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江户小纹图案造型特征探析

2018-09-10罗怡然王宏付

丝绸 2018年6期

罗怡然 王宏付

摘要: 文章梳理了日本江户小纹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对江户小纹图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其图案题材、造型审美、组合形式、常用色系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将江户小纹中寓意性图案进行提取与整合。通过解读其文化语境,发现江户小纹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受政治历史背景影响,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审美形态和浓烈的日式风情,折射了江户时代含蓄中透有张扬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江户小纹的深入发掘,提练出其形式规律、内蕴情感和审美情态,以期为当代设计提供灵感素材与人文情怀。

關键词: 江户小纹;型染;图案分析;造型特征;审美情态

中图分类号: TS941.11;J533.1(31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18)06-0091-10

引用页码: 061303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ical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Edo komon, and classifies the Edo komon. Through the concrete analysis of its pattern theme, modeling aesthetics, combination form and common color system, the patterns with implied meaning in Edo komon are extracted and integrated.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cultural context, it is found deep cultural aesthetic form and strong Japanese style are reflected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do komo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revealing implicit and swanking aesthetic taste in the Edo period. Through the deep excavation of Edo komon, the law form intrinsic emotion and aesthetic modality were extracted, with a view to provide inspiration material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for contemporary design.

Key words: Edo komon; the type of dye; pattern analysis; modeling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modality

江户小纹是一种用纸型印染碎小花样的手工艺技法,其名称是在将小宫康助(公元1882—1961年)传下来的这种技法指定为无形文化遗产时所起。江户小纹在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普及,主要用于制作武家的裃——武士上下身礼服,肩衣与和服裙裤配套穿的服装。其特点在于远看呈现朴素单一的颜色,近看则有着细腻精致、变化万千的碎小花纹,内敛含蓄中藏着无数玄机。江户小纹一直是身份高贵的象征,在江户时代主要由上流武士阶层享有,她折射出江户时代的艺术生活情趣,是江户时代发展过程中,带有深厚政治文化背景和独特艺术审美形态的历史产物。而在今天,江户小纹虽然已经不再具有阶级特征,但依然透着格调高贵的古典韵味,常适用于举行法事、茶会、御宫参等庄重场合,显示出浓厚的艺术价值,其制作工匠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手艺人,许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亦倾力于此。现今,国外的许多设计都能透映出江户小纹散发的时尚魅力,而国内对江户小纹的研究和文献资料均极为少见,设计上也较为匮乏。因此,本文梳理了日本江户小纹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其图案表现形式的深入分析,挖掘出江户小纹蕴含的无穷魅力,以期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与思路。

1 江户小纹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江户小纹最早源于日本的室町时代(公元338—1573年)的东京。室町时代后期,人们开始把刻印在武士盔甲和皮革剑鞘上的家徽花纹印染到衣服上,此时的家纹由于受禅宗文化的影响,设计上强调简洁自然、安静朴实。由此,素雅纤细的家纹图案,为江户小纹的形成奠定了艺术基础[1]。江户初期,人们的服装上印有的花样大小不一,形式多元。在江户幕府把小纹用于制作武士公服后,各藩开始竞相定制买购这种细小精致的花样,小纹成了当时的主导风向。此时的小纹带有较大阶级属性,武士的等级越高,服装上的小纹越为碎小精致,平民不敢穿着碎花服装。江户中期,经济文化达到全盛。小纹逐渐加入了百姓元素,变得平民化。当时作为时尚领袖者的歌舞伎演员也尤为钟爱小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在民间的流行普及。而随着江户时期奢侈禁制令陆续被发布,幕府对服装的面料、质地、甚至颜色都做出了严格规定。而这种禁令并没有被平民百姓,尤其是当时的商人阶级接受,他们想方设法在服装和生活形态上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进行反抗并展示自己的个性,江户小纹在此阶段得到极大发展。各地的染裃者纷纷集结到江户,工匠们凭借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细腻的技术,将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背景相结合,于方寸之间印出拥有无限细微差异的江户小纹。穿着印有江户小纹的和服,远观如素色[2],近看细腻高雅,有着无穷奥妙。既不违反幕府禁令,又能满足追求“奢侈”的时尚。江户小纹凭借其精致花纹与不俗气质深受当时人们喜爱,并使得江户小纹染这种印染工艺得以巩固发展和传承。

