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优秀文化在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2018-09-10孙莉
摘 要:本土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中若能积极引入本土优秀文化并充分发挥其价值,这对诚信文化体系的建设,对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积极推进作用。
关键词:本土优秀文化;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國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本土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并得以重新阐释、发展的文化,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纯粹性的特征。在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中,若能深掘本土优秀文化在其中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有效构建诚信文化体系和社会精神文明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南充本土优秀文化种类繁多、内涵丰富
(一)三国文化
南充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史学名著《三国志》就诞生于此。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始于1991年“三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通常是指“以三国历史为源,《三国演义》为主流,以及由它们衍生出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2] 从语言的角度,我们看到在《三国志》中关于“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杨)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徙郡郡小槐里,百姓极负而随之。”[3](《杨阜传》);“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诈。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3](《董昭传》);“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3](《陆凯传》),等。还大量使用在人名或官职中,如:马忠,字德信;阮谌,字士信;董恢为蜀国宣信中郎;冯熙为吴国立信都尉,等。从史料的角度,不论是“桃园三结义”或是诸葛亮用一生信守对刘备的“信义著于四海”,或是关羽封赐辞印,义归刘备以报知遇之恩,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彰显出了三国文化中的崇信观念。
(二)丝绸文化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而南充是中国丝绸发源区域之一。紧临嘉陵江、连接巴蜀两地,处于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促使南充劳动人民在栽桑养蚕、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与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密切相连,反映南充人民勤劳勇敢、诚实善良、开拓创新等品质的丝绸文化,并且利用自身交通贸易枢纽优势,将集商品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丝绸通过连接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通道的丝绸之路进行了有效传播。
千年绸都,丝绸历史源远流长。南充的桑蚕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是我国五大以栽桑养蚕为核心的生产区域之一——长江流域蚕区内的嘉陵江蚕区(五大蚕区分别是:北方干旱蚕区、黄淮海流域蚕区、长江流域蚕区、南方中部红壤蚕区、华南平原丘陵蚕区)。南充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多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桑宜蚕,丝绸业自然就成为南充经济的主要支撑。《华阳国志》记载,周初,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所产蚕丝织物已经成为周王朝贡品;“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秦汉时期,各县令开始劝课农桑,实行“以布帛为租”;唐宋时期南充丝绸业更是“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的盛况;民国初,南充兴办了兴隆丝厂(今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庆丝厂。1925年,六合丝厂的金鹿鹤牌生丝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南充丝绸走向了世界丝绸业的顶端。2005年4月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中国绸都”称号;2012年3月,南充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授予的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南充丝绸业随着“155战略”的实施,将迎来新一轮的春天。
南充丝绸能够畅销古今中外,这是丝绸本身优秀品质的彰显(如,果州红凌),更是以丝绸为载体诚信丝绸文化的展示。如,神话故事《碟仙的传说》、《傩傩的传说》中,结合“蚕马同气”故事不仅表现了人们对蚕神的信仰,还体现了人们对诚信忠贞的崇尚。长期的丝绸出口、贸易往来,更是离不开信守承诺、笃实信义。
(三)嘉陵江文化
南充处于嘉陵江的中游,拥有嘉陵江最美的298公里身段。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南充形成了独有的嘉陵江文化,被誉为嘉陵江畔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是一代名将纪信的故里(纪信,秦末汉初时期赵国人士,汉族,家乡位于阆中县,今南充市西充县。)。纪信代死美名至今, 自汉起,历代对纪信均加追赠。宋封“忠佑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2003年12月23日,西充县建“纪信广场”,树“纪信诳楚”群雕等以纪念。
(四)红色文化
南充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南充长期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南充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抗争、忠于党忠于国家的精神体现。
作为我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南充在寻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在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是纵多将帅的故里,现有纪念堂馆,如:邓小平、朱德、张澜、罗瑞卿、张思德等名人故居,阆中市红四方面军革命纪念馆、南充烈士陵园等;红色遗迹,如:川北行政公署旧址、顺泸起义誓师旧址、阆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等;纸质文献,如:《红色摇篮—阆中革命老区》;红色石刻标语,如:老君山的“加强备战”“红四”等字样,还有现代化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如:青山湖、西充县、东升镇等。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不仅承载着老一辈革命者们追求真理、不畏艰险、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革命品质,更是表现了中国军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精神风范,为南充儿女在现代化建设中追求卓越、砥砺奋进中树立了道德标杆。
二、本土优秀文化在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价值
诚信文化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崇德向善,真正走向大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了革命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后继而进行民族复兴大业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内涵建设内容。
(一)有利于增强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4]对国家、政府、执政党的认同,对他们所制定的法律、规章、政策、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他们政治价值观的认同,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本土优秀文化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并得以重新阐释、发展的文化,它通过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价值紧紧抓住人们的心。而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与政治认同建设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充分吸收本土优秀文化运用到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中,有利于凝聚共识、增强政治认同。
(二)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集中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基本内容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在当今这个思想文化多元、价值观多样的世界,它凝心聚力,引领社会主义社会风尚、倡导社会正能量、明确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与本土优秀文化除恶扬善、勤劳勇敢、诚实守信、追求美好的内涵无不吻合。本土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5]
(三)有利于丰富诚信文化建设资源、拓展诚信文化建设路径。
本土优秀文化中蕴藏着众多的诚信内容,如三国文化中的“桃园三结义”、诸葛亮用一生信守对刘备的“信义著于四海”、关羽封赐辞印,义归刘备以报知遇之恩;丝绸文化中《碟仙的传说》、《傩傩的传说》,“蚕马同气”故事人们对忠贞的崇尚;著有嘉陵忠义第一镇——仁和古镇的古镇文化;邓小平、朱德、张澜、罗瑞卿、张思德等一大批的革命人士所代表的红色文化……这些重要的文化资源不仅正向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历史、人文文化的学习,有利于诚信文化体系的构建。
诚信文化建设路径是对诚信文化建设的系统化,是实现诚信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纽带。把本土优秀文化积极引入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中,可以极大地丰富诚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手段,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吸收,进而提高诚信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项目编号NC2017B00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谭良啸.《三国文化古今谈·前言》[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美)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陈鸿瑜,译.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4.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1).
[6]郝振书等.《中国民间文学南充地区故事集成》[M].南充教育学院印刷厂,1989.
[7]唐榆晴.南充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5(7):37-37.
作者简介:
孙莉(1981—),四川泸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