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村的农宅都是“被动房”

2018-09-10季江云

环境与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总昌平区新村

季江云

被动房具有节能降耗、恒温舒适等优点,那住在里边的居民体验如何?5月4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沙岭村,对这个全国最早在全村实现超低能耗农宅的项目,进行实地采访与观察。

5月4日,《环境与生活》记者乘坐了一个小时地铁,再换乘一小时的公交车,最后又走了3公里山路,终于来到目的地——北京昌平区延寿镇沙岭新村。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十几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别墅,这片约50亩的山间盆地被群山环绕,宛若一幅水墨画。

“被动房”落户沙岭村

北京北方京航铝业公司总经理林宝成,是沙岭新村被动房项目的咨询及施工负责人。《环境与生活》记者抵达沙岭新村时,他已在村办公楼前等候。林宝成介绍说,沙岭村被动房项目于2016年4月启动,经过严格的勘探、设计后,在2016年11月开工建设,历时近一年才完工,沙岭新村居民于2017年11月1日搬迁入住。

记者看到林总办公室墙上贴的项目介绍写着:“昌平区延寿镇泥石流搬迁村——沙岭新村,是经北京市政府、昌平区政府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超低能耗整村农宅项目,总建筑面积7198.38平方米,共计36户18栋,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安全实用、节能减排、经济美观、健康舒适的绿色农房建设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发展的要求,于2017年10月整体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记者看到,沙岭新村采用的是两户双层联排结构,徽派建筑风格,填充墙采用页岩砖砌筑,单栋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地上两层,第一层层高3.3米,第二层层高3米,分左右两户,套内房间格局分客厅、餐厅、卧室、厨房、书房和卫生间等。

那么,全国第一个超低能耗整村农宅项目为何落户沙岭新村?林宝成说,这得益于“上应天时,下顺人和”8个字。原来的沙岭村是在距离新村两公里左右的山脚下,那里是泥石流多发地带,几年前的一次特大泥石流,让村民的房子受损特别严重。从那时起,村支书韩志明就开始跑政策、技术和资金,来“重建”沙岭村,机缘巧合,住建部当时正想在北京推广被动房的民宅,因此,项目就落在了沙岭新村。

村民韩先生对记者说,“原来我们住在下面的山沟里,住得分散,没有统一规划,材料也是各家各户就地取材,质量也不行,每当雨季来临,在昌平城里有房子的居民就去城里住了,我们剩下的就去村空气清新。”

村民的再一個担心就是成本,这么先进的房子得要多少钱啊?

林总对《环境与生活》记者说,根据当时做的预算,如果完全按照当地普通民房的原有设计要求,每平方米的建设成本在1800元左右;而按照被动房设计要求,增量成本约1300元/平方米,对此,北京市住建委补贴1000元/平方米,剩余部分由昌平区政府补贴,这就相当于居民不用多出钱,就能住上设计先进、节能降耗、美观舒适的“绿色建筑”。这与德国、奥地利等国当年推广被动房一样,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鼓励节能降耗。

林总还说,被动房不仅适合独栋民宅,也适合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楼,而且由于规模效应,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楼的增量成本可控制在800元/平方米之内。虽然初始费用高一点,但由于使用周期长达几十年,仅3到5年的节能费用就足以回本了。

夏季每天耗电量仅一度

林宝成介绍,被动房首先要在设计理念上解决一个难点:既要保证建筑本身气密性良好,避免内外冷热空气直接置换从而增加能耗,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样看似互相矛盾的难点只能通过被动房的新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来解决。

首先,采用新风系统避免屋内外冷热空气直接交换。这要靠“地源热泵”来实现,即在每300平方米的面积内打两口约100米的深井,中有两根直径32毫米的PVC水管,底部U形连通,原理是借助100米的地温层将室外的冷/热空气进行“过滤”,再将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的新鲜空气通过新风系统,送至建筑物内各个房间。

记者问,每栋被动房下面都要打百余米的深井,是否成本过高?住建、国土和环境等相关政府部门是否有相关限制?