现代,由于日本对匠人的高度重视,使得匠人有着良好的传承环境,在生产工艺中往往带有自己对文化和技艺的揣摩和理解,这些都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江户小纹的传承和发展。日本于1950年颁布了《文化遗产保护法》,将江户小纹认定为无形文化遗产,对于致力于其传承与保护的匠人——小宫康助,由文科部大臣授予“人间国宝”之称,自此,这种印染工艺才被正式命名为江户小纹。

2 江户小纹的分类与图案造型分析

2.1 江户小纹的分类

本文主要按阶级属性不同、图案题材不同两个维度对江户小纹进行分类。

2.1.1 按阶级属性分类

江户时代,拥有智慧而又富于匠心的手艺人,利用多样的题材与精湛的纸型雕刻技法,创造了丰富优美、形式多姿的江户小纹。因不主张浓艳色彩,也不主张大面积图案,江户小纹被赋予与世无争、高雅内敛的气质,一直是身份高贵的象征。从花样上能反映出穿着者的阶级属性,一般可由此分为由武士阶层所穿着的御定小纹和平民所穿着的缘由小纹。

武士阶层以其特定的“御定”小纹,来显示武家之发达,其图案大多与家徽图案相同,如德川家的松叶、武田家的武田菱、加贺前田家的菊菱等。而平民小纹一般花色复杂,图案来自自然风景或是民间的吉祥花纹,洋溢着百姓的幽默感,体现百姓的生活情趣与美好愿望(表1)[3]。无论是武士穿着的“御定”小纹还是百姓穿着的“缘由小纹”,都反映了江户时代的艺术审美形态与文化特征,表现形式上凝聚了江户人的无穷创造力。

2.1.2 按图案题材分类

从图案题材上进行分类,江户小纹可以分为几何元素图案与寓意性图案(表2)[4]。几何元素图案包含了点、线、面、格等多种形态,在工艺上透出追求极致的匠人情怀,利用方寸之间的万千组合,创造出无穷魅力的抽象图案。而有着吉祥寓意性图案,题材触及到自然与人文等方面,种类包含自然天象、风景、动植物、生活器物、文字、空想图案等,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传达了江户时代人们情感世界与生活情趣,哪怕是在“禁止奢侈”封建环境下,也禁锢不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对幸福美好的向往。其丰富寓意的背后,透露出的是深厚的文化审美形态和浓烈的日式风情。

2.2 江户小纹图案运用分析

主要以图案题材不同的维度,分别对几何元素图案、寓意性图案在江户小纹中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

2.2.1 几何元素图案在江户小纹中的运用

在日本的装饰图案世界,几何图案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早在绳文时代,日本岛民便利用点、线、面等元素创造了隆起纹、栉目纹等几何纹样;弥生时代中期,流水纹、漩涡纹等旋转式纹样逐渐形成[5];而到了江户时代,几何纹样已较为成熟,形式和应用上都十分丰富多元。

在“奢侈禁制令” 被陆续颁发后,为了互相竞争细节,工匠们制作出了细若微尘的雕刻印染,这种近似达到极致的工艺在几何图案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中最为高贵的三个几何元素小纹为鲛、角通和行仪,在日本有“江户小纹三役”之称(图1)[4]。

名字中带有“极”为最高规格的小纹,以“鲛”纹为例,可以根据型纸上几何圆点的雕刻密度不同,来分为“极鲛”“中鲛”和“并鲛”,其中“极鲛”的等级最高。制作“极鲛”时,匠人需要在3cm2的型纸上钻刻出900枚以上的孔洞,因此,“极鲛”的颜色更为轻薄有质感,光泽相对更闪透,价格也更昂贵(图2)[4]。

类似的几何图案还有利用“条纹雕”创作的“万条纹”,匠人需要在3cm左右的距离中雕刻12个条纹,“毛万条纹”则需要雕刻20个条纹,其制作精细复杂程度可见一斑。利用点、线、面的精妙组合,江户人创造了如市松、三角、龟甲、立涌、菱、跳格、水玉波点等一系列几何小纹(表3)[4],这些小纹当时都非常受人们喜爱。而歌舞伎的盛行对几何纹样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市松花纹是演员佐野川市松的衣服下摆中首次使用的几何纹,由于他的表演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促使了市松花纹在民间广为人熟知[5]。

