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陵名馔盐水鸭

2018-09-10翟梅宇

美食 2018年3期
关键词:桂花南京传统

翟梅宇

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农业部颁发了"南京盐水鸭"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鸭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古城南京的血脉,在中国鸭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说到南京美食,无论是南京人还是外地的老吴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响当当的“盐水鸭”了。南京人爱鸭也会吃鸭。在南京,有无鸭不成席的说法。

正宗的南京盐水鸭,用料要选四斤左右的皮白肉红骨头绿的小“麻鸭”。民间制作有口诀:“热盐擦、清卤复、吹得干、焐得透,皮白肉嫩香味足。”好的盐水鸭体型饱满,光泽新鲜,皮呈淡琥珀色,油腻而不肥腻;肉嫩微红,骨髓发灰绿,淡而有成,香、鲜、嫩三者俱全,令人久食不厌。

老南京人待客,如果家里匆忙没有准备菜,一般都是去“斩”碗盐水鸭或者烧鸭。去店里“斩”鸭子也有讲究,一般把整只鸭四分开来,可以“斩”半只,也可以只“斩”其四分之一,可分为两个“脯子”和两个“后座”。

“脯子”就是鸭前身,所以又叫“前脯”, “后座”就是鸭后半身。 “斩脯子”要搭一段鸭颈子, “斩后座”要搭半个鸭头。有的人特别爱吃鸭头,所以往往就喜欢“斩”后座。整只鸭子一“斩”为二,又分为软边和硬边, “软边”就是从中间剖开不带鸭脊骨的那边, “硬边”则反之。懂的人都要求“斩”软边,既多吃些鸭肉,又不“打秤”,还省钱。

对于南京人来说,鸭子一身都是宝。除了吃鸭肉、鸭头、鸭脖子,南京人还喜欢吃鸭血、鸭肝、鸭肫、鸭舌、鸭四件等等。而且做法不一,或炒菜、或做汤、或卤制,总能满足南京人的味蕾,百吃不厌。比如,大名鼎鼎的鸭血粉丝汤早已成为风靡全国的美味小吃;软嫩肥滑的糟香鸭舌、烧烤鸭舌,作为解馋的零食,令人欲罢不能;老南京人还喜欢把鸭心肝洗净,和切成段的蒲芹一起炒,清香又鲜嫩,是一道简单易做的家常菜。

南京人为什么这么喜爱吃鸭子呢?据史料记载,南京“筑地养鸭”的传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关于盐水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据传,东晋之后,南北对峙,战乱不断。秦淮河畔,一位大将军率部下与北蛮夷之军展开激战。大战前夕,众将士皆立誓愿肝胆相照,鞠躬尽瘁,为国效命。然大将军自谓:“今大战在即,而粮草暂缺,愧无犒赏之物慰劳将士,奈何?”忽见秦淮河中,有野鸭嬉戏,嘎嘎之声不绝。大将顿悟,曰:“今虽无粮草之济,却有江河鸭群千万,吾发鸭肉于诸将士,岂不美哉!”遂将主意言之,众将士大悦。庶民闻之,送米三千石、鸭千头,又以荷叶裹饭,内包卤汁烹鸭,至兵卒,士气大振,遂至敌军大溃。缔造此神话者非等闲之辈,正是彪炳史册的一代霸主——南朝陈国的开国皇帝陈霸先,真可谓:世间孰无能?宏业纪鸭功。

而到了明朝以后,盐水鸭的制作方法得到了创新发展,用盐腌制光鸭并在煮制时辅以葱、姜、八角等配料,使盐水鸭的风味更加浓郁,成为南京盐水鸭传承几百年的制作工艺。而明太祖朱元璋对盐水鸭的偏爱,使得南京盐水鸭这道地方佳肴名声鹊起,享誉天下。

现如今,南京人不仅自己喜欢吃鸭子,而且还将盐水鸭、板鸭的传统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为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呈上琳琅满目的鸭产品,令盐水鸭走出南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窦仁彬:南京鸭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传承与创新

“好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要把它在记忆中加固,把传统的味道找回來,把传统的工艺找回来。”

“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这首民谣将南京盐水鸭与国子监、大报恩寺、云锦并称南京文化的代表。盐水鸭制作技艺被评为非遗项目,有何重要意义?如今南京的鸭行业发展现状如何?近日,本刊编辑采访了南京鸭业协会会长、南京桂花鸭集团副总经理窦仁彬。Q=《美食》杂志A=窦仁彬(南京鸭业协会会长、南京桂花鸭集团副总经理)

Q:您作为南京鸭业协会的会长,请谈谈2017年南京鸭产业的发展情况?

A:2017年,南京鸭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创新、风味创新、销售渠道创新和文化形象提升这四个方面。首先,在产品结构上,由原来的整鸭发展到现在的整鸭、散鸭相结合,涌现了一批主打休闲、旅游概念的新产品;在风味上,除了盐水系列之外,还涌现出酱卤系列、麻辣系列、卤香系列等多元化口味的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大力发展线上销售,实现线上商店、线下实体两种渠道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最后,2017年南京鸭产业不断提升产品形象和美誉度。通过挖掘历史文脉、城市文化元素,将南京的鸭文化注入南京的城市文化之中,令鸭产品成为南京城市的一张响亮名片。

南京地区目前有70多家鸭产品企业,如桂花鸭、樱桃鸭、水晶鸭业、白鹭鸭业、好人缘鸭业,等等。从事鸭产业的人数在15--20万左右,南京鸭行业年产销量近l亿只。其中,桂花鸭集团年销售1000多万只,占据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桂花鸭集团作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较早地开始做产品、做品牌、做文化,在行业内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带动了一大批同业企业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共同促进南京鸭业的市场影响力。

2018年,南京鸭产业会继续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在实体经营受到冲击的大环境下,继续摸索线上销售等新的经营模式。

Q:南京的鸭产业与文化产业是如何对接的?

