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与海底捞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8-09-10李兴国
李兴国
五、公开监督
认真改正还是敷衍了事,就看企业的矫正方案是否认真,是否可行。海底捞每项整改都有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等担任责任人。面向社会公布了姓名,为了方便外部公众监督,还公布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副总经理的手机电话,体现了负责和诚恳的态度。
面对危机,有很多行业陷入了“塔西陀效应”。例如中国的奶粉企业,他们也说自己的奶粉比国外的质量好,但是大多数公众不信,他们还是认为外国的奶粉质量好。以至于逼得一些国内企业到海外去注册公司,靠山寨“进口奶粉”谋生存。
海底捞整改则明确提出邀请第三方来进行卫生死角的排查,请合作的第三方虫害治理公司一起运用新技术,一起整改。
中国有句成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年,上个世纪初美国全国“揭丑运动”中,被曝光杜邦集团扭转形象的措施,就是遵循公开化原则,从封闭的“象牙塔”变成开放的玻璃屋,让公众到企业内部参观,使自己的形象从“杜邦杀人”变为“杜邦——化学工业使生活更美好”。
海底捞继承了正统的公共关系操作,也把海底捞企业变成玻璃屋,实行明厨亮灶,信息化,可视化。比当年杜邦更先进的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网络监督。真正做到公共关系第一原则Publice:“公开”。
六、勇于承担
“担当”是现代一个令人瞩目的关键词。也是考验企业领导在危机面前价值观的试金石。人类自古就有“丢卒保车”找“替罪羊”“背黑锅”的传统。许多企业也往往是找替罪羊来消除公众的愤怒。
在关于积极落实整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声明中,海底捞的领导体现出应有的姿态。董事会主动承担责任,把事件爆发归结于公司深层管理问题,安抚涉事停业的两个门店的管理干部和职工不必恐慌,只需按照制度进行整改和承担相应的责任。正如公众总结的那样“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
七、事实改错
用事实说话是公共关系最基本的手段。也是企业塑造形象的根本。被曝光的太阳宫海底捞经过整改重新开张了,用事实诠释了海底捞的整改。
10月2日晚间,《法制晚报》的记者再次来到海底捞太阳宫店,看到当天上座率只能达到70-80%。 记者发现了一个重大整改亮点,这就是用直播的形式直播后厨情况。
1.大屏幕“明厨亮灶”。在大厅原本用来显示叫号的屏幕上多了一个区域,专门显示的是餐厅后厨的情况。
2.iPad“明厨亮灶”。在海底捞点菜的iPad上也有了一个专门的区域——视频监控“明厨亮灶”。只要点击就可以看到后厨的情况,并可以随机切换多个画面,可以看到洗碗间、出菜区、小菜间等数个不同位置。
3.现场“明厨亮灶”。在该店门口的电子屏上海底捞发出了电子《邀请函》,欢迎顾客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后厨。并明确表示,“随到随接待”,特别是说明可以在参观区域内拍摄。
对企业内部拍照在大多数商店、餐厅、酒店都是被明文禁止的。
4.卫生参观。参观者要更换:外衣、戴了帽子和口罩后才可以进入后厨。参观只能在通道中进行,不能进入任何操作间,只能在外部观看里面的工作过程。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避免参观人员接触食品以及餐饮具,每次参观只能带领少量的人员,并且不可以进入任何操作间。参观有陪同人员,保证参观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您要长时间参观,要凭健康证”。这些措施体现海底捞整改中有充分的风险防范意识。
当《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以顾客的身份提出参观后厨后,“从外面参观了凉菜间、备菜间以及碗盘清洗和锅具清洗的专门间,并特意介绍了下水道如何过滤废物以及该店如何清理下水道等等。”
重新开业3天时间内已经有十余名顾客参观过后厨了。
海底捞的管理人员坦言了此次开放后厨参观的用意:“之前我们不是有卫生隐患吗?现在进行了整改,开放后厨也是为了大家监督我们。”
《法制晚报》记者翻阅该店后厨参观记录本,大部分顾客给出该店后厨“干净”“讲解清晰”等评价。
记者表示,“此次通过其中一家重开之后的整改效果来看,的确是很有诚意,监督措施也很新颖。”
海底捞事件引起的另一种思考
在众多舆论中还有这样一种声音,对海底捞的成功不以为然,对公共关系有不正确的理解。例如《去公关化的海底捞式公关,让致命危机紧急刹车》《海底捞的危机公关,你也学不来》《海底捞事件:让公关归公关、危机归危机》。其中,第一篇文有许多网站进行了转载。
这几篇文章优点是:出于对企业的监督,希望企业做出实实在在的改正。不要搞花拳绣腿。但是对公共关系还有不少误解。作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我们不得不发出声音。