2.2.2 寓意性图案在江户小纹中的运用

江户中期,文化经济一片繁荣,江户小纹开始平民化,具有象征意义的寓意性碎花图案频繁出现。这些图案加入了很多“御定小纹”中没有的元素,带有着百姓的幽默风趣和向往祝愿,选材多源于自然生活及民俗文化,多为象征着吉祥幸福、富有、长寿、健康的吉祥图案。精致美丽的江户小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江户人的艺术审美与生活面貌。

日本人崇尚自然,和服纹样通常反映着四季时令的演变,季节感浓厚的植物纹样在小纹中运用频繁,春季多以樱花为主题。樱花在日本象征着万物之始,寓意开端、丰盈,相传樱树是稻神寄居的树,所以也寓意着五谷丰登。樱花自古便颇受日本人喜爱,樱花本身的纯净美丽、飘落的风趣情致,及其随流水飘逝的孑然,都与日本的哀物美学息息相通。江户时代,细川、松平和仙石等大名都使用櫻纹作为家纹,而江户小纹的樱纹除了有单纯的以樱花为纹路的图案和花瓣为纹路的图案,还包括花叶组合而成的纹路,以及和树枝搭配的“枝樱”。无论是从象征寓意还是纹样的组合形式上,都透露出日本民族的独特审美和自然观(表4)。类似的季节性花草纹还有菊花、牡丹、梅花、竹子、松叶、梧桐、柑橘等,大多包含高洁清雅祥瑞之意[6],以寄托江户人的情思雅致。这些纹样带之清爽低调的颜色,将小纹的古典韵味发挥至极致。而像狐狸、龟、仙鹤、蜻蜓等动物,常被作寄以丰收胜利、福德长寿之意,出现在江户小纹之中。流水、雪花、波纹、云霞等瞬息万变的自然天象纹样,和像吉、喜、福、寿及“卍”等吉祥文字,也常被纳入小纹题材。除此之外,在江户小纹中还出现了一些简化生活器具,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在这些纹样中,大多包含着日本历史中的神话传说,颇具浓厚人文情怀。其中也不乏由中国传入图案,如带有佛道等宗教影响的宝相花,以莲花为母题综合各种花草纹云纹演绎而成,成为幸福的象征[7]。类似的还有唐草纹、七宝纹、“卍”字纹等,显示出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反映出极具东方特色的审美观和设计观。

2.3 江户小纹图案组合造型分析

在闭塞的封建时代,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物化在服饰文化中,作为表达情感寓意的媒介的江户小纹,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幸福、长寿等理念的向往与追求。匠人们在创作江户小纹时,尽可能使不同纹样结合搭配,构成了丰富多样,形式优美的组合小纹图案。本文通过研究江户小纹布局中不同题材图案的组合造型,总结出了主次图案沉浮搭配组合、几何骨架式图案组合、多种类图案平铺式组合三种造型形式。

2.3.1 主次图案沉浮搭配组合

即通过主次两种图案的沉浮组合,构建一种新的纹样。该造型方式不仅丰富了纹样的形式感,使其在设计创作上更加丰盈灵动,也包含着更多的情感寓意。其在花卉植物之间的尤其多,基本表现形式主要以主花型以聚散组合的形式在前,辅助花型平铺在后,从而搭配成一种上下沉浮、和谐平衡的组合花型。

以菊花为例,有菊花和芒草、菊花和唐草、昼夜菊、菊花与龟甲、菊花和竹篱笆、菊花和云彩等多种类型组合。菊花与龟甲,寓意品格高洁和延年益寿;菊花和梧桐,即有着延年益寿和品格高贵的梧桐的双重寓意;菊花和云彩,有着一种高洁祥瑞的美感;菊花和手鼓,则代表长寿和丰收的吉祥寓意;菊花和竹篱笆,将其沉浮搭配则有一种和谐共生的寓意(图3)。

2.3.2 几何骨架式图案组合

即以几何形为骨架,花型整齐排列在几何骨架上,整体花型呈现完全对称式结构,给人稳定、平衡的视觉感受。

例如立涌图案和花型的组合,在江户小纹中最为常见。立涌本为一种表现水气、云气向上涌出的曲线几何图案,小纹图案常在其曲线凸起的地方,加入波、藤、菊花等,形成波立涌、藤立涌、菊花立涌等组合纹样。如菊花和力涌图案的组合,即将碎小菊花沿着立涌的波形骨架排列,塑造一种柔和流畅灵动的感觉(图4)。类似的还有菊花和菱型图案的组合,将菊花图案整齐地排列在棱形骨架中,造型十分清新爽洁,大气高雅。

