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甬优5552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9-10陈华
陈华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053-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介绍了甬优5552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优质稻;甬优5552;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5552是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55A和F6852配组选育的籼粳交弱感光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170017),其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该品种作中稻栽培表现为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适应性强及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16年引进在古田县城东街道永洋村作中稻种植试种,2017年在宁德市推广种植。
1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566.94 kg/667 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3.75%,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620.95 kg/667 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3.75%,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继续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为620.95 kg/667 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9.97%,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67.95 kg/667 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9.95%。2016年在古田县城东街道永洋村作中稻试种,平均产量695.09 kg/667 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7.28%。2017年宁德市农业局与古田县丰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洋村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合作,在古田县城东街道永洋村建立水稻新品种示范与展示片区,示范面积6.7 hm2,示范品种为甬优5552,2017年9月29日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对甬优5552示范田6.7 hm2田块按好、中、差3种类型各随机选取一块田,经田间实割测产,取样烘干,折合实际产量,并按各类田的代表面积加权,平均产量为819.08 kg/667 m2,比对照种丰两优4号630.6 kg/667 m2增产188.48 kg/667 m2,增产幅度达29.89%。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甬优5552属籼粳交弱感光中稻品种,在福建省中稻进行两年区试,全生育期平均为145.6 d,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7.1 d。在古田县作中稻种植,一般在5月初播种,全生育期为144 d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5 d左右。
2.2 主要农艺性状
甬优5552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群体整齐,须根发达,茎秆粗壮,叶色翠绿,长势繁茂,剑叶直立,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穗型半弯,着粒中等。有效穗数可达12.0万穗/667 m2,株高128.7 cm,穗长27.3 cm,每穗总粒数242.9粒,结实率78.94%,千粒重28.3 g。
2.3 抗逆性和适应性
2015年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抗叶稻瘟、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表现为抗稻瘟病;2016年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抗叶稻瘟、中感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表现为抗稻瘟病;两年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在古田县作中稻示范种植,田间两年未发现穗颈瘟和细条病,纹枯病轻。所有种植田块均无倒伏现象,可在多种土质类型的田块种植,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
2.4 稻米品质
经原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甬优5552的米质主要指标为:糙米率81.1%,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9.5%,粒长6.0 mm,长宽比2.3,垩白粒率24%,垩白度2.8%,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含量15.7%,蛋白质含量8.4%,米质标准符合部颁优质二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
3 主要技术措施
甬优5552要达到高产,壮秧是基础,要发挥其穗型组合的穗粒数潜力,争取低节位分蘖生长和成穗。一是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播种的质量,确保成苗率和秧苗的整齐;二是控制播种量和用种量,秧田播種量不宜太高,且根据育秧方式确定。在精量播种的基础上,配合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化学调控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达到苗匀、苗壮。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2017年属多晴少雨天气,气温与往年相比略偏高,是极为有利于山区县水稻生长获得高产的年份。栽培上首先采取组织专业人员统一集中育秧、供秧方式提供农户大田使用,在闽东作中稻种植,播种期安排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采用覆膜培育湿润壮秧,秧龄控制在25 d,秧地施足底肥、耙平、精播、匀播,播种量为10~15 kg/667 m2,施足基肥,做好秧田管理,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300 mg/kg,促进矮壮、多蘖。于2叶1心期追施1次复合肥10 kg,促秧苗长蘖,移栽前5~7 d施进口复合肥15 kg/667 m2为送嫁肥,以利早生快发。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3~5 d用75%三环唑对秧田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苗瘟和减轻本田期叶瘟发生危害,预防稻飞虱、黑条矮缩病发生。在秧龄2.1~3.1叶期,用吡虫啉或噻嗪酮喷雾;移栽前3~5 d用吡虫啉、1.14%甲维盐、75%三环唑喷施送嫁药,可有效防治秧田期稻瘟病、稻秆潜蝇、稻飞虱为害,并且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起到治小田、保大田作用,为水稻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密植规格23 cm×23 cm,每667 m2插足1.26万丛,每丛插2粒谷。移栽时带土浅插,以利早发,确保大田足够基本苗和低节位分蘖量的增加,同时尽量扩大其合理的个体生长空间,促进大穗形成和有效穗、成穗率的提高,争取有效穗数达到14万穗/667 m2以上。移栽做到浅插、插直、插匀,以争取低位分蘖;移栽后3~4 d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
3.3 科学管理,合理施肥
该品种根系发达,需肥量大,高产既要攻蘖增穗,又要保穗增粒,还要保粒增重。为保证品种对肥料养分的需求,应增施有机肥,适氮增磷钾,氮、磷、钾合理搭配。总体在施肥技术上应掌握施足基肥促稳长、早施追肥促早发、巧施穗肥促大穗、酌施粒肥促结实的原则。
大田施肥每667 m2施纯氮15 kg,氮、磷、钾比例为1∶0.5∶1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2。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分蘖肥、穗肥各半。基肥结合整地全层施,具体为插秧前3 d每 667 m2可施用基肥碳酸氢铵40 kg、过磷酸钙50 kg;早施分蘖肥,插后5~7 d施分蘖肥,每 667 m2施尿素5 kg、氯化钾10 kg,结合施除草剂;幼穗分化Ⅱ~Ⅲ期晒田复水后施穗肥,每 667 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5 kg;齐穗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粒肥,每 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00 g,浓度为0.2%,促进穗大粒饱,提早成熟,改善品质,防病抗倒。
3.4 科学管水,适时搁田
水管上掌握浅水浅插,返青期深水护苗3~4 d,以加快秧苗返青,分蘖期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够苗及时排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活力,避免植株间过分荫蔽,以利通风透光,防止植株徒长。孕穗期开始复水,孕穗扬花期浅水灌溉。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养根保叶,防止断水过早,延长功能寿命,一般掌握在收割前5~7 d断水为宜,以免影响稻米品质。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2017年田间病虫害发生量较轻,以预防为主,实施方法是根据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情报,结合大田具体情况,及时做好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防治工作。由于该组合易感稻曲病,应予以注意,可在破口前5~7 d,每 667 m2用12.5%纹霉清水剂400~500 mL,或12.5%克纹霉水剂300~450 mL,或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 mL,兑水37.5 L喷雾。
3.6 适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适时收割,可获得高产而优质的大米,收获以稻穗变黄或穗枝梗变黄、95%稻穗成熟时为佳。采用机械收割,能减少人工收割落粒的损失。
(收稿日期: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