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与提升途径解析
2018-09-10任常胜
任常胜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逐渐深入,素质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对现阶段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逐渐下降,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对此,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从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良好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状况;途径;学校体育
大学生是民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健康的身心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享受更加充分,相应的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不断下降,近年来高校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意外猝死或者损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关注。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有效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引发高校学生体质状况较差的原因较多,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改进,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
一、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针对高校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有效检测学生的体质状况,及时发现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为充分改进和提升身体素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首先,通过国民体质综合测评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持续下降的问题。国内开展国民体质综合测评工作,每5年开展一次,其调研工作,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力量、爆发力、耐力以及柔韧性等各方面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测,通过跑步成绩、立定跳远、握力以及坐位体前屈等方面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检测[1]。根据综合测评的数据来看,现阶段高校学生在爆发力、耐力以及力量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指标出现下降,特别是心肺功能方面,下降情况较为明显。除却坐位体前屈测试项目的数据变化情况不大,其他方面的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跑步成绩等方面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其次,通过媒体报道和高效自身的体育测试情况来看,当前国内的综合类院校、体育专科类院校的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近些年来的运动身体素质方面出现了进一步下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了耐力、力量、运动能力、协调性、柔韧性以及灵敏性等方面。
二、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出现逐年下降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积极寻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將能够为有效采用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高校学生运动健身意识较为薄弱
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追求升学率,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们的心理压力较大,同时学校的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都让步于考试复习,这样就导致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时间较少,并且逐渐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学生思想层面上也不够重视锻炼身体方面的活动,运动健身意识较为薄弱。
(二)现代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随着生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较大改变。现阶段,高校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逐渐增加,相应的自身拥有的生活费也在逐渐增加[2]。首先,高校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快餐、外卖的比重逐渐提升,高校学生日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增加,但是高油脂、高糖分的食品比重也在增加,相应的学生们心血管病、肥胖症的情况逐渐增多。其次,高校学生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学生除了正常上课时间之外,基本上都处在寝室之中,缺乏必要的户外活动。再者,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更新和进步,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智能手机、ipad等多种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高校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网络活动中。
(三)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课时较少,课程种类较少,无法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体育运动机会。高校每周的体育课程一般保持在2节,学生只能够在较少的时间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全面提升高校学生体质的良好方式和手段
(一)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民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强化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从思想上提升认识,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需要不断强化体育锻炼的意识,针对久坐不动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无序生活方式进行良好的转变[3]。高校学生需要保证自身的体育运动时间,保持着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运动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运动可以划分为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两种类型。通过有氧运动,能够良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延迟衰老,提升个体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更好的消耗脂肪,减少一些动脉硬化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现阶段高校学生有氧运动的形式和种类较多,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选择自身喜欢的低强度运动形式,循序渐进的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通过无氧运动,能够良好的提升生命体的氧气摄取量,促进肌肉力量的良好增强,提升自身的身体适应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体内的热量得到良好消耗,减少肥胖症的情况。
(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提升体育教学总体水平
高校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状况,需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和作用。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秉持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针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科学管理,增加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促进体育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情况能够良好满足学生需求。高校需要针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设置进行不断的优化,增加体育运动课时,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积极营造出适合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锻炼条件,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4]。同时,高校还能够将成绩考核、测评和学生的实际运动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在完成体育测评目标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重点关注,更为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进步和提升情况。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需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绿色生活习惯。高校积极设立众多的户外运动社团,组织和鼓励学生创设多个和体育活动项目相关的社团,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支持学生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户外活动中,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促进高校大学生积极培养出绿色、健康的休闲习惯,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逐渐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四)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专业学习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巧,同时需要给学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采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
四、结束语
现阶段,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情况较为明显,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学生运动健身意识较为薄弱,现代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以及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方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5]。通过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提升体育教学总体水平,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专业学习,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卫芬,金宗强,于楠,等.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后续服务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评价与诊断环节视角[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1):49-54.
[2]常保荣,罗雅琴.陕西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4):110-112.
[3]张洪宝,孙群,贾天华.基于和谐构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8):175-175.
[4]万立江."适宜负荷"提升学生体质途径——以篮球选项课"以赛带练"教学法为例[J].小作家选刊,2017(34):00125-00126.
[5]钱俊伟,刘传海.建构普通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