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足球教材特点将场地器材进行整体设计的思考

2018-09-10韩庆敏

校园足球 2018年8期

韩庆敏

在足球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场地布局与器材的使用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有力条件,也能够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拓展路径,同时有利于增大学生练习的密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足球教师在选择场地器材上不仅要考虑外在形式美观,还要更深层去挖掘场地器材与教材内容的相关性,科学精准有效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质的服务。

一、从教材特点的角度思考场地布置和器材利用

科学布置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抓住足球运动的空间特点,深度解析技术结构,根据教材的特点布置场地,更能体现出其实效性、针对性、经济性。现将《足球:跨步拨球过人》《足球:脚内侧踢球》两节课教授的内容从技术层面依据教材特点进行分析,为场地器材的布置和运用提供思考(表1)。

二、从把握教材特点进行整体设计的视角开展实例性分析

1.以《足球:跨步拨球过人》为例

执教教师首先安排了原地绕球内侧向外侧跨步拨球,然后过渡到运球两步跨步拨球,此环节的场地布置是迎面左、右各3列纵队。根据表1跨步拨球技术的动作方向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在同一方向45°拨球变向,结合课上学生练习效果来看,迎面左、右各3列纵队在执教教师的指挥下,学生之间互不影响、无须等待同时练习,触球次数多,练习密度强,符合运动技术泛化阶段特点,但此环节也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示范此动作时方向单一,执教教师在进行示范时学生观看的是单一方向的侧面示范,导致有的学生练习时出现了绕球路线从外侧跨向内侧,与本节课学习技术路线方向相反;二是示范视野不够清晰,在进行示范时,执教教师与学生的中间位置有若干标志桶,导致学生观看示范的视野不够清晰明了。

当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智能平板观看学习,过渡进行到单人过固定障碍物和2人一组消极防守练习阶段,在场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队形变换成了6列纵队同向的练习,这样的调整设计满足了此技术动作均向同一方向的特性。但当1名学生运球过掉固定障碍物站到标志盘后,虽然能够清晰地观看对面学生练习的情况,但是需要等待5人之后才能再次练习,导致等待时间较长,练习的密度不够。同时,当进行到1v1消极防守练习环节时,在技术动作运用层面增设了消极的防守队员,但现场作为防守角色的学生不够“逼真”,“人—球—人”防守体系中防守的“人”没有动起来,且是2人都练习完了,才能进行下一回合的练习,等待时间较长。

根据表1展现出的此教材的特点,可以对场地进行稍微调整,可以采用“回”形的场地设置(图1),学生分为4组,2人一组面对面练习,根据动作方向可向4个方向同时向外进行突破练习,组中1人后退消极防守,动作完成后,改变方向角色互换,这样2人在技术练习环节既有防守,同时还能兼顾进攻,达到了巩固技术练习的目的。

根据跨步拨球过人的动作运用和动作目的,此技术在运用阶段需要面对防守队员突破防守,而在课中,学生在练习过固定的标志桶时,学生带球变向不及时球就会碰到障碍物或碰倒障碍物,致使学生用手去扶正障碍物而打乱练习节奏。寻其原因是学生跨步拨球的变向幅度不够大,低头看球而没有抬眼观察障碍物的位置。为解决此问题,可以考虑增加障碍物的宽度和高度,设置两桶一杆当作障碍物(图2),这样设置目的有三:一是增大变向的幅度;二是两桶一杆起着固定的作用;三是能让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抬起头进行观察。

2.以《足球:脚内侧踢球》为例

《足球:脚内侧踢球》这节课场地与器材的使用经济有效且与教材特点相结合,器材有所拓展和创新,课中呈现出来的亮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从整个课程流程与上课实际效果来看,本节课遵循了先分解后完整、先技术后战术渗透、先集中后差异分层、先单一后多方向傳球路线的教学方法。下面以脚内侧踢球为例(表2)进行分析与研讨。

脚内侧踢球技术是球场上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动作方向是根据场上形势来确定的,路径多向呈辐射状,且踢球时进攻队员需观察队友的位置,找到合适的队友才能达到配合进攻的动作目的。执教教师在本节课中根据脚内侧踢球技术的特点,将圆形场地与标志盘结合,发挥出圆形场地的“高效性”和“实用性”及标志盘的“多用性”的特点。采用点对点、点对单一直线到点、点对两条直线到点的方式进行练习,体现圆形场地的“高效性”。结合赛场因素设计的“助跑+短传+左右移动练习”三角练习,“击掌+踢球接球”和“转身+踢球接球”练习,体现了场地设计的“实用性”。在器械功能用途方面,标志盘的“多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标志盘在圆形场地中不仅起到固定学生位置的作用,还能对支撑脚起到限制指向的作用。其次,在“助跑+短传练习+改变标志盘宽度”练习中,根据标志盘灵活易摆、易移动的特点,改变两标志盘的宽度,凸显出了技术学习的递进关系。每个场地器材的设置都不是完美的,圆环形的场地也有“短板”。如,常态课教学不好组织,课前准备需要花费时间较多;圆环形给予学生自由空间,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在上课过程中背对学生时不易管理学生;多次的集中解散,导致课堂教学不够流畅;在中间示范时,要设计考虑到技术的方向路线轨迹。

三、小结

场地布置设计和器材改造利用,需要贴切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在教学中一步步推进技术的形成。利用器械改造关注差异教学,适切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于场地器材,最终为学生逐渐掌握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