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2018-09-10常晓航

产权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光谷武汉市产权

常晓航

武汉,九省通衢之地,被形容为“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路交通,造就出一方风土人情。最有代表性的汉正街可以说是武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地点,也是体现武汉人对于经济发展敏锐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那里还流传着很多不可思议的致富神话。当你走在武汉的街头,与一个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老人擦肩而过时,或许你很难想象其背后曾经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经历。而存在着大量重工业企业和独特经营思维的武汉也如同一个低调的中年大叔,曾经沧桑,却愈加波澜不惊。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始走上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越发醒目耀眼的时候,武汉却变得随性、平和,深藏功与名。

及至站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江城分所楼下时,眼前似乎就是一栋老城区的普通居民楼。让我很难想象到这就是中国产权市场发源地、第一家产权交易机构——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的所在地。这里的普通与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本部的大气相比,就如同各路媒体对其进行报道时更关注的是光谷所当前的发展,而对作为产权业发源地1988年以来的那段历史却鲜有文章见诸报端。虽然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一直以来以善思敢为而为业界所关注,但我想了解一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曾经,或许更能让人了解、体会现在的发展。正如武昌起义一般,很多改变历史轨迹的开端都并非一帆风顺,更可使人怀古溯今。

时间不长,我就等到了此次的被采访人——黄保云先生。1989年开始先后担任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负责人、武汉产权交易中心主任、武汉市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的他,表情平静不苟言笑,简单的寒暄后就随手点燃一支香烟,一切都那么从容、淡定,指尖的香烟如同曾经的岁月,一切都已经风轻云淡。在我看来,1988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逐渐展现时成立的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黄保云而言企业兼并市场的建立更像是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个偶然中的必然,就好像他最初来到这个市场一样。

记者:您以前是在市委工作,是什么契机来到了兼并市场呢?

黄保云:我来到这里也是个机缘,当时我当领导秘书已经5年了,应该转岗了,正好我看到报纸说武汉市成立国资局(筹),我就向领导申请去国资局筹备组。就这样我就到这里了。

记者:我听说这个兼并市场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您能不能讲一下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成立的兼并市场,才有这样的业务呢?

黄保云:武汉市是除了东北以外不可多得的老工业基地,九五期间,武汉市的工业应该是门类比较齐全的,如果说关山地区是个工业基地,唐家墩则是轻工业基地,做自行车之类的产品。另外,古田那一片是化工基地。但在当时的格局下流通环节不通畅,形成了很长的生产链。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链短的江浙企业逐步进入到了武汉,很多企业就在这样的冲击下,迅速倒闭。一开始企业倒闭后的处置办法,是系统内一厂倒闭了,那么就由同类项的二厂担负,而二厂又垮了,再在系统内找个好点的企业,采取近亲繁殖的方式接收,这样一来好的企业也被濒临倒闭的企业拖垮了。

记者:这个时期有什么颇具代表性的事件发生?

黄保云:这期间,武汉商场作为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全民所有制商业零售业的企业,在改造更新后,面临着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与武汉商场一巷之隔的集体企业长江板箱厂却经营困难,债台高筑。板箱厂主管部门让其在系统内寻找出路,但板箱厂的职工认为,这样的整合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就自发的与毗邻的武汉商场协商兼并事宜。最终,长江板箱厂与武汉商场达成了合作协议,取得了共赢的局面。成功的原因或许是发现企业还是有一些土地的;或许是早改总比晚改要强,改得越迟企业包袱越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或许是此前板箱厂职工自发的请愿让武汉的各级领导认识到了兼并问题的重要性,以往行政手段浓厚的“拉郎配”方式早已不适于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同系统内、同行业内的重组行为只能将更多的企业拖入泥潭。正是这种思维促进了武汉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企业兼并的增多,流程要求、资金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也随即摆在了眼前。1988年5月,武汉市体改委批准设立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全国各省市都前来学习,就有人慕名而来对企业兼并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经济学家田源也在武汉呆了一段时间,并撰写了一本关于企业兼并的书籍。后来中央很多领导也分别前往武汉进行调研,对这件事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把产权制度作为中国改革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记者: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创始之初就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这对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黄保云:当时,武汉市(政府)和财政局、体改委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意见,并加快市场组建的进程,但企业兼并牵扯到财政的钱,后面还牵扯到银行的钱,也牵扯到土地、税务等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府向这些和市政府有关的部门发文,每个部门先派一个人到企业兼并市场来工作,一条龙的服务避免在各个部门间来回跑,这样工商、税务、银行、土地、财政就全部派来人了。

记者:市場随后的发展顺利吗?

