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用扬鞭自奋蹄与产权资本市场共成长

2018-09-10刘晨

产权导刊 2018年9期

刘晨

产权交易资本市场30年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缩影。从最开始的探索与实践,到现在规范并高效的阳光运转,产权资本市场为各类要素资源交易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我,正在和这个仅30周岁的年轻舞台,共同见证产权市场从国资流转平台向多层次、立体式资本市场的跨越,也共同见证了共和国的飞速发展。我作为入门五年的初学者,很荣幸地经历着产权资本市场的巨变。

五年前,我心怀忐忑地跨进北京产权交易所(简称“北交所”)的大门。当时的一切,不能用“陌生”来形容,而是“畏惧”,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执业过程严谨程度、对国有资产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敬畏之情。听着周围的同事打电话时脱口而出的专业词汇和交易规则,看看手里像天书一样的“3号令”,我默默地把椅子都调低了,我知道接下来的路会非常艰辛,当时我就悟出一个道理:业务不精湛,坐都坐不直。

我决定从最基础的开始做起,在实践中熟悉规则,在项目中锻炼业务。协助部门同事进行业务档案归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熟悉业务和了解项目基本情况的窗口,这项工作不仅能使我尽快熟悉各项材料,并且能够疏通一项业务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摸清每一项材料的内在联系。股权的、实物的,以及当时还尚未强制进场的增资扩股项目,我都详细翻看,并根据要求的顺序进行归档。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后,我完成了将近一百个项目的业务档案归档工作。一份份业务档案装进档案盒,正是我踏进北交所的第一项工作成果,同时我发现,最初让我最难以记住的挂牌材料清单,我竟然也可以“脱稿”了。

在入职一个月后,我第一次完成了一宗股权项目的挂牌。第一次的业务实践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当然,我完成第一个项目,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帮助。项目挂牌后,看着信息披露网页上项目负责人写着我的名字的时候,还是非常激动和兴奋的。我也深知,作为项目负责人,对我的职业素养和执业水平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我完成的第一个项目,一定要感谢北交所一直传承延续的“传帮带”的优秀传统,部门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師傅,在业务上毫无保留地对我提供指导。项目的顺利完成,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那时,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作为北交所的一名业务人员,必须要树立专业的形象。

树立专业形象,必须凭借专业知识、业务经验、沟通技巧三方面作为支撑才能实现。专业知识方面,五年来,我不断地在交易规则、法律法规等方面充实自己。利用做项目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查阅相关知识文档。同时也通过一些微信订阅号,主动了解并学习在业务中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业务经验方面,我积极并专注地投身到业务工作中,不畏惧困难项目和复杂项目,更以积极的心态去迫接创新项目。发电量指标转让、果园联营权益转让、企业小宗实物资产转让等创新业务的顺利完成,为我积累了不少业务经验。沟通技巧方面,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在和领导、同事共同走访客户时,也对这方面加以关注,学习他们在业务沟通洽谈过程中,如何将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转化为更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使企业客户更容易接受,从而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五年来,在北交所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氛围中,我始终着力在这三个方面提升自己。五年来不断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随着产权市场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客户更愿意使用产权市场这一工具来发现价值,规范交易行为,防范系统风险。这个意识上的转变,让我看到了产权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动力。

随着这一改变,我认为专业的形象不能局限于处理当下的问题,更要放眼未来,利用既有知识和经验,为产权资本市场在未来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产权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执业人的无私奉献。在每一项工作中,我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思考是不是在规则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对可能出现的交易风险点,能不能在规则上进一步规范?面对产权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壮大,有没有在规则上促进要素流转效率的空间?我想产权资本市场的壮大,已经超越了交易规模等一系列数字堆砌的阶段,进而思考如何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资本市场。如进一步打通区域概念,形成区域合作,为进一步吸引投资人资源,初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再比如要探索更多元化的要素进场操作,丰富投资产品,聚拢更多类型的投资人资源,为产权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等等。

这些思考,为我在产权资本市场中的工作和持续学习提供了指引,让我在今后的执业过程中,主动肩负起筑建产权资本市场进一步壮大的责任。

回想起来,五年前,我还是一个产权行业的初学者。如今,不敢说多么有经验,但对于我来讲,正是北交所教会了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主动、积极的精神,始终让我有动力和决心主动为产权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