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8-09-10汪静
汪静
比赛教学法是在比赛条件下,按统一的比赛规则,以较大的强度来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足球实践课中,比赛教学法一般泛指组织小型的教学比赛,与足球专业训练课中的教学比赛或者足球队之间交流的教学比赛有实质性的区别。在“江苏省教研重大项目课题结题暨初中优秀足球课评比活动”中,笔者共观摩了28节足球实践课。其中,《二过一战术配合》在热身准备部分运用了比赛教学法;《脚内侧踢球》《局部进攻战术:直传斜插》《脚内侧传球及足球技术组合》在课堂基本部分运用了比赛教学法。
一、运用比赛教学法出现的问题
1.比赛教学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运用比赛教学法的足球课较少,比例不足20%,并且在教学中的运用较为单调,仅仅是作为足球课堂中的“配料”。基本表现为在热身准备部分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在课堂基本部分作为技能学习的点缀,或作为学生技能学习后的一种奖励,所占用的课堂时间只有几分钟,没有将比赛教学法贯穿于足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足球教学的各个环节。这表明“整个足球教学过程应该立足于比赛,从比赛着手、围绕比赛进行教学”的足球教学基本理念尚未引起执教教师的足够重视。
2.运用比赛教学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本次评比活动中,比赛教学法的运用都是在小场地并使用简易球门进行的3v3、4v4、5v5小型教学比赛,但是每个学生接触球的机会并没有大量增加,反而失误较多,出界多,有效传、接球少,射门机会少,有意识的配合更少。执教教师难以在比赛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足球运动基础薄弱,枯燥、冗长、过细的基本技术教学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和学生的主要学习精力;二是错误组织实施比赛教学法的教学比赛,容易造成几个人一窝蜂地跟着球跑,看似在进行教学比赛,其实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使比赛教学法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有效运用比赛教学法的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比赛教学法的运用虽有执教教师全程参与和有效干预,但是竞争的成分依然占有较大比重,运动强度也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因此,在课堂的比赛教学中,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执教教师应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提前检查和警示:检查服装鞋子是否合适、场地是否平坦、足球是否过硬或者过软等,尽量使用安全无害的软器材。警示学生不准使用踢大脚、倒地铲球等比较危险的技术动作,在没有裁判员执裁的比赛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发扬诚实、谦虚、礼让的优秀品质,杜绝争执、恶意犯规等不良现象出现。
2.教师引导、简单易行的原则
在比賽教学法的组织过程中,执教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进行科学的调整和设置,引导学生自行组织比赛,分层分组时要简单易行,尽量多组数、少人数,保证比赛进程连续、流畅,执教教师不随意打断比赛,做到引导而不主宰。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控球和运球突破能力,传统教学往往分组进行运球绕杆或过障碍物的比赛教学法,执教教师统一指挥,学生练习时倍感枯燥乏味。如,执教教师引导并指导学生设计教学比赛为“孤军作战”:一旦某个队员控制球,其余的人都变成了他的对手,控球队员失掉球,比赛则继续进行,失球队员成为防守队员。球出界或进球后,由守门员发球重新开始比赛。组织比赛时每组人数3~5人,其中包括1个守门员。
3.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比赛教学法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及足球技能的学习目标,对比赛教学法的形式、方法、规则等进行适当的优化、改造,凸显技能学习的内容,注重选取与学习技能的最佳契合点,让足球技能学习寓于教学比赛中,进而强化学生足球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三、有效运用比赛教学法的策略
执教教师应从理论和思想层面加强对比赛教学法的重视和理解,坚持“立足于比赛,围绕比赛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在一节足球实践课中可运用两次比赛教学法,准备部分热身活动以“尝试性比赛”开始,基本部分技能学习以“终结性比赛”结束,并将比赛教学法进行优化、改造,在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三个改变”。
1.降低对技术的要求,让比赛教学法惠及全体学生
改变比赛教学法对技术的过高要求是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改变足球技术运用的限制,使比赛相对容易,使足球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顺利参加比赛,体验足球带来的快乐。如,在本次评比活动的《二过一战术配合》中,在热身准备环节,执教教师把学生分成4个组,在小场地进行比赛,并且在比赛前讲解“二过一”配合的运用时机和跑动路线,并要求学生在比赛中体验“二过一”战术配合的要领。然而,笔者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个别技术较好的学生不停盘带,其他学生围追堵截,极少出现学生主动进行“二过一”配合的场景。这种比赛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没有考虑到在准备活动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未达到最佳状态,不适宜使用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也没有注重营造“二过一”攻防对抗的运动场景。此时,应改变足球技术运用的限制,进行尝试性比赛,如,设计降低技术要求,准许学生用手触球配合脚传接球,但只准许传地滚球,不准许运球突破等特定场景下的特定规则。这样设计,学生的运动幅度加大(弯腰用手触球),比赛难度降低,传接球失误减少,比赛的连续性更强,学生的跑动距离加长,以达到热身目的。另外,尝试性比赛能使攻防对抗的场景不断涌现,使学生重点体会“二过一”战术配合的时机和跑动路线,有效训练学生的战术意识和对抗情况下的瞬间决断能力。
2.改变对场地器材的统一要求,让比赛教学法更适宜教学的需要
改变比赛教学法对场地器材的统一要求是指调整构成比赛的场地器材,以达到改变比赛难易程度的目的或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调整场地器材的方法很多: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降低比赛难度,提高得分率,以比赛场地的端线作为球门,要求进攻方只要把球控制到对方把守的端线上就能得分;二是为了强化训练学生的头顶球射门技术,以2人手拉手在对方端线上移动作为活动球门,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可以用手传球,但第一次接球和射门必须用头顶球技术完成;三是为了提高脚内侧传接球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设计无球门的教学比赛,用标志物规定活动区域,不设置球门,如果同队队员间连续传球达到3次以上就可以得1分,熟悉规则后加大规则中得分的传球次数,再搭配执教教师积极的语言引导。如,《脚内侧踢球》一课,在学生学习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后,执教教师随即运用比赛教学法安排小场地的教学比赛,特别要求同队队员间多传球创造射门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传接球技术水平。然而学生在比赛中要么一味地往对方门前盘带,要么就是对着球门传射,与执教教师的预期不符,如果运用无球门的方法进行比赛,教学效果更佳。
3.改变对足球规则的要求,让比赛教学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改变比赛教学法对足球规则的严格要求是指在足球规则精神的指导下,根据足球课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特别的比赛方式或制订特殊的规则。如,在进行5v5小场地教学比赛中,可以特别指定其中2人始终作为进攻方,或指定1人作为自由人,始终协助防守,如自由人控制球则由守方作为攻方进攻,使比赛中的每一次进攻或防守都处于以多打少、以多防少的态势,增加通过战术配合射门的成功率。在《局部进攻战术:直传斜插》一课中,运用了传统的比赛教学法,学生在学习“直传斜插”战术配合之后进行5v5教学比赛,按照执教教师的要求,比赛中主动运用“直传斜插”的战术配合。但是由于学生的控、传、接、射的技术水平有限,加上防守方的积极防守,通过战术配合射门的成功率较低,不利于“直传斜插”战术意识的培养。而对传统的比赛教学法进行创造性的优化与改造,设计以多打少的比赛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更能具有针对性地解决进攻失误多、成功率低的问题,使学生能更多地体验到足球的快乐。
综上所述,比赛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有待继续研究、探索,使其在足球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运用,从而保证足球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