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对中国画的研究与思考

2018-09-10王莫语

公关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髓气韵时代性

王莫语

中华文化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奔流不息。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拥有多元素的灿烂文化中国。中国画正是构成这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从宋代开始中国画的学科体系逐渐显现出来。时至今日,中国画这一学科拥有独特的不可否定的资源优势。中国画有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积累,享受着源源不断、无穷无尽的文化营养。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中国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與强大的精神底蕴。然而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将战胜旧的事物,要想寻求发展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中国画也在与时俱进并被赋予时代性,随着人们的审美以及对艺术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变化着,顺应历史的潮流。但是中国画几千年的文明并没有因为沧海桑田而失去它的精髓,也正是因为中国画的精髓,使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一、中国画的内在精神与底蕴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就有在丝织品上作画,被称为帛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早期的中国绘画服务于统治阶级,同时也被用在宗教、祭祀以及丧葬。中国传统思想受儒、释、道文化影响,三家思想相互交汇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所以在主观创作上也必定受到这三家的影响。无论是儒家的“中和之美”道家的“立象尽意”还是佛家的“无念为宗”,这些无不都使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更上一层楼。

中国画的精神是以其独特的主观精神层面对现实加以描绘,以人的对事物的深层客观认识以主观的层面表现出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前后交织在一起。元四家之一黄公望曾经卧居富春山长达十几年来了解认识富春山,最后以其独有的深刻认识画出了我国的艺术文学珍宝《富春山居图》。

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说过“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果太像,有媚俗之嫌,如果完全不像,又有欺世之嫌”。美在像与不像之间,这是对中国画精神的概括,在主观与客观之间达到统一,这是我们现今每一位绘画者所要思考理解的深刻问题。现今初学者们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想尽办法的画的像,让作品与照片几乎无异。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熟不知已经丢失了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没有在脑中加工自己的主观因素,一昧的追求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在精神,只取其表却不入其里,这种方式很难能走的长远。

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在对事物进行剖析后在大脑进行加工后以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应出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记录是一次完整的大臣的私下生活。南唐统治者多疑害怕大臣暗中谋反让顾闳中暗中观察记录韩熙载的私下生活轨迹,顾闳中多次昼夜观察,最后凭借着记忆创作了这幅巨作《韩熙载夜宴图》。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性以及独特的特点,这是和西方画巨大的不同性所在。精神之所在于人脑、传统的儒、释、道思想文化凝练了中国画的哲学性、艺术性、观赏性。对后世人们在研究中国画的方向上燃起了明灯。这也是中国画精神所在。不以物是物,不以物非而物非。形神兼具,意在传意,传神。中国画的内在精神也离不开人文的精神力量,这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一代代的绘画者用他们自己特有的独到的对绘画的理解,一遍遍刷新着、完善着中国画的内在精神,赋予了中国画的文学价值以及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二、中国画的时代性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一直以来中国画被赋予了较多的传统因素。中国画发展至今它的风格时代鲜明,从人物画来看,唐代的人物画以体胖丰满为美,人物艳丽多姿,雍容华贵,悠闲自得。山水画盛行青绿山水,山体婀娜多姿,气势宏伟色泽艳丽。花鸟画虽不及山水人物画成熟但也开始崭露头角。当时的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昌盛,虽然在当时中国画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正是这种政局,形成了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唐代中国画的独特性。宋代时期是中国画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涌现出很多的民间艺人,风俗画在当时很兴盛,绘画题材上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写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繁荣的实景来往宾客络绎不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绘了北方山水的特性,苍茫、巡回、高大、气势磅礴。元代时期文人画盛行,在以往朝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的绘画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在审美上有了变化。明清时期中国画有了较大的发展,山水花鸟写意画尤为着重,画家们在风格上更注重笔墨的运用,人物画和唐代截然不同审美偏向于以瘦为美,山水画更是注重笔墨皴法,更加注重绘画技法的表现。花鸟画写意形式尤为蓬勃,在表现手法、技法、构图、造型、色泽、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综上所述,中国画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上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人们对于前者的不断继承发展与创新,赋予了中国画的时代性。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出艺术大师,他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开拓中国绘画的表现语言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手段及艺术高度。正是这时代性使中国画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每个时代的笔墨风格是不相同的,都有它相对应的风格形式,也正是这时代性彰显了中国画鲜活的活力,使中国画极具吸引力生命力。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提出一句具有先进性的话题“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形式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画的核心,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绘画。石涛曾经在古画面前大量的描摹,汲取营养,吸收前人的绘画精髓,并转变成自己的笔墨语言表达出来。石涛的绘画非常具有革新精神,以现代审美来看非常具有先进性与时代性,可以说他的绘画在当时来说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当代一些绘画者主张一昧的创新,当然创新是好的,但是一昧的创新,丢弃了中国画该有的笔墨语言,更有甚者像西方绘画学习油画的形式,并在宣纸上大肆的涂染。我认为这是很不科学的,很不客观的。中国画传承了几千年历史,其根基以及文学积累是非常宏大的。经历多少朝代的更迭,笔墨风格的变换,唯一没有变的是中国画的笔墨精髓,一直都跟随着时代的变革延续至今。我认为“笔墨当随时代”是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形式基础上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不丢弃特有的中国画形式加以创新发展。我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的绘画,但是要客观的去学习,去借鉴。在共性与个性之间取其精髓,用中国画特有的形式表达出来。在不丢失中国画传统的形式上中西合璧,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引领中国画的时代前沿!

三、中国画的独到之处

如其它门类一样,中国画发展至今拥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以便在学习和研究中有具体的方向可寻,其最核心的精髓不得不说是气韵的所在。早在南朝,就有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过“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精髓所在。所谓“气韵生动”是“神气”与“神韵”的统一。讲究画要灵动、生动。其涵盖了独特的韵味,这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被模仿和描摹的。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人与物相融合,天人合一。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具备,气韵生动。中国画的精髓渗透在绘画的各个层面,从线的组织运用到笔墨的运用,全都充斥着“气韵”。“气韵”以人的精神、情绪贯穿在里面。使得艺术作品气韵神畅,来达到艺术作品的“神韵”所在。

在绘画的过程中要遵从自然、灵动。对线的把握以及笔墨的运用要灵动,不可太紧亦不可过松,要和自然之美相融合,使画面贴合自然。同时在以对事物的充分理解渗透自己的意境,营造和谐之美。以意传神,以意传韵。古往今来所有的绘画大师无不都是秉持着中国画的精髓,创作了一幅幅宏伟巨作。对绘画者而言一定要理解中国的精髓之所在,在以后的绘画道路上才能走的更加长远。

猜你喜欢

精髓气韵时代性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塑造现代学校精神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MIDNIGHT IN TAIPEI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南梁精神你我他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党员质量标准演进研究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缝补Boro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