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开国家大账本感知时代新变迁

2018-09-10润东

产权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账本财政报告

润东

预算报告是国家账本。3月5日,《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账本里面有国计民生,有时代变迁,每一个数字、每一条政策都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并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接地气:从“看不懂”到“看得懂”

就像居家过日子要盘算好柴米油盐账本,政府也要精打细算,理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账。预算报告被形象地称为“国家账本”,也是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审议的重点内容之一。

但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与专业审查水平有一定距离,由于预算报告的专业性,每年两会都有少数代表反映“看不懂”账本。3月12日上午,在全国两会关于人大监督的记者会上,有记者将这个“老问题”抖落出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答问时则坦言,从总体上来看,预算“看不懂”的问题比往年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预算报告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今年的预算报告更加简短精练、重点突出、内容翔实,报告附件更加充实,注释和说明更多,图文结合,提高了可读性。

在春节前的预算报告初步审查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意见,“预算报告信息量太大,是不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提前把不涉密的内容发给代表熟悉。”没想到,这位代表当时随口说出的意见,居然被采纳了,3月7日下午,与会的每位代表都收到了一个U盘,财政部将2018年全国预算草案、2018年中央部门预算草案、2018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草案等内容存入U盘,供代表们随时查阅。账本的电子化让代表们提前心中有数。

财政部部长肖捷在记者会结束时,扬起手中的预算报告提醒大家,“我们这个预算报告上啊,有一个二维码,大家可以扫一下,就能看到更多关于改革和发展的信息。谢谢!”这是继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二维码首次被印上预算报告。扫码后进入的是财政部的微信公众号,其体贴地表示“海量数据看不懂没关系”,图文并茂地“带您走进2018年‘国家账本”。

这里有自信,更有期待。

比起往年,“国家账本”更接地气,不仅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内容。预算报告更是一份民生报告,民生支出占整个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5%。国家预算对公共服务的范围、深度进一步拓展,健康中国、优质教育、住房保障等新需求都列入财政保障重点。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国家收支大账。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超过18万亿元,支出接近21万亿元,与美国的支出规模进一步缩小差距,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气度。

这是一份聚力增效的宏观调控大账。收支之间,存在2.38万亿元财政赤字。2018年,我国赤字规模与去年持平,赤字率预计为2.6%,比2017年预算降低0.4个百分点。

脉络清: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收支之间,彰显新时代政府理财之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赤字。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靠滥印钞票或过度举债过日子,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财政作为社会公共积累的重要供给者和公共消费基金的使用者,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债、政府收费等,每一分钱都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

国家账本中,最大的账本就是一般公共预算。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177亿元,增长6.1%。加上使用结转结余和调入资金2853亿元,收入总量为18603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9830亿元,扣除上年地方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增长7.6%。

这么多钱怎么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有13亿多人口,无论是开门七件事,还是衣食住行游,每一件事都离不开钱。

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例,今年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背后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适度开大规范举债的“前门”,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亿元,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06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今年,中央财政还将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合计405亿元,增长19%,支持打贏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继续用好专项奖补资金,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投入更多“真金白银”,支持中国制造业砥砺前行;在过去五年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的基础上,改革完善增值税,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调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改善民生依然是财政支出的大头。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今年这一支出预算将增加至31437亿元。资金将用于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今年中央财政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9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55元;住有所居的小康梦,也需要财政从政策到资金发力,今年中央财政将助力改造各类棚户区580万套,加大公租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受监督:一本账有多少双眼睛盯着

既然是国家账本,就需要全民参与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人大代表集中审议财政预算。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是依法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的客观需要,也是对预算法、监督法关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特别是支出预算和政策审查监督规定的细化深化。

人大加强对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查监督,有利于强化政策对支出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使预算安排和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发挥财政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支出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执行规范化水平,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利于加强对政府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为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改革要求,自201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程序、制度和机制,审查监督深度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审查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全国人大还着力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更好地打造“阳光财政”。通过网络传输报送、提供联网查询,实现预算审查监督信息化和网络化,提升预算审查监督内容的详实性和时效性,增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和预算行为规范有序。目前,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本次机构改革方案中,优化审计署职责,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有利于对财政实施有效监督。

(作者为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猜你喜欢

账本财政报告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九)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月亮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报告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报告
报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