黄保云:最开始压力也不是很大。因为我当时来的时候刘局长(刘宗翰,时任武汉市国资局筹备组组长、企业兼并事务所主任)就跟我谈了,将来你们就自收自支,最起码把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后来,一年(成交)二三十对吧,比较平稳。到经营股份制改造之前吃饭的钱还是有的。再后来因工作需要又成立了一个评估公司。该评估公司运行了几年后我从《产权导刊》看到,国家国资局要规范评估公司并颁发资格证书,立马组织人员到北京国家国资局去申请,不久顺利完成。该评估公司是湖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评估机构。

随着采访的深入和回忆的逐渐清晰,黄保云先生对以往的种种情况回忆的也越发详细,但依旧保持着那份平和。期间,他几次笑谈“武汉人是醒得早,起得晚”。意思就是有前瞻性,但是后面的行动却比较迟缓。似乎是有些自嘲,有些无奈,也似乎是对我的一种善意的告诫。在我看来,他当时的一些想法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黄保云:我曾经跟杨主任(杨卫东,原武汉市国资委主任)说把产权市场改成一个纯粹的交易的平台,平台就要很少的人,跑业务的人就都是产权经纪人,反正是改制以后嘛。当时员工思想不解放,很多人都把未来寄托在大锅饭上,我当时就说,你们应该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做产权经纪人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当时正值何亚斌主任(时任湖北省国资委党委委员、湖北省产权交易中心主任,后任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找我谈整合。我想借此机会同湖北省产权交易中心合并,推进经纪人的事情。同时也促进改制,把他们(员工)的身份都买断,和国资委彻底脱钩。那个时候他们(员工)的档案都在国资委。

记者:这就好像是会员制的思想。您大概是什么时候提出这种想法的呢?

黄保云:我老早就有这个想法,但一直不好实施。因为把他们的身份买断很麻烦,后来借武汉市流行买断的契机,征得市国资委的同意后进行了身份买断工作。买断后总体思路是交易所是个平台,人员分两类,一类是平台维护人员,一类是經纪人。我的初衷就是让员工更实惠点。实行会员制,愿意来产权交易所的我都欢迎。那些对企业熟的人,做经纪人正适合。一个人的经纪公司也好、两个人的经纪公司也好,你就以经纪人公司的形式跟交易所合作。

记者:就保留交易鉴证的职能?

黄保云:对,这样将运动员同裁判员分开了,有利于交易的公正性。

记者:所以会员制就搁置下来了?

黄保云:不只是耽误下来,这样以后何亚斌主任就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跟我合并。

在2006年湖北省产权交易市场进行整合之前。其实,黄保云心理明白,由于只有企业兼并和闲置资产调剂业务,企业兼并市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正如长江板箱厂一样,两次更名的企业兼并市场在成立的15年里完成了800多对企业重组的交易,但优化整合确实是历史发展的必须。虽然黄保云说的简单直白,但依然让我感受到了恳切。产权市场的发展正是靠着积累起这些微不足道的变化,一步步壮大,并从量变提升为质的飞跃。《产权导刊》曾对“3号令”及“32号令”作过大篇幅的报道。但如果没有各个产权交易机构踏实苦干和勤奋的思考。恐怕也不会吸引到政策对这个行业进行扶持和鼓励。

及至采访的最后问及对产权市场现在的希望,黄保云强调的是人才。无论是之前成立评估事务所还是后来交易,他都是第一时间分出人手进行学习,考取相应的资格。曾经一次,他派了两个人到北京举办的拍卖师资格培训班学习,持续了足足3个月,并且严格要求“没拿到资格证就别再回来”。就是这些“棍棒”下教育出来的人支撑起了产权市场的发展。

黄保云:我刚才说的评估事务所,我们是第二批。虽然业内像向我们这样拍卖、评估、审计的还是很少,但是我们交易所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才不足。当时所里有个博士,我们还一起搞了37/38次特快(武汉与北京之间火车的车次)冠名权的拍卖,从交易所的角度这也是全国第一次。虽然武汉对全国产权市场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全国的产权市场都来我们这学习。但我们的问题,不光是缺乏交易人才,还缺乏理论人才,不善于去总结,没有想着怎么去宣传、去挖掘,这是很大的不足。没有深入系统的挖掘,研究,总是埋头干活怎么能提升经济效益,怎么能发展。

及至采访回来的路上,我还一度在想,为何黄保云总是提到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等,似乎自己更像是一个商人。但当我回想起他给我讲通过文汇报上的一篇文章就意识碳排放交易未来会有很大的空间,就想到了矿产、工业企业必须要维持生态环境的保护,自己没有就必须要去买,买卖就需要正规的平台交易。及至现在,武汉光谷联交所的碳排放业务和区域股权业务在国内仍属领先。到这里,我似乎明白,正是这样发散而敏锐的思维促使武汉产权市场穿过了一个个风浪。及至如此,为何产权市场发端于武汉,我想这并非仅仅是一个偶然,正是那些“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人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为我们创造并守护好了一切。

猜你喜欢

光谷武汉市产权
穿盔甲,慢慢爬
细雨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开展多交路全线通车试运行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产权
太阳“跟踪”我
“小产权”为什么“小”
管家婆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