2.3.3 多种类图案平铺式组合

即多种类图案相互穿插平铺,在均匀平铺的大花型间隙处穿插小花型,花型与花型间紧密排布,形成一种丰富多姿、错落有致的视觉感受。由于多个种类图案的相互组合,构成某种带有完整故事性的纹样,以此表达人们的愿望和追求。旨在于传统图案中注入新生命,诠释一种新的古典主义。

例如花鸟风月纹,其纹样整合平铺了花、鸟、风、月四种题材元素,将人们向往的美丽景致与诗意情怀融入纹样中,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家内安全纹,代表家人幸福安康,免于灾祸,家运兴隆。而一富士二鹰三茄子,包含着茄子、鹰和藤蔓(日语中“藤”与“富士”同音)三种图案,日本人认为在新年的首梦中梦到茄子、富士山或老鹰的话,往后的一年都将拥有好运,同时,这也是德川家康最深爱的东西,象征着招揽福气,好运与家庭安康(图5)。

3 江户小纹的色彩特征

江户小纹的印染技法为纸型单色印染,即在纸型镂空处涂好防染糊以留白,然后印染底色以衬托出花样。印染出的花色即为印染底色和留白的搭配,近看整体感受细腻精致、情趣盎然,而远观则呈现朴素单一的颜色,这种奇妙的色彩感受中蕴藏着江户人的智慧和独特审美观。表5为江户时代小纹的常用配色及RGB色值,常见色系有鼠色系、茶色系、墨色系、青色系,能从图例感受到色彩远近间的妙趣横生。

江户时代的日本,色彩审美崇尚于自然色,人们追求一种典雅、潇洒的色彩。人们偏爱不甚鲜明的含灰色和淡雅的中间色,这些色调和大自然呈现的色彩相近似[8],印染底色往往多为此类中间色。江户后期出现了被俗称为“四十八茶百鼠”[9]的茶系、鼠系色彩,其中的鼠即指灰色,“四十八”和“百”并非实指,而是形容茶色和灰色之多,如“焦鼠”“深川鼠”“樱鼠”“利休茶”“金茶”“市红茶”等(表5),其中多个色彩命名均出自人名、地名,颇具时代流行感。当时的奢侈禁止令,使得江户小纹就在茶色、黑灰色及青色之间来回变换,以一种返璞归真、归于自然的审美哲学,营造出一种充满微妙变化的暧昧色彩世界。江户时期松尾芭蕉的诗句中曾透露了这样的色彩审美趣味——“迷猛马背眼,月随残梦天边远,淡淡起茶烟”,这些颜色都透着微冷的“物哀”情节,因而,基于这种素朴色彩基调的江户小纹,外表上始终给人传递着一种内敛之感。这种纤细、敏锐的色彩审美观构建了江户小纹的色彩基调,它强调色彩本身带来的装饰性,细微的色彩变化中流转出傲然不群的美感。这种质朴的视觉印象表现为日本式的“wabi-sabi”审美意识的体现[9],即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哲学,在日语里可以拆解为侘(wabi)寂(sabi),其讲求历经岁月洗练而呈现的古朴、收敛的意象。而在调色染色过程中,天气的变化和匠人的感觉都会使颜色产生细微变化,人与物之间产生的情感依恋使得小纹色彩有着一种强劲自然“生命力”,浸润着大自然中的谦怀气度。近现代以来,随着各民族文化交融,江户小纹的色彩日趋于明丽多样化,但这种传统朴素自然的色彩观仍根植于小纹色系之中,蕴藏悠远而又厚重的文化气息。

4 江户小纹体现出的审美情态

川端康成说:“悲与美是相通的。”受禅宗文化影响,奠定了日本以悲忧愁怨为主体的审美情趣[10],“物哀”之感始终贯穿日本文化形态中,酝酿出一种枯淡悲寂的审美哲学。深涩的颜色加之似有轻似叹息的花纹,使得江户小纹承载了日本沉寂隐晦艺术审美情趣,而其内敛背后的无数玄机,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特立独行的高贵与华美。

