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研究
2018-09-10孙华禹石小亮王钰嘉
孙华禹 石小亮 王钰嘉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新兴的森林旅游业为了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在交通方面解决低碳化问题。本文通过对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特点及其设计特点的分析,研究了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模式,提出森林旅游应将外部公共交通低碳化、旅游集散中心符合低碳标准、内部交通工具以节能环保为主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旅游; 交通; 低碳化
中图分类号: S 788. 2, U 11 文献标识码: C
1 森林旅游交通及方式概述
1. 1 森林旅游交通定义
旅游交通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因旅游需求而伴随使用和发生的各种交通路线、工具、设施与服务的总和[ 1 ]。作为旅游通道的主体,旅游交通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森林旅游交通则是指在旅游客源地和森林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者所采用的各种交通设施和服务。根据不同的森林旅游交通条件,森林旅游者会做出相应的旅游决策并选择最佳的森林旅游目的地;而对森林旅游经营者而言,旅游者的到来与否和如何到来与自己经济利益的实现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森林旅游区的交通便利程度,是衡量旅游景点开发程度和国家旅游业发达程度的关键因素。
1. 2 森林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
1. 2. 1 森林旅游区外部的交通方式
旅游交通按其路线和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运输方式,每种运输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旅游者往往利用多种运输方式完成整个旅游活动。
1. 2. 1. 1 公路运输
公路交通运输是森林旅游交通中最主要、应用范围最广的旅游交通方式[ 2 ],是将各种类型的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公路作为交通路线,汽车站作为始终停靠站点,为游客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方式。公路旅游交通在旅游活动中使用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各森林景区广泛修建公路,同时外部辅助以高速公路,2010年全国共有森林旅游道路5.47万km2,截至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3万km2,居世界首位。这极大地增加了森林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使得公路旅游交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 ]。
公路交通具有便捷快速、节约时间等优点,同时公路建设所需投资少、完成工期短、后期见效快。但是公路交通也有载客量少、安全性较差、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不能适应长距离旅游等不足。
1. 2. 1. 2 铁路运输
铁路交通运输以旅客列车为交通工具,以铁路为交通线路,以铁路客运车站为始终停靠站点,主要承担中远程旅游者的运输任务[ 3 ]。铁路运输正向提高车速方向发展,一些国家先后研制出高速铁路、磁悬浮车,提高了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中国目前已迅速成长为世界公认的高铁大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我国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及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凭借这些优势,高铁极大地方便了森林旅游,赢得了国内外亿万游客的认可。
铁路具有载运量大、运输速度快、价格较低、污染少、安全准时等特点,但是由于火车受轨道限制,铁路的铺设受地形起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铁路交通同时具有初期投资大、作业时间长、受地区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限制等缺点。
1. 2. 1. 3 水路运输
我国发展水路交通运输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国的水运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水路运输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远洋航运方面,我国已经开辟远洋航线30余条,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相联系[ 3 ]。 我国水路运输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内河航道联网,航道等级提高,港口建设加快,水运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国际航运大力发展,承运比例大幅度上升。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为开展水上旅游活动奠定基础。
水运旅游交通具有价格较低(不包括豪华游轮)、豪华舒适等特点,但同时也有航行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运输波动性大等不利因素。
1. 2. 1. 4 航空运输
航空交通运输方式是以民用客机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以航空交通线为路线,以机场为停靠站的一种交通方式。航空旅游交通方式在国际旅游线路中占绝对优势,它是大规模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因素,其发达程度是衡量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空运输大规模用于旅游始于1978年,现已形成了民航航空网络。截至2010年底,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8亿t·km,旅客运输量2.68亿人,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各省会等80多个城市和边远地区以及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空网络体系。同时,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近2000条,形成了连接国内132个中心城市、 国外34个国家60多个城市的现代化航空运输网。一些相对偏远的著名森林旅游风景区,如西双版纳、扎兰屯、九寨沟、张家界等都开辟了航空线路,航空运输已经成为旅游者长途旅游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 3 ]。
航空运输具有便捷、舒适、机动、安全可靠等优点;但其同时也具有运载成本和运价相对较高、飞行受气象条件限制等缺点。
1. 2. 2 森林旅游区内部交通方式
森林旅游交通包括旅游者从出发地到达森林旅游目的地的过程,和从目的地回到出发地的过程,以及在旅游区内部利用交通工具游览的全过程。环保汽车、旅游索道、游船、游排、人力车、滑竿、电瓶车、自行车等形式是主要的森林旅游区内部交通方式。
2 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模式
2. 1 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的必要性
