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18-09-10王秋花
王秋花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103-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简要介绍了玉米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河南地区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以期对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有所帮助。
关键词: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是河南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发展玉米种植对河南经济的顺利发展有很大帮助。针对该地区玉米生长状况及病虫害问题,开展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当前,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正由传统劳作方式转向现代化方式,玉米种植技术需要强大的科技作为支撑。
1 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发展过程
1.1 玉米增产的关键性种植技术研究
1.1.1 抢时早播,适时晚收
根据一些地区的研究结果,夏玉米的播种时间是可以影响产量的。早播均比晚播产量高,且在一定时间内,播种时间越早,产量越高。有相关人员研究表明,与6月中旬对比,平均每早播种1 d,可增产2%。
1.1.2 增加密度,间作套种
河南省玉米株型较松散,一般种植密度为1 000~2 000株/667 m2,这很影响玉米产量。根据当地条件及玉米品种的不同,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在不同的产量水平,间作套种。试验表明,与单种相比,套种的产量要更高一些[1]。
1.1.3 去雄剪雄,科学用肥
在玉米授粉前或授粉后去雄,产量均有所提高。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所施肥料以及施肥量也有所不同。地质差的施肥量大,可将肥料分多次施入;而地质条件好或中等地块在玉米采收前施肥即可。
1.2 对种植技术的规范化研究
1.2.1 深松改土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程度和面積都有所增加,种子浅播严重,使土壤变劣质,地表土壤流失多,抗旱蓄水能力弱,对玉米种植造成不良影响。为提高玉米产量,就必须对“先天不足”的土壤进行改良,或实施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1.2.2 双基因型间作
河南省处于温带季风带,水旱灾害频发,对玉米生长不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现了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将这些玉米进行间作,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双基因型玉米间作可有效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在间作下均可提高产量。多种基因型玉米混合播种,使物种表现型增加,对自然灾害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双基因型玉米有较大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使产量提高。
2 河南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1 河南地区玉米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1.1 品种原因
玉米种植过程中,虽然种植技术在不断优化,品种也在不断改良,但仍有少量抗性差、劣质的种子进入种子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1.2 气候原因
温带季风性气候使河南地区春季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而冬季气温也不是很低,为病虫害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条件。
2.1.3 虫源原因
玉米的秸秆被粉碎还田,为土壤增加了地肥,也为上一季度的病虫害提供了生长环境,它们可利用秸秆的营养物质继续生长繁殖。
2.2 河南地区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2.2.1 农业防治对策
在种植过程中,可定期施肥,并且对害虫的幼虫进行消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产量增加,而且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2.2 生物和物理防治对策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着生态经济的原则,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应该被优先考虑。利用食物链,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应用灯光对害虫进行捕杀,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2.3 化学防治对策
目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化学防治手法被广泛应用。如使用引诱剂对病虫害进行诱杀,可以有效杀死大量病虫害。但是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大,且有的农药存在不易降解、效果不理想等多重问题,建议在有效减少病虫害数量的前提下,使用优质的化学药品。
参考文献:
[ 1 ] 韦城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方法[J].南方农业,2017,11(11):30-31.
(收稿日期: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