A:南京鸭业走文化路线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鸭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地域产品,带有浓厚的南京特色;另一方面,企业做产品的最高境界就是做文化。有文化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经济元素和文化元素是企业腾飞的翅膀,一个代表硬实力,一个代表软实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桂花鸭集团很早就意识到文化元素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南京鸭业协会主办的“桂花鸭文化节”起到很好的文化推广、融合、联结的作用。比如,通过举办楹联大赛,来吟诵鸭文化;通过举办书画大赛,来书写鸭文化;通过举办文创大赛,来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鸭行业。2017年文化节举办的文创大赛向社会征集了广告语。其中,一等奖获得者的“南京桂花鸭,让我总想家”,语言简单朴素,道出了浓浓的乡愁,打动了许多离家在外的南京人。通过举办鸭文化节,我们向社会传递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南京鸭业不仅属于南京,还属于江苏,属于全国;另一个是,南京鸭业、南京的鸭产品,有实力、有影响力、有文化厚度,值得信赖。

Q:您认为盐水鸭制作技艺被评为非遗项目,有何重要意义?

A:2007年,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申遗,是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共有非遗传承人12位。2012年,农业部颁发了“南京盐水鸭”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鸭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古城南京的血脉,在中国鸭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上关于南京盐水鸭的记载是由来已久的。比如,100多年前,清朝文人张通之在《白门食谱》中写下“金陵八月时节,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民国潘宗鼎、夏仁虎所著《岁华忆语》中记载: “金陵人喜食鸭,此已见于南史,由来久矣。鸭蓄之水塘,听自谋食,故胜于北方填鸭之癡肥。桂花开后,丰腴适口,故谓桂花鸭。”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盐水鸭更是被周恩来总理亲点入选“开国第一宴”,成为与北京烤鸭并称的南派鸭肴重要代表。

现在,很多传统的工艺、建筑等都在申遗。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有些好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要把它在记忆中加固,把传统的味道找回来,把传统的工艺找回来。盐水鸭制作技艺成功申遗,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这有利于我们对传统工艺的保留、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能丢弃,不能消失,我们要保留好,传承好。

贾有文:秉承工匠精神,将南京盐水鸭加工技艺发扬光大

贾有文出自于盐水鸭加工世家。他的父亲贾兆荣是南京原鸡鸭加工厂工人、南京市财贸系统劳动模范,曾师从于全国劳动模范、有“南京鸭司令”之称的潘义州老师傅。自小的耳濡目染、父辈的言传身教,为贾有文日后成为一名盐水鸭加工“大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83年贾有文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板鸭、盐水鸭的生产加工。他技艺精湛,技术全面,敢于创新,很快成为企业技术能手,并在同行中业脱颖而出。30多年来,在他主导下先后完成南京盐水鸭100余个新品研发项目,担任过“中式传统盐水鸭工业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实现”项目组成员,并参与了国内首条盐水鸭工业化生产线的工艺策划。2008年,他受邀参加了联合国欧盟经济委员会(UN/ECE)肉类标准研讨会。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曾以他为原型和采访对象制作了南京盐水鸭“味道中秋”专题片。

如今的贾有文潜心于盐水鸭工艺传承,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为行业的中坚骨干,使南京盐水鸭这道传统美食不断发扬光大。他多次携南京板鸭、盐水鸭应邀参加香港、德国等国际美食展,让南京味道倾倒全世界。

贾有文认为,那些沿袭了千百年的传统工艺,和一代又一代盐水鸭工艺人对产品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工匠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据介绍,盐水鸭从选料制作至成品,有一整套传统的方法和要求,其口訣是:“炒盐腌,清卤复,烘得干,焐得足,皮红肉白骨头绿。”

“选料讲究体长、身宽、胸肌饱满、掖下有核桃肉。宰杀技术精湛,刀口要小,三管齐断,放血要净,不能破损表皮,脱大毛浸小毛,开、扣、洗、腌要做到月牙口、金钱档,即腋下开口像月牙,档下处理像铜钱;否则,肋骨有破损,档部孔太大都会影响外观。”贾有文说道。

盐水鸭传统的加工器具有开刀、剁刀、烫缸、烫棍、木盆、卤缸、毛钳、蒸子锅、筛子等。加工辅料是天然香辛料、生姜、八角、葱等。

盐水鸭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具体包括:清洗、干腌、湿腌、挂胚、烘干、煮制,每道工序中都有很多至关重要的环节。如炒盐、老卤、起卤、复卤的时间,因季节变化因素等都直接影响风味。盐水鸭的煮制温度也颇有讲究,要控制在90 °C-95°C,出锅后让其自然冷却,散热至20°C。

为了传承和发扬盐水鸭传统制作技艺,以贾有文的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在2015年成立。工作室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时俱进的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和对于工匠精神的弘扬作为主要目标。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传承,也成为桂花鸭打造百年品牌和盐水鸭技艺不断发扬光大的基石。

猜你喜欢

桂花南京传统
“南京不会忘记”
桂花
南京大闯关
少年力斗传统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清明节的传统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