在微妙区域追求极致美感,“奢侈禁止”的背后,产生的是最隐晦的奢侈。前一个时代颇为流行的“冷淡隐讳”时尚潮流已慢慢褪色,人们试图以隐蔽的方式展示其独特个性。细若微尘、精致无比的江户小纹便迎合了这种审美追求,而如何在小纹面料的背面下功夫,亦是每一个江户人不俗品位和高傲气质的体现。尤其是在被缝制成和服后隐约藏起来又隐约会露出的袖口、脚踝等处,在其内里的色泽和花纹上,通常会有着张扬高调的设计,让人隐约能感受到江户人的反叛精神和潇洒个性。这种高傲的审美理念在江户时代称之为“粹”[11],其展现为一种通晓风雅、矜持自洁、乐在情中的生活情态,酝酿出一种暧昧又矛盾的审美哲学,表达了一种傲世的达观态度。处于江户时代的人们,并不禁锢于封建思想,亦不执念于清心寡欲的生活,而是如同歌舞伎的服装色彩一样,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与向往。

5 结 语

江戶小纹以其若有似无的图案和素淡暧昧的色彩,造就了一种暧昧内敛而又张扬高傲的形式美感。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带有着深厚政治文化背景的独特审美形态,表达了封建环境下的江户人的智慧,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其方寸之间的细微差别里,反映出追求极致的工艺特色,透露出江户时代人们的潇洒个性与独特审美。其不俗品味和高傲气质,使得江户小纹魅力无穷,至今仍被人追求。在当今,江户小纹的艺术价值在更多的领域大放异彩,涉及到家居、服饰、建筑等领域,以更多的形态诉说着她的极致美感。设计师们在以其作为灵感来源和素材应用时,不应忽视了其作为文化精粹背后的情感升华和匠心情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岩, 刘元凤, 郑嵘. 日本传统染织艺术之旅:以东京、冲绳两地为例[J]. 艺术设计研究, 2016(4): 21-26.

CUI Yan, LIU Yuanfeng, ZHENG Rong.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textile art journey: a case study of Tokyo and Okinawa [J]. Art & Design Research, 2016(4): 21-26.

[2]陈枫. 日本传统型染与中国蓝印花布制版工艺比较研究[J]. 装饰, 2017(7): 136-137.

CHEN Feng. A comparison of the stencil craft between Japans traditional katezome and Chinas blue calico [J]. ZHUANGSHI, 2017(7): 136-137.

[3]JCRAFTS. EDOKOMON[EB/OL].[2017-08-05]http://www.jcrafts.com/eg/shop/.

[4]RANYIHUI. EDOKOMON [EB/OL]. [2017-04-05]. http://www.someichie.jp.

[5]周燕佩, 李广志. 日本和服纹样起源的探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30(9): 128-131.

ZHOU Yanpei, LI Guangzhi. An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s of Japanese Kimono patterns [J].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2011,30(9): 128-131.

[6]廖文华, 王宏付. 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J]. 丝绸, 2017,54(1): 56-63.

LIAO Wenhua, WANG Hongfu. Discussion on Kasuri pattern in Japan and features of its representative patterns [J]. Journal of Silk, 2017,54(1): 56-63.

[7]包銘新. 中国的传统染织纹样及其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92,18(3): 25-35.

BAO Mingxin. Traditional motifs of Chinese textiles and its influence on Japanese textile motifs [J].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 1992,18(3): 25-35.

[8]陈健. 论和服纹样的审美情趣[J]. 丝绸, 1998(2): 36-39.

CHEN Jian. O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Kimono patterns [J]. Journal of Silk, 1998(2): 36-39.

[9]刘淑霞. 试析日本人的色彩观[J]. 北京社会科学, 2015(5): 11-16.

LIU Shuxia. An analysis of Japanese color sense [J].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2015(5): 11-16.

[10]辛维金, 吴铭. 日本传统染织纹样与其文化内涵[J]. 纺织科技进展. 2005(1): 30-32.

XIN Weijin, WU Ming. The Japanese traditional yarn-dyed pattern and its culture [J]. Progress 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1): 30-32.

[11]徐金凤. 江户时代“粹”的审美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J]. 日本问题研究, 2016,30(5): 32-40.

XU Jinfeng. Social background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Iki” in Edo period [J]. Japanese Research, 2016,30(5):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