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倚天敢于创新的巾帼英才
2018-09-10徐北虹张勇
徐北虹 张勇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仅代表我个人,更是代表了我们的科研团队,代表了我们七二二所全体职工,代表着长期奋战在国防科研一线的全体科研工作者。”2018年5月2日,在湖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娇小、性格谦和的女性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她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她就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七二二所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杨春兰同志。三十多年来,她在国防科研战线辛勤耕耘,披荆斩棘,勇于创新,作为我国数据传输技术发展和军事通信装备研制的领军型人才,为我军信息化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攻坚克难,硕果累累
“搞军工科研,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要甘于寂寞在崎岖小路上求真务实,才能做出成绩。”工作中,杨春兰同志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周边人。她198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七二二所工作,当时我军通信装备主要以话音通信为主,军用数据通信研究刚刚起步,她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潜心投身数据通信装备发展。在科研工作中,她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由她主持研制的某型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部队急需,显著提高了我军通信装备信息化水平,缩短了与外军通信装备的差距。该装备批量装备部队后,她又创造性的将某新型天线技术成功应用于该通信设备,经过十多年的刻苦攻关、奋力拚搏,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使功能性能大幅提升,并已逐步装备部队。该型装备成为我军信息化装备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她如同一个探路者,每走一步都认认真真,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在平凡的岗位取得了一串闪光的荣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技术奖项。曾获湖北省总工会“湖北五一巾帼奖”、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总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女杰”和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201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被聘为集团公司首批技术专家。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年轻技术骨干达30余人,带领的项目研发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军工通信行业领先。
淡泊名利,不畏艰苦
面对成绩和荣誉,杨春兰同志谦虚淡然,“我做的事情很普通,只是做了一名国防科研人员应该做的事”,这是她对自己过往取得的成绩作评价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真正让她念兹在兹、魂牵梦萦的是专业技术发展和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
杨春兰同志主持的某型数据传输设备,对提升军队信息化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项目技术十分复杂,研制难度大,被公认为是一个“螃蟹项目”。那些日子,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设计方案和各种技术难题。在研制最紧张的那几个月里,每天深夜试验室里都有她和项目组成员忙碌的身影,会议桌上她召集项目组成员开展激烈的技术讨论、办公桌前她那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正在专注地查阅技术资料……项目外场试验时,为了确保时间进度,她晚上照着手电,踏着泥泞,挨着蚊虫叮咬,上船指导试验,摔倒了爬起来接着干,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才拖着疲倦的身躯返回驻地。经过多年的奋力拼博,她和项目团队终于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设计定型,开始批量装备部队。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关战技指标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外军水平。
一丝不苟,严谨细致
在学术上,杨春兰同志要求极其严格,容不得半点差错。每次接手新的项目,她总是带领项目组成员对每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严格论证、仔细推敲,务必做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方案撰写时,更是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力求表达准确,言简意赅。为此,她经常和项目组成员一起讨论方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每一份方案无不是增删数次,几易其稿之后才最终定稿。
在某研制项目中,承担方案设计的三位博士设计之初对技术指标均做过充分的论证与仿真,撰写的方案也经过项目组多次沟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方案合理可行。当方案送给杨春兰同志审核时,却发现方案中有一项关键假设存在纰漏,会导致某些极端情况下整个系统的性能达不到指标要求。这一发现无异于平地惊雷,大家都没有想到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更为麻烦的是,为了解决它,不能在现有的方案上小修小补,而需要对整个设计做出结构性的调整,几乎是将之前的工作推倒重来。面对迫在眉睫的时间节点,这份方案改还是不改,成了摆在项目组面前的重大难题。“虽然是小概率问题,但我们的工作必須严谨,这份方案一定要改!”就这样,杨春兰同志和项目组一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工作,对技术方案进行重新调整设计,最终圆满解决了该问题。
古人曾感慨“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杨春兰同志带领她的科研团队,通过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创新,研制出了一代又一代信息化装备,为我军铸造了一把又一把倚天长剑,为我国海军劈波斩浪,走向深蓝,护卫辽阔海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