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2018-09-10谭双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

谭双

摘要: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该病目前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进行免疫接种。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77

1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1.1 病原特性

豬伪狂犬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存活时间主要取决于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在标准室温条件下,24h内可以降低50%的传染性。紫外线、干燥或干旱条件下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然而,在ph14~12的范围内病毒相对稳定,甚至pH达到2.0和13.5时,完全让病毒失活还需要2~4 h。病毒相对耐热,在正常或者低温下稳定,在25℃、15℃和4℃下可分别保持6、9和20周活性。在低温情况下可在几周之内让病毒失去活性,例如,-18~25℃和-40℃,猪伪狂犬病毒病毒可以保持稳定达数年之久。在高温情况下,60℃60 min,100。C1 min可以迅速灭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对过氧乙酸、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碘消毒剂、1%~ 2%的季胺类化合物、次氯酸盐、氯制剂(双氯苯双胍己烷)等消毒剂都敏感[1]。

1.2 发病特点

猪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为1~8d,时间长的能够持续3周。该病主要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或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感染物,例如,污染的草甸和水源、肉制品、患病猪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感染的动物。鼻腔黏膜和口腔是主要的入侵部位。结膜感染可能导致猪只快速发病。猪群之间的传染还有可能发生在繁殖期间,由于接触病毒污染的阴道黏膜或精液。在母猪孕期,猪伪狂犬病毒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病毒的情况下,猪伪狂犬病毒能够通过空气的流通进行短距离的传播。处于病毒潜伏期或者疾病感染期的猪只在运输过程中具有疾病传播的高风险,感染猪散落的病毒可以快速感染新的猪群。

通常情况下,除了仔猪外,使其他动物感染都需要高质量的病毒,因此,猪伪狂犬病毒并不具有强的感染性。接种试验中口服接种比鼻腔接种更能获得大量的病毒。病毒的传播主要靠猪与猪的直接接触,或是与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感染物相接触,例如:污染的草甸和病源、肉制品和老鼠的尸体、浣熊、猪和其他感染的功物。鼻腔黏膜和口腔是主要的人侵部位。对于人工饲养的猪群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危害性是有限的,除非他们能够直接接触,例如,在繁殖季节或者在饲养过程中直接接触。处于病毒潜伏期或者疾病感染期猪的贸易或者运输具有疾病传播的高风险,感染猪散落的病毒可以快速感染新的种群。痊愈后,猪携带的处于潜伏期的病毒可以活化,例如,通过运输应激可以活化潜伏的病毒。基于这个原因,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不同疾病状态区域猪群之间移动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感染猪所有的身体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吸物中都含有高浓度的猪伪狂犬病毒。在病毒排泄的高峰期,一只感染的猪在24h内可以向空气中排泄大量的病毒,在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病毒在感染后的1~2d开始排毒,在感染后的5~8d左右达到排毒高峰期,这个过程能够持续17d左右,在流产和生产时,通过胎盘能够排出大量的病毒。公猪的包皮分泌物中能够检测到病毒,精液中的伪狂犬病毒能够存活12h,乳汁中的伪狂犬病毒能够存活10d。

2 猪伪狂犬病毒的临床症状

患病猪可出现高烧,继而出现厌食、精神委靡、消化不良、口水增多、呕吐、战栗,最终出现显著的共济失调,尤其是后腿症状最明显。呼吸道症状主要有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并可能出现吸人性肺炎。对于成年猪,呼吸道症状的出现是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猪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幼年猪,主要以脑膜脑炎和病毒血症的相关症状为主。对于不到7d的仔猪,疾病以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突然性死亡为特征。对于2~3周的仔猪,可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战栗、共济失调、惊厥、震颤、运动失调和无力,死亡率可达100%。部分患病猪出现神经症状。4周猪只死亡率可以降至50%,5个月大的仔猪不会超过5%,随着患病猪年龄的增长,死亡率还可以降到更低。临床症状可以持续6~10 d,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体重下降。对于育成猪和育肥猪,由于饲养密度大,临床症状会比较严重,经常由于继发细菌性肺炎而死亡。初产母猪和母猪的临床症状决定于妊娠的不同阶段,包括胚胎死亡、吸收胎、木乃伊胎、流产或死胎,还有呼吸道症状和高烧。病愈后的猪成为隐性感染猪。

3 猪伪狂犬病的病理诊断

病变可能出现在非神经组织,包括淋巴器官,呼吸、消化和繁殖通道。尤其是缺少被动免疫的仔猪,在上述部位可见大量的坏死灶,同时在肝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见坏死灶。典型的渗出性角膜结膜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坏死性鼻炎、喉炎、气管炎、坏死性扁桃体咽炎可以见到[2]。病变在上呼吸道最常见,包括伴有上皮细胞坏死和坏死性喉气管炎的鼻炎,通常与多病灶的扁桃体坏死同时发生。下呼吸道的病变可能出现肺水肿和分散的坏死性小病灶,出血或支气管性间质性肺炎。然而,肺部的病变缺少致性,病变部位变红,病变部位可分散到整个肺组织,特别是颅侧肺叶。在母猪流产后可以见到坏死性胎盘炎和子宫内膜炎,同时伴有子宫壁的增生和水肿。流产的胎儿可能出现浸渍,或者偶尔出现死胎、木乃伊胎、胚胎死亡、不孕症。对于胎儿或者新生仔猪,肝脏、脾脏、肺脏和扁桃体上通常可见坏死点。

4 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测是猪伪狂犬病有效控制所必需的。病毒检测可使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病毒抗原,在压片和组织冰冻切片使用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诊断通过病毒在常规细胞培养分离后进行确诊[3]。

5 猪伪狂犬病的预防

5.1 加强免疫程序

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确保接种前的猪只未患病且无不良症状。为了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在分娩前6周进行免疫接种,若有不良症状可以推迟到分娩前4周进行接种,免疫接种后的母猪可以通过哺乳为仔猪传递母源抗体。公猪每年需要进行3次免疫接种,后备种猪需要1个月进行2次接种免疫。

5.2 严格加强检疫工作

保障猪舍全进全出制度。对引进的猪只不可以直接进入猪舍,应当进行隔离、观察、检验,在确保无病后才可人舍。针对引进的精液,需要经过严格检疫确保无病后,才可进行配种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全宏,徐希兰,猪伪狂犬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 (9):132.

[2]陶鑫.浅谈规模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治[J].畜禽业,2015(1):14-15.

[3]徐刚儒,雷木丁,杨正华,等.猪伪狂犬病防治与控制措施的探讨[J].畜禽业,2016 (5):89.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