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泥里飞出童年的歌
2018-09-10李燕翔
李燕翔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家乡村西漳河岸边的红色泥土遇水黏性很强,家乡的人们把它叫作“胶泥”。我们兄弟三人上下都相差两岁,当年,不知愁滋味的我们三天两头在胶泥里滚爬玩耍。
盛夏的午后,我们兄弟三人不顾头顶上火辣辣的太阳,赤脚下水把胶泥从河里挖出来,找块平整的路面去摔打。当时学校院里有个水泥乒乓球台案,我们三人都争抢着到那里摔泥。三双小手一齐抡开,一片“啪啪”声作响。經验丰富的大哥边摔边指导:“胶泥摔得熟没熟,要看摔的功夫大小。”我用泥手抓一把脸上的汗水,乒乓球台的案上又响起了一阵啪啪摔泥声。看胶泥是不是摔熟了,得用一根头发把胶泥割开,横切面上没有了蜂窝气孔就是熟了。至今记忆犹新,为了得到一根长头发,上课时我将小手伸向了同桌小芳的头上,小芳反手相击,惹得满教室的同学哄堂大笑。讲台上的王老师苦笑着摇头……
胶泥摔熟后分成大小不等的方块,接着便开始“刻模”。大哥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爷爷从集市上买来的多种图案的陶模子,把摔好的胶泥轻轻地按上去再慢慢压实,“刻模”是个技术活,用劲小了花纹印不全,用劲大了会把陶模压坏。刮净陶模泥边再轻轻地磕一下,一个完整的泥模就成型了,凉在南屋窗台上等它自然风干。我和弟弟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刻我们的泥模,几天后,各色各样古朴鲜活的泥模就摆满了南屋的窗台,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仙祝寿、柴王爷推车、狗撵兔子等。我们兄弟三人邀请爷爷奶奶欣赏并评奖,看着我们摆弄着自己的“作品”,爷爷高兴得旱烟袋直抖,奶奶笑弯了腰。
玩刻泥模游戏的时间一长,也就厌烦了。在九叔的指导下,我们又学会了做泥哨。把一块摔熟的胶泥捏成长方块,用细铁丝把平面的两个角削去,然后在三个平面上各扎两个楔形的孔眼。晒干后稍加打磨,含在嘴里一吹,就能发出一种很细很高的声响,很是好听。为了避免兄弟三人的作品发生“产权”纠纷,在奶奶的主持下,分别把泥哨子染成三种颜色,大哥的染成红色,我的涂上绿色,三弟的喷成黑色……下午放学后在去地里割草的路上,兄弟三人比谁的泥哨好看,谁吹得更响,唧唧喳喳嘻嘻哈哈,泥哨里飞出阵阵快乐童年的歌。
如今,每当看到小孙子摆弄他那堆奢侈的玩具时,耳旁似乎又响起了那渐渐远去的摔胶泥的啪啪声和悠悠的泥哨声,又会想起我们兄弟三人“如胶似漆”“不离不弃”童年的快乐、幸福、温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