2014年6月18日,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研究所、贾吉商学院以及欧洲气候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称:由于目前旅游业的不断增长,2025 年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比例,将从现在的 3.9%~6%增长到10%左右,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占据了整个旅游业碳排放量的75%[ 4 ]。研究指出,如今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轮船、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耗用燃料排放的气体,而旅游产业与交通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因旅游活动而使用交通工具所导致的直接碳排放占全球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旅游业耗能比例中,交通运输所耗能源占比最大,占其总能耗的94%[ 4 ]。
2010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96亿人次,从各地前往森林旅游区的方式有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旅行方式,旅游景区的内部交通也主要依靠这些交通方式[ 5 - 6 ];随着森林旅游者的消费从观光向休闲方式转变,采用自驾车旅游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在持续递增。
2. 2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的内涵和特点
2. 2. 1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的内涵
丹麦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首先提出有关低碳交通的概念,在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了解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应将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作为重点[ 7 - 9 ]。作为低碳发展在交通运输业的一种行为方式,低碳交通是以实现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标的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是以降低森林旅游交通工具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核心目标的低碳化交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森林旅游交通的节能减排、森林旅游交通环境保护、森林旅游交通循环经济以及交通科技与信息化等核心内容。
2. 2. 2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的特点
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旅游者希望旅游过程中旅途时间短、游览时间长,即快速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在景区内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森林旅游交通系统受景区区位、交通工具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旅游者完成整个旅游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发地经过较长距离交通到达目的地周边,这一阶段交通一般耗时较长,因而交通需求以迅捷便利为首选;第二阶段是到达景区周边后,乘坐短距离交通工具到达景区内部景点,这一阶段交通耗时短,但要求体验舒适、沿途景观优美,故多以慢行为主。
2. 2. 3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设计的特点
根据森林旅游交通出行特征,研究认为,森林旅游低碳交通设计应体现四大特点。
2. 2. 3. 1 保护自然资源
森林旅游是围绕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等自然景观开展的旅游活动。通过内部资源间互相依存、制约、转化,森林系统内部调节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 10 - 11 ]。但森林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受外界剧烈干扰时,很容易失去其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并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和旅游资源消失。因此,在森林景区交通线路设计上应着重考虑生物生境, 尽量避免影响珍稀濒危物种的正常生存。在符合环保要求基础上,森林旅游交通应优先采用非机动、自然的交通工具。森林内部交通必须具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点。
2. 2. 3. 2 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为保持原有森林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应严格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旅游区载客量,平衡好旅游利用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生态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2. 2. 3. 3 休闲观赏性
森林旅游交通工具不仅有运输功能,还应具有旅游参与功能。从运输方面讲,交通工具应满足环保性的要求;但从旅游方面讲,交通工具应突显地方性特点,赋予其地方民族特色。因此,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各有特色,旅中有游,旅游结合,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且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多种森林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如武汉渡轮是武汉人心中的文物,已深深植根于武汉的旅游文化中,它已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2. 2. 3. 4 外部交通设施高效
由于森林旅游者从旅游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和时间较长,因此应考虑森林目的地是否具有可进入性;交通工具须能方便快捷地到达旅游目的地,并能有效地降低交通能耗。
2. 3 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模式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指规划一个居民区或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程度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现代规划设计方式[ 12 ],强调环境改造、功能重构和空间的紧凑,近年来这种全新的规划思想引起了广泛关注。TOD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在长距离时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短距离时采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根据上述森林旅游交通的出行特点,研究将森林旅游交通出行分为外部长距离交通——中间换乘——内部休闲交通三大过程:外部长距离交通阶段特点以快速、载客量大及舒适为主,通往目的地的各干线路网提供承担此段运输,交通工具以私家车及旅游大巴为主;中间换乘阶段由位于各景区中心区域的服务中心集合,再换乘景区交通系统至各个旅游景点;内部休闲交通阶段特点是以节能环保、舒适、便捷为主,各景区之间的环状干线路网承担此段运输,交通工具以景区内部节能型公交为主。
