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纳墨色心自清写就群峰万千重
2018-09-10牛珍涛
牛珍涛
柳烟
女,祖籍赵县,河北省美协会员、河北省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美协理事;石家庄画院院聘研究员;河北省诚信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太行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
1997年,参加由文化部主办,庆祝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展作品荣获优秀奖;国画《高山仰止》获周恩来百年诞辰全国书画展金奖。
1998年,国画《老村》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并收录画集。
1999年,参加迎国庆五人书画展。
2000年,参加全国妇女书画展。
2003年,获教育部“教育英才”奖;举办“太行风骨”柳烟山水画展。
2004年,组织举办“迎三·八女书画家六人展”;作品《山居》入选全国名人小品邀请展。
2005年,“ 画家柳烟”在河北电视台河北名家栏目《美术广角》展播介绍。
2007年,组织了“庆三·八石家庄市首届女书画家作品展”。
2008年,作品“右军雅意”入选全国第十四届花鸟画邀请展并被收录画集。
2014年,作品《野山牧趣》参加第四届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获优秀作品奖。
2016年,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举办的由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石家庄市博物馆承办“问道太行”柳烟山水画展。
2017年,国画作品《争分夺秒》参加“赞颂辉煌成就 赓续红色基因 支持改革强军——河北省庆祝建军90周年书画摄影主题展览”;国画作品《太行深处》参加京津冀联展。
在燕赵画坛,从事山水画创作的队伍可谓庞大,究其缘由,皆因巍巍太行为这个群体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创作启迪。虽然这些艺术家所创作的题材大多源于太行,多写太行风物,但由于视角不同,感触不同,处理技法不同,故而所产生的创作思路就有了较大的差异,进而使河北省的山水画创作呈现出了一种“同源不同法,同题不同貌”的独特局面。有朋友谓之为“冀派山水”,这一提法,虽然略显唐突,倒也颇为准确说明了这种局面。近几年出现的一大批中青年山水画家,也逐渐在各大展事中脱颖而出,初现峥嵘,而女画家柳烟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柳烟出生于千年古城河北赵县,太行群峰、洨河清流养成了其恬淡文雅与世无争的性格。柳烟幼承家教,痴迷丹青,年龄稍长,便辗转就教于多位名师,二十余年醉心于其中,乐此不疲,人物、工笔花鸟均有涉猎,尤精山水,书法亦工。
初见柳烟的山水作品,是在2004年的一次展览上,她的几张构图施彩独出心纾的山水小品引起了我的关注。画面上的山水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框架式结构来展现,再施以淡彩,整幅画面既有着北方山水的雄浑大气,又在皴染和色彩处理时,兼顾了南方山水的润泽,与展厅其他墨色浓烈的北方山水形成鲜明对比,让人观之可亲。
清醒的画家是痛苦的,而清醒却又不甘心拘于陈囿,想突破自己的画家更是痛苦的。及至2008年,柳烟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创作思路,在经过漫长的思考后,柳烟决定抛弃旧有创作思路,扎根太行,立足传承,重新定位。在此后,她连续创作出了一批作品,并同河北乃至全国的许多山水画家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这是一次艰苦而遍布困惑的过程,它需要推翻很多根深蒂固,已经植根于自己心中和画笔端數十年的东西。 从信心满满的构思布局到创作时的技法摸索再到成品后的反复论证,从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是柳烟涅槃重生的三年,她参透了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的三步真谛,走入太行深处,以写生为基础,辅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诸多皴染技法,写景绘物师法自然但不为一山一水所拘,放开视野,放开画笔,以大自在之法写大自在之山石坡矶、水瀑丛林,五墨六彩赋山石风骨,丹青妙施写烟云紫翠,完全在作品上表现出了创作语言的成熟、画面构图的纯化和从求其形到得其神的追求。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女画家山水,多以构图细腻,色调柔和见长,而变法之后的柳烟,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在厚重处显功力。她的作品,构图多满,且墨色浓烈,充满阳刚之美,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若非熟识其作品,常常会误以为系男画家之作品。由此看来,柳烟之创作理念尽得宋代苏轼真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观其山水近作,线条刚健干脆,生动坚韧,穿插揖让,来去自然,并每以墨法多层次地变化取胜,焦、浓、重、淡、清相得益彰,常在计白当黑处设匠心,干、湿、浓、淡,呼应得体,或积墨或破墨,皴染由心,且偶施淡彩,笔如点睛,轻岚逸岫,飞流焕神。把山水画应有的以“文人真性情”写或雄壮或豪迈或粗犷或秀丽的山势水形、密林层岩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太行雅韵,自然充盈卷轴。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柳烟对国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古人之言或可解之:“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唯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