后康复者通过系统治疗后病情日趋稳定。

社工体会:精神康复过程中家属的角色很重要

在精神康复体系里面,医院、医生、康复机构、社工等说到底都只是起辅助作用的环节,家庭以及家属的照护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起到主体性作用。除一些极重度患者,大部分康复者最终都需在家庭里面得到照料和监护。做好家属服务,康复工作自然就能够更好地得到保障。所以说,精神康复服务至少一半应为家属服务,因此社工要积极调动家属的主体作用和履行主体责任。

实例二:B家属

前几年老公得了精神分裂症,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打击了,想不到几年后,儿子也得了精神分裂症。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整天以泪洗面,甚至想到了自杀。社工在了解情况后,上门探访,给予情感支持和关怀,并邀请B家属参加情绪管理小组和中心举办的活动,通过环境的影响,B家属最终明白,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够更好地照顾好康复者。

社工體会:家属首先要照顾好自己

这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好康复者。家属在照顾康复者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无奈、自卑、内疚、悲观、担忧、绝望等,心理压力大,自我封闭。这样的状态对家属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也不利于照顾康复者。所以家属需要喘息的空间、情绪的管理、与外界的交流接触、坦然面对的心态等等。社工可以通过开展情绪管理小组、同路人分享工作坊、外出参观旅游活动、家属生日会、文娱康乐活动、兴趣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慢慢打开家属的心扉,让家属从自我封闭和压抑中走出来,形成同路人互助网络。

实例三:C家属

这是一对夫妇,在三、四年前参加中心的服务,通过社工和整个环境的带动,家属已经走过了照顾好自己这个阶段,进入照顾好康复者的阶段。不过家属在照顾康复者方面一直不能很顺利地放手,特别是父亲,心理始终存在内疚感,所以平时抢着做家务,本来可以通过这些机会训练康复者的习惯和能力,结果康复者被过度地保护起来。社工了解情况后,邀请他们一起去探访一位没有父母的独居康复者,探访回来家属分享说,之前一直不忍心对康复者有要求,现在发现时间的紧迫性了。

社工体会:家属要学会照顾好康复者

照顾好康复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家属需要掌握相关的疾病及康复知识,掌握药物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照顾技巧、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与街道、残联、相关方面的医生等合作,调教康复者自我生存能力,鼓励康复者接触现实环境等等。社工这个时候需要通过小组、个案、活动等形式提供大量知识和内容给家属,比如重复开展不同主题(医生讲座、政策讲座、家庭照顾讲座、法律讲座、复元模式讲座等)的讲座,让家属通过讲座来掌握照顾知识和技巧。

这一环节有个关键点就是要让家属明白:照顾康复者不是把康复者保护起来,无底线无边界地溺爱或放任,而是怎样尽快让康复者独立自主。作者在实务中发现,家属常会过度保护或干涉康复者,使得康复者没有自我的角色,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有些康复者已过不惑之年,但从来没有买过菜做过饭,还要依靠年迈多病的家属来照顾,这就是家属在照顾中的问题,社工要点醒家属对康复者要有适当的压力、要求和放手。

实例四:D家属

在送上门探访社工的路上,D家属跟社工分享说,她几乎每天都出去打麻将,女儿做好饭菜,就会来叫她回去吃饭。她女儿患病已经有20多年,一直坚持服药,病情稳定。家属一直参加中心的服务,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讲座,也参与过生活技能类的培训等,掌握了一些照顾技巧,并在家里慢慢去实践,D家属说现在已经把家里的经济大权都交给女儿了,由女儿当家,就算现在让她走,她也会很放心,没有牵挂。

社工体会:康复者要学会独立生活

这是康复的终极目标。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家属在照顾意识方面就会清晰明了、在具体操作方面得心应手,那么离康复者独立自主就会越来越近了。社工此时要多开展亲子活动,比如生活技能培训之类,趁热打铁,引导家属在家庭中营造有利环境,帮助提升康复者生活技能和照顾能力。

家属从照顾好自己到最终帮助康复者独立,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到,而是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不同家属的情况也不太一样,社工的任务就是改变家属的观念、知识体系,引导、带动和支持家属对康复者的工作。这个过程社工要有一个宏观立体的感知,要有比较清晰的思路,要清楚明了家属所处的阶段,要在一些关键节点及时推动家属蜕变。总之,社工要让家属慢慢明白,精神康复的主角,不是医生、社工和其他人,而是家属、家庭。

(作者单位:广州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社工讲座家属
A Social Crisis
打个盹,记事牢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