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 莞草越千年 编织创收梦
2018-09-10陈晓欣
陈晓欣
莞草编织是东莞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沙田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简称“康复就业中心”)莞草助残项目把这一传统手工艺与帮助残障人士创收联系起来,赋予了莞草助残的特殊意义,给予了残障人士发挥潜能的用武之地。
莞草越千年,残障人士的创收梦因此而走进了现实。
精挑细选助残项目
开展残障人士托养、康复、就业等服务,恢复残障人士的能力,减轻家庭负担,是沙田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的服务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项目。他们的做法是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评估对症下药,精挑细选助残项目。
康复就业中心的30名学员能力各异,需求不一。为了设计出适合学员能力差异和需求差异的助残服务,社工、康复师、职训师对学员进行了生态系统评估、活动能力评估、职业能力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学员的能力缺陷主要集中在精细动作、工作技能、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而以往单调的“代加工”训练很难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找到合适的项目,康复就业中心经过精挑细选,发现沙田镇白玉兰“妇女创新天”莞草编织项目很适合残障人士的康复训练和创收,而对方也有意借此合作弘扬莞草编织传统文化、传承莞草手工编织传统技艺,双方一拍即合,结成帮扶对子,于是,“传承水乡文化,莞草互助”项目应运而生。
互动中编织关系网
“趣味性”的手工艺品制作能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与社区居民形成良好互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社区融入群众。
项目以制作莞草工艺品、莞草文化交流为主线铺开,强调学员间互动互助,两两分组,共同完成莞草的编织、纺布的描绘及莞草的粘贴等手工艺制作。因为,学员若独自完成作品,则会缺乏与学员之间的连结,不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其间,社工会引导学员进行角色分工互助,通过互换角色,能力强的一方可辅导能力弱的一方。在实践中,合作互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完成一个编织作品对于学员来讲很不易,搭档间有时也会互相埋怨,甚至会想要放弃,但最终都能坚持下来。
志愿者连姨说:“以往对他们存在一定的误解,一般也不会主动接触,经过多次的活动,原来和我们一样,有的还特别可爱。” 编织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解除了人们对残障人士的误解,这个互助的关系网在不知不觉中、在相处及合作中编织而成,学员们藉此可以获得有益于康复的情绪疏导、物质援助、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等支持。
实现创收是硬道理
康复就业中心的职训运营模式是通过基础性就业服务及辅助性就业服务为学员实现社会就业奠定基础。基础性就业服务指学员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及代加工品,如串珠、编织及简单产品加工等,在这过程中,鼓励他们分工合作,提高学员的操作、协调及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莞草编织品的售出则是辅助性就业服务的一种,协助学员通过多种途径创收。
学员老梁今年54岁,患有精神分裂症,未参与项目前,有一次因不按时服药导致病情复发,稍不如意就乱发脾气,出院后,由于年纪大了,一直闲在家里,成了家属的一块心病。然而,莞草互助项目却改变了老梁。莞草与沙田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老梁的童年也与莞草有一段缘,收割莞草、编织草席。几十年后,当他在就业中心再次接觸莞草,一下子唤起了童年的记忆,虽然一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有过怀疑,但他还是满腔热忱地投入进来,从基本功到完成莞草编织品,整个工艺要领不到一个下午就全掌握了。亲手编织的首件作品给了他极大的自信心,在其后的制作中,老梁增加创意元素,使编织作品愈加精美。在一次学员莞草编织作品展示活动中,老梁的作品得到了王女士的青睐,她一下子买了三件,收入所得扣除成本后都发给了老梁,额外的创收让老梁既意外又兴奋,他表示,“从未想过自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收入,这种感觉真好。”
在莞草编织的世界里,老梁动辄发火的暴脾气不见了,认识他的人都说现在的老梁显得格外温柔。
“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只要有合适的舞台,都能一展所长,创出新天地;只要有合适的土壤,都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