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点阳光就灿火

2018-09-10齐欣齐备

照相机 2018年6期
关键词:测光光线主体

齐欣齐备

大自然用光作画笔,变幻着向我们展示自然界的瑰丽。光线对于一幅画面的情绪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千变万化的光线可以制造出许多奇思妙想的作品。用镜头留住这些美丽的瞬间,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恰到好处的光线,会令一张作品瞬间变成大片(图1)。

“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人们常用这话来调侃人。可对于小小的花草来说还真的就是这样,只要给点阳光,哪怕是微微的一点儿,也足以让这生灵惊颤,还真的就灿烂起来了(图2)。

我们生活的地球存在公转和自转。地球绕日公转得很独特,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不变,这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年春夏秋冬交替,演示着色和光的变化。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四季的颜色很丰富,也很有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图3)。随着春天轻盈脚步的到来,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绿色的服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

夏天,是一个清新的世界。夏天也是绿的,可那绿很深,重重叠叠,手拉手,肩并肩。夏绿,就像一个颜色单调的梦,始终清新。区域光可遇不可求,多云的天气条件下,由于云朵的遮挡,阳光不能普照大地,而被区域性地分割成一束束“舞台光”,并且随着云彩的不断运动,区域性的光线也会不断移动(图4)。

秋天,是一个金黄的世界。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的稻子一望无际,路边的树木一眼望去那么美丽。秋天的稻田,像大地为她的孩子准备的一件金黄的衣裳,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穿上。秋天的落叶就像树木为大地缝制的地毯,让大地不再寒冷(图5)。秋天的山呀,可美了,有紫色的野藤,红色的枫叶,绿色的松柏,黄色的野菊,把山打扮得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有飘雪,雪花就像一个姑娘,那么纯洁那么善良,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情。雪后初晴的景象极美,让人的心情也会跟着放晴,特别是大雪刚过,雪地上还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村舍房屋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树木的枝条上缀满树挂,满眼一片银装素裹的圣洁景象(图6)。顺光宜表现冰雪的纯净,逆光勾勒冰雪的轮廓,侧光、侧逆光突出冰雪的质感。

地球表面接受的光线,是从太阳一个点光源发出的。有半个球面始终可以接受阳光照射,从而形成白昼,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半个球面则为黑夜。每天24小时昼夜交替,缘于地球的自转。通常,比较理想的两个拍摄时间段是从早上日出到10点钟和下午3点到日落,这时的光线比较柔和,中午太阳光线太强不宜拍摄。我们应该学会感受不同的光比、光度、光位、光质的区别以及带来不同的效果,从而去了解用什么样的光来塑造自己需要的效果。

黎明之前天光未现,精致的小村子躺在幽暗的江边,宛如处子悄然孤静;当太阳渐渐升起,晨曦唤醒了群山,唤醒了大地,唤醒了甜睡的生命,天地顷刻间万象更新,一片光明。深深地呼吸一口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面对红日碧水美景,心海掀起一阵阵波澜,真正能体会到大自然创造的神奇,不禁感慨唐代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词句(图7)。

又是一年春风起,满天风筝忆童年。傍晚之时,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红晕,此时人们的心情极好,草坪上尽是放风筝的人,其中不乏孩子,我想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被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影响。满天的风筝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真是漂亮极了。放风筝是需要风的,无奈风不大放不上去,带着风筝跑了好几次,都不能把它放上去,细线又老是缠绕着。最终还是成功了,微风吹拂,风筝徐徐而上(图8)。

带有月亮的风景是神秘的,而想要将这种感觉拍摄下来的人也非常多(图9)。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有规律地发生着变化,从古至今那些美丽的传说无时无刻不使人们对天体产生着遐想,而在夜晚当你面对天空时,月亮又是第一个走进我们的视野。古代,诗人们对月饮酒赋诗,当今在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时候,仍喜欢观赏月亮。不过看看夜空中浮现的月亮就知道,反射太阳光的月亮比想象中的要明亮很多。拍摄月亮与拍摄月光下的景色,或者将月亮与景色拍在一起,在方法上差别很大。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而月光下的景色反射的则是比阳光照度低得多的月光,月景拍摄技巧也是风光摄影的一个分支。

区域光是摄影经常运用的光线之一。所谓区域光,是指光线透过天空的云层、地面的植物,或是其它景物的缝隙投射到地面上。

区域光为什么美呢?一是区域光能增加画面反差,使画面产生局部明亮或暗淡的效果。善于观察和利用,能拍出精彩的光影效果画面(图10)。二是突出主体对象。人的视觉总是对明亮的部位表现敏感,区域光对中心主体的照明,将次要景物掩盖在阴影中(图11)。三是净化环境背景。人的视觉也总是喜欢看到简洁明了的事物,如果前景、背景及环境因素对主体对象的表现形成干扰,拍摄的画面会显得很杂乱。利用区域光,让主体处于明亮区域,可以让不重要的杂乱区域被弱光或黑暗淹没,表现的主体很容易从环境和背景中显露出来(图12)。

