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的发病特点及防治
2018-09-10张玉梅
张玉梅
摘要: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对猪只生殖系统损伤较为严重的疾病,并且在养猪生产中十分普遍。通常导致母猪生殖系统障碍,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采取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最主要的措施,同时配合饲养管理和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关键词:细小病毒;发病特点;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72
1 发病特点
猪细小病毒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呈地方流行。虽然只有妊娠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但是此病毒可迅速在易感猪体内繁殖,并随着急性感染猪的粪便及其他分泌物流出到外界环境中,达到一定量后,会发生严重的流行。猪细小病毒能在环境中保持传染能力数月,污染圈舍或设备,所以成为持续性传染源危害猪只健康。该病毒能在群体中经污染媒介传播。啮齿类动物作为机械性的携带者可将该病毒引入猪群。该病毒也可以通过感染公猪来感染种群。患病公猪精液中也可能存在细小病毒,并且能够污染环境。猪细小病毒对70%酒精和0.05%季铵盐以及低浓度次氯酸钠不敏感,以上药物试剂不能将其灭活。乙醛消毒剂和高浓度的次氯酸钠及7.5%过氧化氢作用后容易失活。该病毒具有相对热稳定性,90℃干热的环境下不能将其灭活[1]。
如果足够比例的母猪通过接种或自然接触获得免疫,猪细小病毒不会立刻引起猪群发病。然而,该病毒甚至可以在接种的猪只体内增殖,接种到与对照组不免疫的相同抗体滴度的母猪后抗体滴度迅速上升,攻毒后仍然主动排毒。因此,病毒在畜群内的循环不能仅靠接种起到绝对预防。
在家畜中,只有猪对猪细小病毒具有易感性,其他家畜则无易感性。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除可经胎盘感染或经交配、人工授精感染外,非繁殖公、母猪及育肥猪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污染的猪,在病猪移出后空圈5个月,清扫后放入易感猪饲养,仍可被感染。
架子猪和成年猪感染后,病毒在一些增长或更新迅速的组织,如淋巴小结、疏松结缔组织、肾间质,睾丸、附睾等中增殖,3~7d后,开始经分泌物、粪便、精液排出病毒,但本身并无明显临床症。
该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该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怀孕母猪早期感染时,病毒可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胎儿感染后表现充血、出血、发育受阻、死亡、脱水(木乃伊化)等;其胚胎死亡率可高达80%~100%。如果感染发生在怀孕的中、后期,因怀孕70d后大多数胎儿已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这些胎儿出生时外观正常,但体内存在有病毒和抗体,并可长期带毒,甚至终生带毒。
2 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母畜生殖障碍。接种疫苗的种群生殖障碍率低,但是猪细小病毒在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当的种群中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流产风暴。在猪只感染细小病毒的早期及潜伏期没有明确的临床征兆。对猪细小病毒较敏感母猪在感染患病15 d左右可将病毒通过胎盘给胚胎或胎儿[2]。
发生感染的妊娠阶段不同所表现出的生殖临床症状也略有差异。在妊娠开始,由透明带保护胎体,不容易感染。此后在妊娠35d,猪细小病毒感染导致胚胎死亡和母猪的胎儿组织吸收。怀孕35d后,胎儿器官形成已基本完成,胎儿的骨骼开始骨化。在此之后猪细小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胎儿死亡,紧接着形成木乃伊胎。同时在妊娠大约70d时,胎儿能够有效地免疫,消除病毒。70d后,胎儿感染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仔猪出生时携带猪细小病毒抗体。
猪只在感染细小病毒数周后才出现上述各阶段的典型临床表现,但在此之前病毒也在损伤猪只的生殖系统,所以该病通常会带来严重的生殖障碍。
3 诊断要点
当观察到猪只发生生殖障碍,如发情周期回升或者分娩延迟并且伴有木乃伊胎和弱胎数目的增多,尤其在第1胎或者第2胎的母猪中常见。同一窝猪既有正常猪,也有在不同发育阶段死亡的木乃伊胎是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明显标志。猪细小病毒感染正常情况下不引起流产,成年猪也没有其他临床症状。
如果在一个母猪舍内,有许多母猪接连发生流产、死产、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而母猪又没有其他临床症状,应考虑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应注意与其他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的疾病相鉴别。但要作出肯定的诊断,则还须作进一步的实验室检验。
实验室诊断能够确诊该病。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胎儿组织的病毒抗原是诊断猪细小病毒的一种可靠的方式。或者对仔猪和母猪的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可以用来确诊猪细小病毒感染。
4 预防措施
猪细小病毒的感染在现今科技医疗手段下无法治愈,只能从预防手段中,降低猪细小病毒的患病率,保障生产。猪细小病毒的防治主要从科学饲养管理模式人手,加强猪舍内的卫生和消毒,对猪只进行疫苗注射,并记录档案。
4.1 种群管理模式
对没有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的养殖场,应该保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对引进的猪种,进行严格的隔离、筛查、病检,以防止引进的种猪中有病猪或带毒猪。对引进的种猪精液,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显示为猪细小病毒阴性才可以对发情母猪进行人工授精。对有过猪细小病毒发病历史的养殖场,需要对养殖场内部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严格确保病毒的灭杀后,才可以进行养殖。对已经发生猪细小病毒的养殖场,需要进行隔离,对暂未发病的猪只进行检测,检测为阴性后,可以继续进行饲养。
4.2 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
定期为猪场进行清洁,保证猪舍的洁净;为猪舍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处理,确保猪舍内不会有残留的致病病毒;为猪舍提供良好的通风,并保持干燥与适宜的温度。
4.3 免疫疫苗
对猪只进行猪细小病毒的免疫疫苗注射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措施。猪细小病毒的疫苗分为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通常使用的是灭活疫苗,灭火疫苗分为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和组织灭活疫。对猪只进行猪细小病毒的免疫疫苗注射,注射时间分别为:仔猪为20周龄;产后母猪的15d后;种公猪采精前的20d;普通猪只每年接种2次即可[3]。
4.4 防治
控制该病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一是,防止带毒病猪进入猪场;二是,对后备母猪进行预防接种。
第一,坚持自繁自养。如必须引猪时,为了控制带毒猪进入猪场,种猪应自无病猪场购入。引猪时应将猪隔离饲养半个月,对购人的种猪应逐头进行两次血凝抑制试验,HI效价在1:256以下或者呈阴性时才可以引进,合群饲养。第二,流产幸存猪不得留作后备猪,头胎母猪产的猪不易留作种用。第三,将血清阳性母豬混入后备母猪群中,使后备母猪发生同居感染。进行血清学检查,只有当产生坚强免疫力后,再配种,这样可有效避免发生死胎和流产。第四,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己研制生产出灭活油佐剂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在母猪配种前1~2个月进行免疫,2.0mL/头次,肌肉注射,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市面上供应的进口苗,一种为灭活苗,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另一种弱毒苗,只适宜用于配种前的初产母猪。
参考文献
[1]张丽卓.浅谈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6(3):13
[2]田薇薇.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 (6):108
[3]孙玉珠,郭悦爽,李金龙,猪细小病毒病的感染及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6 (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