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能)训练的对比研究
2018-09-10周驰朱萍
周驰 朱萍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赴英学习,笔者感受到了英国在进行技术(能)训练时与比赛的紧密结合。笔者从中英的训练模式、训练顺序、训练与比赛结合程度三方面进行了对比。
一、 技术(能)训练模式上的差异
从对技术训练的重视程度来看,中、英两国并无明显差异,甚至国内的训练更加注重基本技术训练,但在具体的学习模式上两者却有较大差异(表1)。国内球员的技术训练相对偏重于就技术而练技术,对技术的实际应用相对不足,无对抗、无干扰状态下的反复强化训练较为常见,教练员更加关注球员技术动作掌握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正确性。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国内球员技术训练中的两三人面对面进行传球、运球绕杆射门等相对固定的技术训练,一些体育院校足球专业的技术评定考核实际上就是对此更好的反映。
反观英国足球的技术训练,单项技术练习比重相对较小,往往通过比赛或游戏的方式,在动态中设置不断变化的干扰、对抗条件,教练员更加关注在此过程中提升球员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决策能力,将技术与技能有机结合。英国足球的技术训练很少看到两三人在固定位置的传接球练习,更多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多人移动,在受干扰或有防守时进行练习,其他诸如运控球、射门练习等也都是采取此方式,在此训练模式下的英国球员可能单个技术动作不是最规范的,但在比赛中的应用效果却相对更佳。
二、技术(能)训练顺序上的差异
国内的技术(能)训练遵循阶梯性、由易到难的原则,通常是从技术训练到技能训练,再到有对抗的小场地比赛,最后过渡到真实比赛的场景训练。以“短传渗透配合”技战术训练为例,首先是短距离的传接球技术训练,然后到无对抗的各种局部二过一、三打二配合练习,再过渡到有一定干扰、对抗,并包含决策元素在内的传接球和战术配合技能训练,最后才会进行小场地比赛和全场比赛。
英国更多以Whole-Part-Whole(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训练,训练开始时,教练员首先围绕某一训练主题将技战术训练放到整体比赛中去实施,当无法满足训练主题要求时,则回到部分单元的技术(能)训练,最后再返回到整体比赛中去检验训练的效果。以“短传渗透配合”技战术训练为例,英方教练员在训练前会让所有球员观看5~8min巴塞罗纳俱乐部传切配合的视频短片,让球员在大脑中产生较强的足球记忆表象,然后在场内实施8v8或者9v9(根据训练的人数而定)的比赛,当球员在比赛中无法呈现出短传渗透配合的训练主题时,教练员及时改变训练方式,展开一系列小范围的4v2、5v3或9v8等比赛。在此部分练习中,教练员通过设置不同的训练条件(触球次数、人数变化、向前传球规则等),并不断提出传球时机、方向选择、跑位接应等各方面的要求,强化球员的传接球意识和提升传接球及配合的技战术能力。最后,再次进行比赛,球员的短传配合渗透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三、技术(能)训练与比赛结合程度的差异
国内教练员在设计足球训练时,更侧重于向球员展现特定的主题场景及其训练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训练要求,这种训练模式难以与实际比赛相结合。以“边路进攻”技战术训练为例,在国内教练员D级、C级班培训中,常以教练员能否设计和展示出边路进攻套路作为考核的标准,这种展示更多是在一种无对抗、球员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国内训练通常也是在此状态下进行。
英国的教练员更倡导将足球训练与比赛相结合,Game-Related-Practice(与比赛相关联的训练)是他们在训练中最为关注的要点,一切训练都尽可能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并要求尽可能贴近比赛真实场景。以“边路进攻”技战术训练为例,英国设计此项训练时会从7v6或者8v7等以多打少的比赛开始,不断制造比赛中边路进攻场景,随着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变换各种条件(人数均等、触球次数、得分方式、设置越位线等)增加比赛难度,贴近真实比赛。因此,为比赛服务成为训练的核心目的。
除此之外,英国的足球训练不仅关注训练主题场景的真实性(如,边路进攻),还会关注球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能)的细节,如,边路传中队员的身体姿势、传球方式、传球落点等,以及与真实比赛相关的其他方面,如,在比赛中出现的攻守转换、保持阵型等情况的处理,更加贴近比赛实际。教练员不仅会在训练中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全队或某个球员进行指导,还会采用暫停比赛进行指导或让比赛一直进行而喊球员到场外进行指导的方式,指导方式灵活多样,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长此以往,球员能较快地掌握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和各项要求,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明显提升。
纵观上述英国足球技术(能)训练时对球员的要求以及教练员的执教方式,可以看出,英国足球的训练方法都是从比赛的实际出发,训练形式、内容与要求等方面都与比赛(Game-Related-Practice)和整体(Whole)相关,在整体训练比赛中提升球员的技术(能)水平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