首先,對什么是公共关系,什么是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正如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公共关系实用教程》中所言,“从公共关系价值功能的角度出发,所谓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公共关系的目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不是形象和传播,也不是管理与协调,那些都是手段,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
公共关系90%靠做得好,10%靠宣传。(不是只说不做也不是只做不说)如前所述,我们列出公共关系的鼻祖艾维·李的公共关系宣言,核心是“动力来自上层”“事实公开”,也介绍了当年杜邦公司如何从象牙塔变成“玻璃屋”。这些科学定义和百年经典案例告诉我们公共关系是诞生于危机管理,彰显于危机管理,被承认价值于危机管理,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牢不可分。海底捞的形象危机管理是按照公共关系科学操作的。科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可以学习的,也是应该坚持的。
有些文章作者根本不懂公共关系,却把“非公关”“假公关”当作公共关系来批判。针对海底捞的危机发文说:“有人说,海底捞的回应为其他企业公关树立了一个典范。我不认同这种看法,我觉得海底捞之所以能在某个程度上获得舆论谅解,不在于其公关做得成功,恰恰在于他们的回应是去公关化的。尽可能去行动,去做事,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口头文字上玩公关技巧。少点话语的套路,多点行动的真诚。”
“公关部门能干什么呢?只能去玩技巧,耍嘴皮而无行动。”
“按一些企业的公关套路,这时候会采用一些混淆视听把水搅混的方法,一边明面上去承认问题,一边暗里去抹黑媒体,放出各种阴谋论的烟幕,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角色,或者暗示是竞争对手抹黑自己的方式,或者就是从报道中找一些细节瑕疵,找水军攻击记者,跟媒体怼,引导反转。总之就是制造阴谋论,制造反转效果,操纵舆论误导吃瓜群众,把水弄混。”
“从海底捞的回应看,应该是企业高层第一时间就介入处理了,这是公关部门处理不了的事,必须领导去表达和推动。”
这样的文章满怀义愤,却打错了靶子。公共关系“公共关系90%靠做得好,10%靠宣传。(不是只说不做也不是只做不说)”公共关系与广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做事情,“Do and Show”。劳动部的职业大典和教育部的专业定义那条说公共关系就是“玩技巧,耍嘴皮子而无行动”?世界各国成千上万优秀的公共关系案例,怎么就成了“总之就是制造阴谋论,制造反转效果,操纵舆论誤导吃瓜群众,把水弄混”?
公共关系从1906年期就宣告“动力来自上层”要最高领导决策。因为公共关系是服务于企业整体形象的。海底捞恰恰是遵循了这条根本的原理,不能把成功的公关因为有最高领导决策就否定是公共关系了。公共关系与企业生命同生共死。与品牌形象同生共死,与企业领导生死与共。不能误导公众。
我们不否认初级阶段,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也体现在各行业的探索上。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法治有待健全,目前,各行各业都有造假、搅局的。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把孩子与脏水一起泼掉。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他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公共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胜利,也逼得一些XX公司装扮成公共关系公司。或者,一些没有学习过公共关系的人,对公共关系一知半解的人,也以公共关系名义去谋生,去捞钱。他们做了一些不符合公共关系的行为,我们中国公关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对此也非常关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特地制定了《公共关系职业准则》,主动找劳动部设立“公关员”“公关师”职业标准,编写教材,在全国推展培训。但是,因为公共关系行业不是像“医生”“电工”那样必须有“准入证”的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人都可以用创业的名义去注册“公共关系公司”,因此难免鱼龙混杂。而且,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因此,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普及公共关系知识,不断与时俱进地总结经验教训,树立公共关系的好榜样。同时,希望媒体的朋友们,继续支持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帮助我们普及科学的公共关系知识,不要误伤真正的公共关系,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鼓与呼。让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充满阳光,沿着科学的康庄大道前进。共同为中国的复兴大业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