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医疗废物的处置现状及对策
2018-09-10张侠光
张侠光
摘要:毫县是养殖大县,养殖业在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一般疾病防治过程中都会产生动物医疗废物。动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不当,将会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
关键词:动物防疫;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102
1 動物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动物医疗废物是指动物诊疗机构或动物防疫人员对动物诊疗、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主要包括传染性废料、动物病理废料、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实验室和诊疗机构检验废物及废水等。
2 动物医疗废物、废料估算
为了避免交叉传播某些疫病,亳县动物防疫采取一畜一针的方式进行免疫,导致动物医疗废物增多。1头生猪从出生到育肥出栏,一般要进行12次免疫,使用12个一次性注射针头;1头母猪每4~6个月要进行6次免疫,1年使用10~ 15个一次性注射针头;1头种公猪4~6个月要进行4次免疫,1年使用8个一次性注射针头。黄牛从出生到育肥出来,一般要进行6次免疫,使用6个一次性注射针头。山羊从出生到育肥出来,一般要进行6~8次免疫,使用6~8个一次性注射针头。家禽从出生到育肥出栏,一般要进行9次免疫,一批次使用9个一次性注射针头。
以2017年全县存栏与出栏的畜禽来算,初步测算全县每年约产生6000万个一次性注射针头医疗废物,约60万个一次性注射针管医疗废物。同时产生2 2万个50 mL猪0型合成肽疫苗瓶;1.7万个50 mL猪0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瓶;0.7万个250 mL禽流感(H7+H9)二价灭活疫苗瓶;0.4万个100头份的小反刍兽疫苗瓶。
3 动物医疗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动物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废物的减量化都有明确的规定,对处理处置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我国对动物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的立法制度明显滞后。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对危害废物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置作了相应规定,但有关部门对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明显滞后,对动物医疗废物的产生者、运输者、收集者、处理处置者尚无明确的具体规定和具体要求,不同程度的是地方向关部门放任对动物医疗废物的监管和处置。
3.2 缺少监管体系
由于法律法规对动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者尚无明确的具体规定和具体要求,因此各相关执法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执法不严问题。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城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责任不清,有效监督和协调运行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缺乏干预担当的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管理等[1]。
3.3 缺少规范处理处置动物医疗废物的规范标准
在国家没有出台规范处理处置动物医疗废物之前,我县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城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都没有独立制定或联合制定规范处理处置动物医疗废物的地方程序和地方标准。导致动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乱象丛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 防疫监督不能做到全方位监管
随着规模养殖的增加,为了避免交叉传播某些疫病,养殖场均配备了自己的防疫技术人员,多数养殖场的强制免疫是在乡镇兽医站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监督下实施的,但这种监督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在免疫过程中,疫苗散落地面事件时有发生,发生后不做处置或不知道如何处置,任其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
3.3.2 防疫物资堆放随意和失效丢弃较为严重
规模养殖场主或场技术员或多或少存在不正确的偏差思想,反正这些疫苗是国家出钱购买的,不要自己掏钱,要么不注意疫苗的保管,要么随意加大免疫剂量,从而造成疫苗浪费、免疫效果不明显和免疫麻痹现象发生。有的养殖场甚至把领回的强制免疫疫苗放在常温下保存,造成疫苗长时间脱温失效,从而被养殖场废弃,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长期丢弃在室外存放,经过高温严寒和风吹雨打,包装风化损毁,造成废弃疫苗液体外流,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
3.3.3 动物诊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废水处理处置随意
动物诊疗机构和宠物医院、宠物保健机构,对动物进行治疗后,医疗废物、病料废物直接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对医疗器械清洗、对带病动物清洗后的废水废液直接排人下水道等,直接造成带菌废水和有危害废水的污染。
3.3.4 动物医疗废物处置后的监管不规范
由于饲养量的波动,按照国家动物强制免疫“应免尽免,能免全免”的要求,强制免疫疫苗的储备供应必须超量估算,在一个计划免疫周期内采购的疫苗使用不完,到下一个免疫周期时,所超量采购的部分储备疫苗超过保质期,形成过保质期的报废疫苗。连续多年的过保质期的报废疫苗累积达到一定数量时,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深埋处理处置。
多年来,县防治几次对疑似染疫动物进行集中扑杀和深埋处置。
这些处理处置虽然规范,但对处理处置后的场所没有做出任何标志、标识。缺少日常监管和历史档案记录,数年后这些地方都会逐渐淡出人们曾经的记忆,为以后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乡村规划、有机农产品生产等埋下了安全隐患。
4 建议
4.1 多个部门协作的有效监督和协调运行体系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确定敢于担当的牵头部门,组建有效的联合执法队伍,开展协调运行管理和有效监督动物医疗废物规范处理处置工作[2]。
4.2 县政府制定地方的动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规范
面对动物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县政府确定牵头部门后,参照医疗机构废物处理处置相关规定,制定动物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规范。对动物医疗废物的产生、回收、储存、运输、集中处置场所以及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地方程序和地方标准规定,为全县的动物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提供政策依据和执法处置依据[3]。
4.3 建立规范的动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根据动物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建立规范的处理处置场所。
(1)建立动物医疗废物填埋记录档案,并在填埋区域设立显著标识标志,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和规划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对动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不当对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危害性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卫生意识及环境的保护意识,使人们共同参与到对动物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监督工作中去,共建美丽蒙城。
参考文献
[1]赵惠春,李国芳,动物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现状及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 (2):25-27.
[2]任进龙.宠物诊疗行业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畜牧业,2012(18):69-70
[3]杨泽林,冉智光,曾政,等.浅谈基层动物医疗废弃物处置现状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