建设森林旅游区TOD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游客在外部长距离交通时可采用外部公共交通工具,在景区内可使用碳排放较少的工具,如步行、自行车等。通过二者结合,旅游交通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碳的排放量。
2. 3. 1 外部公共交通低碳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交通工具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常见的交通工具耗能量与碳排放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旅游中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异明显。其中, 家用汽车的能耗量最多,电动车的能耗量最少。
2. 3. 2 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
森林旅游景区的TOD模式,须建立在旅游集散中心与旅游公交系统的基础上。作为实现换乘的重要环节,旅游集散中心是为了方便游客到该地区旅游而设立的重要综合性平台,具体为:第一,对进入景区的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换乘、客房预订、票务预订等旅游出行的基本需求。第二,黄金周等游客密集期间,给自驾旅游者及游客群体提供快捷的交通服务,将具有不同出游目的的游客分流,并协调各景区间人流分布。第三,对一些低环境容量的景区,通过其配备的游客休息区、停车场等硬件设施与服务,提前进行截流,实时调节生态敏感景区的环境容量压力。第四,对存在特殊需求的旅游活动,集散中心应为旅游爱好者提供紧急应对措施及抢险救援指挥等。
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符合低碳建筑物的标准,其中,低碳型停车场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天津市出台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中规定:该市5A景区将全部建造生态停车场。这种停车场进行全面绿化,地面全部铺设草坪,空余位置种树,车位与车位也由树木隔离。调查显示,天津夏季普通露天停车场在下午14:00点时,无遮阴地面的温度高达42.4℃,一辆深色汽车的车内温度达58℃。但是在低碳型停车场中,同样颜色汽车的车内温度只有25℃[ 13 - 15 ]。这就意味着生态停车场可以降低开空调的频率并减少碳排放,这正体现了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
2. 3. 3 景区内部的低碳交通方式
森林旅游区内部游览式交通阶段:特点以节能环保、舒适、便捷为主,各景区之间的环状干线路网承担此段运输,交通工具以景区内部节能型公交为主,以其他的交通方式为辅。
2. 3. 3. 1 公共交通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交通、电瓶车或轨道交通的碳排放明显低于摩托车或家用汽车的碳排放,因此,森林旅游区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减少碳排放量。公共交通应采用一些节能的公共汽车,如混合动力机车,与传统汽油机车的效率相比,混合动力机车可大幅度提升能源利用率;混合动力与柴油同时使用,能够使其获得更高效率,但其投资成本将更高。此类型机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开发成本较高,因而现今还不具备大规模市场化的能力。
电池汽车,以氢燃料电池汽车最为常见,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仅需消耗空气,可真正实现零排放,因此备受全世界关注。但由于氢燃料电池的成本高居不下,使其目前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2. 3. 3. 2 步行道
步行道是森林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荒野中供旅游者徒步旅行的基础设施。其路面一般未做铺设,长度从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有的可连接多个风景区、保护区等。步道通常穿越丛林、原野、山地、沼泽等地区,穿越者沿途可享受和体验到不同的自然地带,激发开拓探险的激情。
步行是非常低碳的出行方式,它具有教育功能、安全功能、文化功能及运动保健功能。可在森林景区内设置步行道,禁止机动车驶入,供游客步行游览景区使用,这种形式不仅环保且碳排放量极少。同时,步行道让游客有序地活动,降低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
步行道在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贯彻生态低碳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原则;步道材质的选择应偏重生态材料,具弹性,可吸收冲击力,减小运动伤害。优先选择当地的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材料,尽量少用复合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避免造成生态污染。
2. 3. 3. 3 自行车交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逐渐进步,我国主导交通工具已由自行车转变为机动车,自行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但目前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的突显,使人们又开始注重自行车的使用。自行车是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工具,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旅游景区使用低碳、环保、便捷的要求,其既可以缓解疲劳,又可以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欧美各国都积极地开展自行车观光,在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国家,自行车旅游占到整个旅游市场的 5%~10%;英国的自行车旅游每年有6.35 亿英镑的营业额,自行车旅游行业已经被认为是英国旅游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 16 - 20 ]。在国内,乡村旅游地区和海边旅游区也逐渐开展自行车观光旅游;在海南三亚、广西桂林,自行车观光旅游受到了众多旅游者的喜爱。在某些森林旅游区的外围地区,也陆续开展了自行车观光旅游。
3 结论与讨论
3. 1 如今全球变暖形势加剧,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而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占整个旅游业的75%,且旅游业和交通业关联紧密,因此将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极为重要[ 21 - 22 ]。森林旅游交通工具要求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第一阶段以迅捷便利为主,而到达景区周边后观光旅游的第二阶段以体验舒适为主。森林旅游交通的设计特点,要求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休闲观赏性及外部交通设施高效。森林旅游交通的低碳化模式(TOD模式)要求外部公共交通低碳化、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符合低碳建筑物的标准、景区内部交通工具以节能型公交为主,以步行道、自行车等其他低碳交通方式为辅。