林总解释说,地源热泵所用的井不像水井那样需要水泵,每口井的成本在7000元左右;而且地源热泵与地层之间只有能量交换,不使用和接触地下水,不污染环境;此外,经过周密设计,打井不影响地基的安全性。被动房的新风系统和地源热泵是将多余的热能“储存”在地层中,不会对室外空气产生直接影响。林总说,通过样板房在去年夏天的测算,耗电量每天仅一度,主要用于循环泵作业,屋内根本没装空调。而如果不采取被动房模式而是开空调制冷,像样板房这样的面积,恐怕每小时就要耗费一两度电。

“三分靠设计,七分靠施工”

记者实地观察发现,沙岭新村民宅的墙体比普通民宅更厚实。林宝成介绍说,被动房的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新材料,地面需铺设250毫米厚的挤塑板做保温层,外墙和屋顶用石墨聚苯板做保温层,外墙保温层厚250毫米,屋顶保温层厚300毫米。还有,门窗务必采用新型多腔塑钢型材、金属与木质复合型材为框料,玻璃则使用Low-E中空真空玻璃,以降低热传导系数。林总说,被动房技术源于德国,他们的材料技术已经领先,可我们如果都采用进口材料,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已有相应厂家生产的门窗和保温层材料,完全合乎技术标准,成本虽然比普通材料贵一些,但随着被动房的普及推广,厂家实现规模效应,价格就会逐渐降下来。

说到被动房质量的关键,林宝成认为,“三分靠设计,七分靠施工。设计方案以及用材,都已有成熟的模式,施工则是最为关键的核心。”因为,施工环节中稍有不慎,被动房的两个关键核心“保证气密性良好”和“避免热桥效应”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房间结构的拐角处、门窗与墙体的结合处等,最容易出现热桥效应。施工时,保温层厚度不达标,或者热桥没处理好,都会导致能源损耗增加以及材料结露、脱落等情况发生。因此,在施工准备期及施工期间,必须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要点,监理人员随时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立即返工。

林总强调,“我们追求的是质量和节能效果,而不是速度和数量。我们希望建成的每一栋被动房,既能合乎节能降耗标准,又能让住户住得舒服。”被动房建设之所以成本高,主要在于大量采用新材料以及施工工期要比普通建筑增加40%到50%。

88岁的张老太太一冬天没感冒

记者在走访被动房住户时,一位老太太正好在家门口晒太阳,她儿子在旁边照顾。记者大声问:“您老人家住这新房子,感觉怎么样啊?”老人笑着回答:“好,舒服。”她儿子在旁边补充说,“老太太姓张,今年88岁了,耳朵不好使,说话也不利索。”

记者在与老太太儿子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一家原来住在山沟里,冬天取暖就是用柴禾烧火炕,但老屋子透风,烧柴很呛还很脏,如果开空调取暖不仅费电,效果还不好。以前,老太太冬天都会感冒生病,全家人都担心。去年搬进新居过了一个冬天,老太太连感冒都没得。

老太太的儿子还说,此前住老房子的时候,最冷的时候一个月电费就高达1800元,绝大部分都是给空调和电暖器“吃”掉了,而从去年11月1日到今年3月底,燃气费总共用了2000元,这里面包括全家人做饭、洗澡等用度。作为对比,如果这栋200平方米的房子使用集中供暖,每个取暖季要付取暖费7600元(按均价38元/平方米计算)。综合各方面估算,被动房大幅节能降耗,将能源支出费用降至普通房的1/4到1/3。

既然被动房优势明显,那么接下来如何推广普及?林宝成认为,“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被动房的优势所在。我的样板房和这里的新村民宅,随时可供来客直接体验;其次,希望政府能从财政方面给予补贴,当年欧洲国家也是这样推广的;最后,从节能降耗角度来看,有必要从立法上保障被动房的建设实施。”

猜你喜欢

林总昌平区新村
秋天
中国画《林涧·新村》
依赖是最深的爱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Leçon de chinois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老总的椅子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Leçon de chinois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