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2018-09-10陈萍

体育风尚 2018年8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教师

陈萍

摘要:舞蹈教学是现在每所高校必修课程之一,本文主要探析我国高校现在舞蹈教学的基本情况,从而发现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发展对策。希望对以后的高校舞蹈教学起到些微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教学;教学方法

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高校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传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在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之后,校园舞蹈迅速地发展起来。直到1996年年底,福建师范大学、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设置了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如今,从事舞蹈教育的师生人数逐年增加,这是我们所欣喜的地方,但同时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更进一步的去思考这些问题,同时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让高校舞蹈教学有着更好的未来。

一、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人才匮乏、师资力量的不足

年龄大的教师占多数,而35岁以上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可以看出教师的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这不符合当前舞蹈教学的要求。学历方面,本科学历占的比例是三分之一左右,专科和中专学历却超出半数,由此看来,教师的学历结构还是不容乐观的,低学历的教师需尽快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进行设疑、探究、释疑的过程,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和活动空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所必需的。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还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知识和素养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此外在学校的教务管理、工委会等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合作,合理安排课程、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师资待遇,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解决后顾之忧。学校还应坚持提供舞蹈教师学习进修的渠道,教师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不断提高师资素质的同时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从调查得知,各个学校的招生数量是年年递增,这给舞蹈教师的教学增加了负担,应尽快引进舞蹈人才以解舞蹈教学之急,还可以聘请当地有一定经验的舞蹈教师来担任舞蹈教学,从而减轻舞蹈教师因学生人数多的压力,还可以从聘请老师那里学习一些地域性较强的舞蹈来充实舞蹈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模式刻板、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正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包括舞蹈在内的课程改革中如火如茶地展开,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高校水平不尽相同普遍缺乏创新。目前各高校舞蹈的发展水平参差不一,有的高校有自己的舞蹈团体,相对来说发展也比较成熟,还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有的高校则没有一个成熟的舞蹈团体,排练舞蹈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演出。但更多的表現则是缺乏创新。舞蹈作品的内容风格普遍照搬或模仿现成专业创作舞蹈作品,缺乏自己的特色。许多高校舞蹈带有追求“专业化”的倾向—以专业舞蹈艺术标准为评价指标,强调舞蹈的技术技巧和风格特征。一些专业化很高的作品,如《千手观音》等,经常在大学晚会上亮相。而在目前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学生对此教学、学习活动方式几乎是空白,依然以权威的知识填鸭式和被动的知识接受式为主。这种反差令人深思。如果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校舞蹈教学中形成舞蹈研究性学习,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审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审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与舞蹈文化相关的问题为载体,以所要研究的舞蹈素材为专题 。 以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为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审美的能力为核心的舞蹈学习方法。就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未见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学生的舞蹈教材。他们有的选用专业院校教材施教,有的则根据自身艺术实践的擅长,将以往参加过的节目重新翻版给学生。这些做法未尝不可,但多少会带来教学的主观性、片面性,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规范性。教学内容的实施中要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基训中软度和开度训练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展开,若操之过急,强度过大则容易造成过度疲劳甚至伤害,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样,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对于个别基础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进度区别对待。要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做到“因势利导”,“推波助澜”,使这种爱好舞蹈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温”和发展,成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三)在硬件设施方面

虽然各学校基本上都有舞蹈教室,也能够保证舞蹈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基本上是在低水平的标准上维持舞蹈教学,服装和道具的拥有量比较少,满足不了现在的舞蹈教学和演出的需要。因此,学校还应加强服装、道具的经费投入,确保更高质量地实施教学的要求。另外,以往在舞蹈的实习课中,由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学生们自己表演得如何,只有通过教师的点评才能知道。如果把摄像设备引进课堂,就会方便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这样视听一体,既加快掌握舞蹈动作的进度,又缩短教学时数,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四)生源基础差

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少数略有所长的学生接触过的也仅仅是附属于体育课和音乐课以及课余文娱活动的舞蹈表演。这使得步人高等院校的学生们在接受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也给老师的施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五)训练环境过于单一

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实地考察,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如:在开展民间舞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舞蹈文化节等。可请民间表演艺术家现场深情并貌地对地方民间舞蹈艺术从历史发展、动作风格、舞蹈形式、角色分配及服饰等方面进行生动而形象地介绍。这样学生在此特定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所接受到的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时刻处于兴奋的求知状态从而转化为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

二、结论

高校中的舞蹈课程,应该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普通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为此出谋划策,提出更好的建议,形成共识,让舞蹈学科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观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都为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各大高校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化,人才资源更加丰富,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形式,也为舞蹈教学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竞争和挑战已摆在我们每位老师的面前。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办出特色是我们教师的职责。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审美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浓厚持久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舞蹈研究性学习理论的诞生是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舞蹈教育的迫切要求。它弥补了现代艺术教育体制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不足,面向不同个性的全体学生。体现了多种能力培养、多样化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教育的思想精髓。我们期待着在高校舞蹈教育领域展开的一场“学习的革命”。在舞蹈教学中,当合理精炼安排教学内容,审美认识、审美欣赏、技巧学习进行综合教学。

三、建议

在舞蹈教学中必须体现出其基本特点

(一)探究性

舞蹈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利用外在媒介与实际调查获取信息通過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方法及过程在高等舞蹈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二)主体性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仅在各个环节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从“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在从选题到结题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审美活动的“主角”,甚至自己充当“导演”、“策划”,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

(三)互动性

在舞蹈教学中需要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也需要教师以启发、激励与指导,激活所有学生的潜能,因此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

(四)过程性

舞蹈学习更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舞蹈实践。及对舞蹈信息资料的分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包括意志、毅力、信心、兴趣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内的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开放性

在舞蹈教学中在教学形式方面,它有巨大的时空开放性舞蹈教学可以走出课堂,利用现代媒体信息丰富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社会考察相结合,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构建一种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知识丰厚、视野广阔的平台。

(六)感知性

结合各种艺术文化元素的聆听与身体力行的体会,才能将舞蹈审美要素---感知、情感、想象、理解有机地结合才有对舞蹈的真正沉浸、陶醉和感悟。才能使舞蹈教学成为具有理性水平又超越理性水平的感性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将一整套专业性的舞蹈训练方法生搬硬套的搬到课堂。任何艺术的发展均脱离不了理论的支撑,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基本知识体系对舞蹈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舞蹈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更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动作技术,加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总之,各高校里,蓬勃发展的艺术舞蹈教育,对快速发展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总结,非一昧追求速度和规模。人才培养计划犹如航海行驶的指南针,领着教师、学生的方向,起主导作用。故而在各个高校里,该重视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非空洞的、形式化的制定个规划。从实际出发,根据生源的具体情况,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改进课程的设置。随着知识体系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对于不同学习阶段、学习年龄的学生而言,心理与生理特点存在着差异,舞蹈教学针对性的结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其实施教学,过口传身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进行合理的开发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在结构、旋律、节奏的感知与理解。

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耐性和记忆力,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一种是天赋的,个性化的客观行为,另一种是通过培养产生的,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它是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爱好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娄珏.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论[J].舞蹈,1987 (5).

[2]张孟国.我对师范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的意见[J].舞蹈,2001 (2).

[3]谭建伟、曹华林:研完性学习模式在高子教育中的设计与实施.[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

[4]杨军:研究性学习与当代学习理论一一兼论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依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轰清香,洪正平:研究性学习与大学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6]张继红,张风华,王恩玮,年丽萍,刘扬,唐芬南.探究性学习在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舞蹈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