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路虎
2018-09-10肖晗
肖晗
让“叶公”们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世界直到1990年才有了Defender(卫士)。在那以前,长成这个模样的车,就叫做Land Rover。长久以来有个歧义,揽胜、发现、极光们都被叫成了“路虎”。稍加留意的话,你应该发现它们都叫做Range Rover(揽胜)。也就是说,只有这货才有资格被称为真正的Land Rover(路虎)。
它真正的名字,叫作Land Rover Series Ⅲ。翻译过来,应该叫作“路虎系列3”。所有称它为“卫士”的人,都是对路虎品牌70余年光辉历史的玷污,是個不合格的越野迷。
我呢,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是有机会开着上面两台车兜了几天风而已。
也许这算不上什么难事儿,毕竟国内也不是没有集齐全套路虎的收藏家。但了不起的是,这两台车(还有其他一些老捷豹)车况跟刚出厂的状态没什么区别。机械部件、电气元件、车身轮胎等,0故障。
在捷豹路虎的老家,有一个部门就是专门伺候这些从出厂开始就珍藏起来的经典车。每天擦洗、维护它们的可都是一些真正的英国绅士。这两台车(还有其他一些老捷豹)可是不远万里远渡重洋,来参加2018长城经典车拉力赛的。我觉得,有机会开着爷爷辈的路虎出来浪,绝对是人生幸事之一。而且几乎是新车的车况、合法上路的手续,行驶在深秋京郊的群山和古村中,连续几天。
初代揽胜诞生于1970年。此次“临幸”的这台,产于1979年。当然,那个时代9年来车不会有任何的改进。说到“临幸”,实际是它临幸于我,而不是我临幸于它。
即便是骄傲的英国人不愿意承认,但无论是揽胜还是路虎,多少有着Jeep的影子。比如这个16孔进气格栅,还没有摆脱威利斯的元素。
只有最骄傲的人才会把铭牌低调又明显地挂在身上。即便是初代揽胜,也有足够的资本这样做。女王、教皇都是它的老朋友——这么说这次经历就更为可贵了。
驾驶舱不可谓不简陋。但是对于半个世纪前的工程师,你还能要求什么呢?只要你能适应右舵驾驶,你会发现它的一切功能和操作方式跟最新的汽车几乎没什么区别。远近光、玻璃清洗、各种指示表和警示灯清晰了然,让人惊喜的是此车居然还配备了冷暖空调!
“天地门”方便实用,甚至可以用“随心所欲”来形容。
揽胜诞生之初即采用全时四驱结构,带有低速模式和中央差速锁。这套结构其实跟配备托森差速器的“陆巡”没什么区别。
驾驶爷爷辈的揽胜,唯一的“秘诀”就是“大开大合”。大力转动方向盘,大力推拉换挡杆,大力调整座椅和开闭车门。但实际上这台车很好开,虽然是4挡手动,但3挡4挡在起步后都可以当作D挡来开,扭矩输出区间极为宽裕。3.5L的V8发动机简单直接,当时的揽胜简直就是个身轻体健的瘦子——因为它的车身是全铝制造的。
它的心脏、发动机舱、和没看懂怎么进气的机舱盖。可以看到简单粗暴的合页。
它的车窗很有些意思。在手摇的前门玻璃之前,还有一块彰显老爷车身份的三角窗。虽然只有双门设计,但是后排也拥有尺寸硕大的窗户,该窗采用推拉开合的方式——参考公交车。此外,还有可以开启的尾门玻璃。值得称赞的是,这款车内任何一个座位的视野都绝佳,人的坐姿远高于车窗下沿。
坐进揽胜,首先的感慨就是“揽胜就是揽胜”。即便它的配置、技术和工艺放在今天都不值一提,但它能带给车内乘员的尊荣感和舒适感是丝毫不减的。今天的揽胜有太多的竞争者,但是放在属于它的时代,没有人配得上跟它相提并论。
揽胜当然是前后整体桥的底盘,但前后减震都使用了长行程的螺旋弹簧,使得它更为舒适。另外,它还有四轮碟刹。
能跟揽胜比较的,只有它自己。不过这也没什么好比的——虽然可能每个车主都会被它的一些小问题搞得不胜其烦,但它始终代表了它所处的年代顶级的性能和骄傲。
再说一遍,它不叫卫士,它叫“路虎系列3”。当然,它之前还有系列1和系列2,不过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驾驶它其实是很有乐趣的——你的所有注意力都会集中在驾驶本身,这是最基础的人操纵机械、并感受机械最直接反馈的乐趣。而且,这种乐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验得到——没两把刷子,确实驾驭不了这个不怎么听话的爷爷。
“不听话”很好理解,就是给油不走、刹车不停、转向不灵、视野不佳。毕竟,这是70年前的设计和机械结构。但它毕竟是足迹遍布整个世界的老英雄。这个世界上配得上用“征服”字眼的很少,但它的确是伴着许多探险家,征服了许多没人见过的地球的角落。有幸,今天我可以坐在驾驶席上。
驾驶席很简单,硬板凳+塑料仪表台,好在转向灯、大灯该有的都有,雨刷也能滋出水来,所有的仪表也都表现正常。
相比于大气的揽胜,这台路虎坐进去就感觉有些局促。方向盘、座椅位置当然是不可调的,后视镜要调整的话也只能借助扳手。不过即便是调了作用也不大,视野太狭窄了。驾驶员坐姿固然不低,可是风挡和侧窗的位置更高。好在车身规则,死角倒是也少。
来自英国的路虎工程师每天都仔细地检查这台L6的全铝发动机,它的排量是2.25L。它确实没什么劲儿,遇到弯道和上坡就要赶紧提前降挡——下坡也一样,因为仅靠刹车的话很难控制好车距。
各种挡杆的操作区域,粗暴得就好像一个蒸汽机车头。
无处不在的铰链、铆钉和铝皮表明着自己的硬派身份。它是带有情感的,这种情感就是烈士暮年,壮志不已。
车内空间倒是宽裕得很,采光也很好。主要是除了铝皮和扶手以外,坐在沙发上也感受不到车内还有什么东西了。当然,如果下雨的话你还是能感受到车门和车窗的存在的。
英国工程师们其实还是在很多方面顾及到“人性化”的。比如位于风挡和车顶的通风口、上下车的可折叠脚踏板。
底盘没什么好说的,前后板簧,使劲踩作用也不大的鼓式刹车。一点小颠簸都能让车内的所有物体飞起来——包括驾驶员和乘客。
这个爷爷当然不适应今天的时代。但是这个爷爷谁敢轻视它呢?
我很幸运,能够进入他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