美的东西总是很难把握的,尤其是光线。区域光的形成和获得既有规律,又没有规律。

在自然界多云天气条件下,大地由于云朵的遮挡而不能被阳光普照,被区域性地分割成一块块,阳光从云的间隙泻下,特别是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条条光柱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光照(图13)。自然风光摄影中,区域光的出现与云雾等天气变化因素有关。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动,云彩和雾气在不断变化,区域性的光线也无时无刻不在移动。所以拍摄区域光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提前观察,把握区域光的运动方向,预测画面中景物的明暗效果,采取守株待兔方式等待时机;二是凭借经验,一般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此时云层较厚,风力较大,阳光在地面投射出的区域光明暗反差很大,并且云块在风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比较快。

清晨的雾气在温暖阳光照射下因不停地飘泛而变化,为拍摄到预想效果的区域光画面提供了机会(图14),只是拍摄难度较大,难度在于速度要快,应在区域光照射到预想的位置上时按下快门,这个瞬間也许就几秒钟(图15)。

在高大、茂密的丛林中,从枝干叶隙透射而入的光线,能投下一块块无规则的区域光照(图16)。这时应考虑焦点及景深两个因素。焦点肯定要对准主体对象,如果所要表现的主体所占的区域前后距离比较大,还要考虑景深范围,建议使用小光圈。此外,如果光圈有限,还可利用前景深小于后景深的原理,把确切的焦点对准区域中靠近相机一方的1/3处,也能获得较大的景深范围。而如果想虚化背景,或不在乎背景,光圈不必缩小。

早或晚的低光条件下,光线斜照在高山下或深谷中,也能形成区域光场景(图17)。准确把握曝光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测光的范围必须以高光部分(区域光照亮的位置)作为曝光依据,而不能以阴影部位的光亮作为参照标准,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由于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只能满足于一般的基本拍摄,加之受复杂光线的干扰,有时需要对自动测光进行必要的人为相应调节,手工实行曝光补偿是弥补曝光缺陷的一种方式。

在村街小巷、狭窄胡同,高大的墙体遮挡阳光投下明显的区域光照(图18)。需要注意明亮区域与阴暗区域之间光的光比。光的对比从弱到强,有很多个阶梯。虽然存在硬性和弱性光比的区别,但通常的区域光场景都是较强烈对比的光照。这样,突出表现所拍摄的主体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阴影的亮度及影纹层次再现。拍摄光照不均的区域光场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不如点测光准确了,点测光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它可以测得场景中一个极小区域的曝光基准值(画面1%~3%的区域),作为曝光数据,并不会受其他区域光线的影响,可以很方便地对被摄场景及背景的多个区域进行测定,加权后确定曝光量,使各部分的影像获得均衡的曝光。

图1仙境里的家。对于摄影而言,本来就是一种光的绘画

图2简陋乡道两侧的菜花开得正灿烂,在春光照耀下是那样清癯可爱

图3春天的绿,是浅浅的,还带着一些微黄,让整个大地焕然一新、满园春晖

图4夏季雷阵雨前后,出现一束束“舞台光”的概率较高

图5入秋以后,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植物上

图6晴天条件下,光线色温较高,雪呈现出幽深的蓝调,此时最适合拍摄沉静优美的场景

图7清晨的江边,天地静谧,雾气氤氲,实在是一幅天然的横轴山水画卷

图8傍晚时分放风筝的温馨一幕,时常在眼前浮现

图9月升。皎洁的月光下,湖面像是穿上了一件银灰色的衣裳,还不时甩动着裙尾,美丽极了

图10长江弯道一座城。区域光能增强反差,可以说它是风光摄影最美的光线

图11散步。区域光被合理利用或安排,可以为平淡的画面带来主体突出的视觉效果

图12峡谷藏龙。云雾在区域光下自然成为视觉的焦點,周围的嘈杂环境掩映在阴影中了

图13曙光。云层遮光形成“黑暗包围光明”区域光,深暗能使光明更突出,使主体有更加良好的光影表现

图14峡江晨光。对区域光的需求就是强调画面的光感,增加光的味道

图15蒸腾。云雾对明亮太阳的遮挡,时刻变化着

图16树木枝叶遮挡从而形成的区域光

图17日夕炊烟。由于山谷的遮挡,低矮的光照在村落形成区域光

图18巷道墙体的遮挡,形成了区域光照

猜你喜欢

测光光线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技术橱窗 科技一点不枯燥
本月话题机内测光系统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光线
《泰囧》被告 光线市值蒸发1亿
数码相机的测光及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