3. 2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低碳理论融入其发展模式中对旅游业意义深远。森林旅游可以依据其森林资源的低碳化属性及各种功能,提供能耗更低、碳排量更少的旅游方式,促進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此外,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紧张的城市生活让人们释放压力、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增加,且在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开展低碳教育、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背景下,人们的低碳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未来的森林旅游可从交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商品低碳化及废弃物低碳化等方面着手进行低碳发展。
3. 3 森林旅游低碳化的進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尚待解决。首先,政府对降低碳排放、实现全方位低碳化投入的资金仍然不足,这导致有些地区虽有想要低碳化的意愿,但难于真正实施。其次,现阶段的森林旅游低碳化仅停留在某一些方面,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未能实现全方位的低碳化运营。最后,虽然公众低碳意识在逐步增加,但仍然不够成熟,低碳旅游的意识还比较弱。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利、宣传不到位的地区,群众的森林低碳旅游意识仍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有望, 李云清. 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0(10): 65 - 69.
[2] 周伟.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研究[J].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2): 8 - 11.
[3] 潘震. 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3): 72 - 73.
[4] 杜丽丽. 我国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及对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1.
[5] 石小亮, 陈珂, 何丹. 沈阳市森林涵养水源经济价值核算研究——基于森林蓄水量价格倒算法[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4): 79 - 81.
[6] 石小亮, 陈珂, 何丹. 生态安全及其预警研究进展[J]. 中国林业经济, 2017(5): 1 - 5.
[7] 严筱. 低碳交通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6.
[8] 石小亮, 陈珂, 曹先磊, 等.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7, 33(7): 195 - 201.
[9] 张立超, 刘怡君. 低碳交通视角下的LNG汽车产业现状与前景预测[J]. 中国软科学, 2014(5): 66 - 75.
[10] 石小亮, 陈珂, 揭昌亮, 等. 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36(5): 312 - 319.
[11] 叶玉瑶, 张虹鸥, 许学强, 等. 面向低碳交通的城市空间结构: 理论、模式与案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5): 37 - 43.
[12] 石小亮, 陈珂, 鲁晨曦. 中国森林碳汇服务价值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9(5): 27 - 33.
[13] 张建慧, 雷星晖, 李金良.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软科学, 2012, 26(4):77-81.
[14] 石小亮. 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及预测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5.
[15] 张陶新, 周跃云, 赵先超. 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1):68-73.
[16] 石小亮, 张颖, 单永娟, 等. 云南省高原典型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8): 1 366 - 1 372.
[17] 陈飞, 诸大建, 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 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09(6): 39 - 46.
[18] 刘洪, 杨丽辉, 李信, 等. 以低碳交通为导向的中小城市大型城市综合体交通影响评价探索——以玉溪红星国际广场为例[J]. 森林工程, 2015, 31(4): 127 - 133.
[19] 石小亮, 张颖, 赵铁蕊, 等. 低碳经济下林产品贸易发展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5, 35(1): 79 - 81.
[20] 郭树平. 黑龙江省林下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J]. 林业科技, 2016, 41(4): 1 - 5.
[21] 石小亮, 张颖, 韩争伟. 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研究综述——基于北京市的选择[J]. 林业经济, 2014, 36(11): 44 - 49.
Study on the Low Carbonization of Forest Tourism Traffic Factors
SUN Huayu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866)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order to achiev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he emerging forest tourism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carbonization in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arbon transportation in forest touris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w carbonization mode of forest tourism traffic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lusion that forest tourism should be low carbonization of external public transport, meet the low carbon standard of the tourist distributing center and th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internal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 Forest tourism; Traffic; Low carbo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