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2018-09-10李卯张传燧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6期
李卯 张传燧
“修道之谓教”:《中庸》的生命实现路径及其教育哲学意蕴
“修道之谓教”是《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落腳点,回答了生命(性)如何实现的问题,具体路径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明”强调的是依靠生命内在力量去明晰事理、遵道而行、率性而为的内发型生命实现路径;“明诚”代表的是借助于生命外在力量来逐渐开启、激活个体内在潜质的外塑型生命实现路径;“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呈现的是既要向内用力,又要向外诉求的内外兼修型生命实现路径。在《中庸》看来,无论选择哪种路径,个体生命的主观意志及其努力程度(“五弗措”)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肯付出主观努力,都能达成学习目的,取得不同意义上的成功,最终实现生命价值。三种生命实现路径贯穿于《中庸》“学问思辨行”的修道过程之中,不仅传递了“修道之谓教”的高远立意,还体现了深刻的生命哲学和教育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