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8-09-10郦琳琳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智慧结晶,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现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情况并不理想。本文从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出发,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析将二者有效融合起来的实施路径,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凝聚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精华,是宝贵的智慧和思想教育资源。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成为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运用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二者的有效融合正是高校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用到文化这个载体,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年来积淀下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整合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且自身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不良信息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诸子百家都强调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个人品质的涵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可以让大学生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正确的三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涵养,在意识形态发展时期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现状
(一)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受到海量信息的充斥和西方外来思想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普遍较低,没有意识到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肤浅的表層。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提升方面,大学期间没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即使学了也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领会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欠缺。很多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薄弱,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不断侵蚀学生的思想,大学生中存在诚信丧失、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等现象。很多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没有了解,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的精神财富视而不见,而对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却热衷追捧。
(二)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当前,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比较单一落后,教学方式大多是讲授式教学,很少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法。很多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感染力不强,学生和老师没有产生共鸣,导致无法真正掌握和吸收传统文化。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带有明显的政治偏向性,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即使开设了也设置为选修课,考核方式多为交作业或开卷考试,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重视不用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没有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而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培育符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正确处理好立志、树德和做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教学,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学产生抵触厌恶情绪。
(三)传统文化的融入传播途径有限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占据主导地位,新媒体的普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很多高校只开设了传统文化的课程,但缺乏第二课堂平台和新媒体方式来传播深化传统文化。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这些95后学生的需求,网络上的关于传统文化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博客等新媒体,能够吸引很多喜欢传统文化的学生的注意力。枯燥的授课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融入途径,打破传统思想政政治课堂的局限,有利于在教育中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高校要营造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效应,提升学习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
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从传统的教师主体观念向学生主体观念转变,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弘扬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注重自身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其学习探索的兴趣。实践出真知,理论的知识讲授必须和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塑造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拓展第二课堂实践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都是教育要渗透的内容,都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来实现。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阵地,理论結合实际才能发挥最大合力,使大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得更透彻深刻。高校要善于抓住第二课堂这个教育载体,搭建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比如组织读书报告会、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活动、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也要积极谋划和设计相关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可以滋养和熏陶学生,高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高校自身和当地文化特色打造校园文化,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校园建筑中,用文化色彩的名称命名建筑和道路,建设有教育意义的公共基础设施,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在校园中积极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利用新媒体开拓校园宣传新阵地,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媒媒体手段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报纸、橱窗、展板等方式进行宣传,宣传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传统文化有更具象直观的理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三)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广泛普及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性和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5后,普遍很早接触互联网,他们更容易接受互联网传播的知识,更习惯擅长使用新媒体工具。因此,高校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知识。新媒体具有极大的互动优势,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动态和需求,便于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但互联网也有其弊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容易危害学生精神健康。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立法监控,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平台和文化环境。要及时监督社会媒体的舆论动态,避免不良的舆情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要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信息审核,避免负面垃圾信息的流入。要培养学生理性辨别筛选信息的意识能力,学会去伪存真。通过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大学生从内心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曹霞.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8(6):152-154.
[2]郭红.新时代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索[J].时代教育,2018(7):190-192.
[3]孔燕.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7(11):8-9.
[4]刘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4-35.
[5]缪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与构建[J].教师博览,2018(3):33-34.
作者简介:
郦琳琳,女(1988.9—),浙江绍兴人,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