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用油巨头中粮看中美粮食贸易摩擦
2018-09-10叶禾
叶禾
近段时间,围绕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大豆进出口贸易受到各界关注。对此,很多人的意见是出重拳,抵制美国大豆的进口,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厉害。
正如丘吉尔所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商言商,很多人不太清楚我国大豆进口的情况。其实,我国大豆进口主要用来满足国内食用油需求和饲料蛋白需求,我们现在日益丰富的肉蛋奶,这些都和大豆的进口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日,作为国内大豆压榨业的老大,中粮控股也对当前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问题发表了看法。3月28日,中国粮油控股于香港举行2017年业绩发布会,公司主席董巍先生、公司总经理王庆荣先生、CFO杨丽君女士等出席会议。
在问答环节中,提及中美贸易中的大豆问题对公司的影响时,中粮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大豆,这是个假设问题。我们也关注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同行也提到了可能涉及大豆的假设,这对我们行业来说是很重要的。目前中国进口大豆占总量的90%,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美国,我们的进口对美国是很重要的,美国出口占产量一半以上,出口中60%到了中国。”
根据此前行业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粮集团大豆压榨量仅次于丰益国际(金龙鱼母公司),考虑到中纺粮油已经并入中粮集团,中粮的实际压榨能力应当已经超过丰益国际。而从中粮控股发布的业绩报告来看,大豆压榨业务对其利润贡献颇大。
据悉,2017年中粮控股实现小包装油销量99万吨,油籽粕和植物油销量分别为833.7万吨和415.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9%和9.6%。收入同比增11.5%至562.32亿港元,贡献利润11.78亿港元,同比增12.6%。
资料显示,目前中粮旗下涉及油脂油料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新疆等地,总计约30家生产企业,油料加工能力2180万吨,位列亚洲第一。年油脂精炼能力600万吨,年油脂灌装能力500万吨,年销售散油、包装油、粕、专用油脂等各类产品1570万吨,是“福临门”小包装油的主要供应商,旗下拥有“四海”“喜盈盈”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位于江苏省张家港的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日榨油能力居全球第一,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粮油加工基地。
资料显示,与民众认为我国不会对大豆进口采取相关措施不同,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继原产美国的进口高粱被我国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后,我国商务部就一直在评估对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施加贸易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并组织召开过相关会议。
“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中方举办的进口和加工业代表会议。”该委员会驻北京的北亚区主管保罗·伯克(Paul Burk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中国商务部一直在研究,对美国大豆若限制准入,将会对中国相关行业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放开了大豆进口市场。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来源主要是美国和巴西的转基因大豆。目前,中国对全世界大豆生产量的消费已經超过了60%,进口量突破9000万吨,去年一年,我国进口了超过139亿美元的美国大豆。我国大豆进口主要用来满足国内食用油需求和饲料蛋白需求。以食用豆油为例,在十几亿人食用油大量增加的背景下,人均使用量年消费从80年代初的2.6公斤增加到目前的22公斤,在这样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我国进口大豆是必须的、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