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商银行:移动战略背后的科技动力

2018-09-10王柏寒谌力

新金融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架构人工智能银行

王柏寒 谌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零售银行正全面迈向金融科技时代。

一方面,科技对金融服务产生了巨大影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作为影响金融服务的科技催化剂,其背后蕴含的是海量数据、快速进化的算法和指数级提升的计算能力。这几大要素相互作用、叠加影响,使金融服务形态发生快速的改变,在银行业,不论是产品设计、风控,还是服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通过智能化、远程化、虚拟化手段来提供服务,这些显著改变了以网点为主的传统银行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引发了金融生态圈的巨变。互联网企业依托海量的客群和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社交化、个性化、移动化的全新服务模式。从社交、电商等高黏度的场景自然延伸到支付,再强势进军消费、信贷和理财等银行传统业务领域,将海量客户转化为金融客户,深度改变人们消费习惯和零售银行的经营环境。

金融科技时代下,招商银行作为最重视零售业务的商业银行,继推出App5.0摩羯智投、收支记录、生物识别三大金融科技创新功能、开启智能理财时代后,于2017年年底发布App6.0,将智能理财再次进化升级。App6.0同时实现了连接、智能、风格三个方向的突破,构建“网点+App+场景”模式、实现全平台智能应用、推出全新交互的用户界面,并率先支持AR,推出AR看金创新功能,全方位打造智能化个人金融助手。

App6.0作为招商银行重大的应用平台的发布,连接实现了全平台智能化应用。近日,记者采访了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夏雷,探寻招行打造移动平台战略背后的科技力量和相配套的文化底蕴。

用微服务构筑灵活、高效的开发体系

目前,招行的移动银行使用率占比约为整个零售交易量的83%,银行和客户沟通的主体平台已经转移到手机上;网点虽然还有很多人排队,但占比仅1.6%左右,而且每年的下降速度是24%;ATM仅占9%多,其余为电话、POS机等。在这种背景下,招行通过坚定的移动平台战略顺利进行数字化转型,背后是对新技术架构的自我更新和持续应用。

“现在我们创新很灵活,原有的架构之下不敢创新,因为不知道一个新技术进来会影响到哪些其他的系统,现在用微服务体系就心里面有底了,影响顶多就是一小块,所以我们就敢不断尝试新技术,传统架构做不到这些。”夏雷告诉《新金融世界》记者。

微服务架构相比传统架构的突出优点是功能灵活可扩展、连续性开发性能良好。除此之外,因为架构是分散的,所以一旦出现问题也多为局部问题,不会影响到到全局,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传统银行的开发组织模式很容易形成大项目,需要大批技术人员按照流程向前推进,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才上线是常见现象,除了要实现本身逻辑之外,还要协调多个支路调用,这种模式效率低且互相干扰强,所以在传统银行IT部门里通常会设置系统相关性分析的岗位。

据介绍,招商银行的微服务架构的分拆过程大概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包括了前中后台的应用改造,到2017年底已有137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子系统,现在仍在进一步的分拆处理并给各个功能做补充,同时新建功能也尽量按微服务架构开发。

在微服务架构之下,将大功能拆成一个个小的架构分支,每个分支有专门团队负责,招行有几十个团队都在并行开发,而且彼此之间是“无协调开发”,即彼此之间不需要协调、不产生相关性,如果必须告诉别的团队如何连接,那说明此架构相关性还要再减弱,一直拆解到无相关、只要做完本团队工作即可。这样,开发的产能可以迅速放大,对人员的要求适当降低,不被之前的系统束缚,花费大量时间去熟悉其他关联系统,也无需常设协调的工种,小组内就可以完成扩张功能,开发完成后挂上系统即可,而且监管风险也可适当降低。

“在刚开始分拆时也出现了一些小故障,但我们坚持实践下来发现,故障数量降低很多,效能大幅提高。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使开发便捷、高效快速,还能降低技术风险,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相应降低,淡化管理者角色,不再需要过多的相关性分析或者项目经理等管理角色,项目小组内2~3人都是一线工作人员,不设虚职,即便有管理上百人、几十人的管理者存在,在这个扁平解耦的体系中也看不出来,人员之间平等,从而避免产生传统银行信息交流不到位现象,各种想法思路直达一线、大家快速交流,充分发挥一线技术员工的能力。这种形式也是互联网化思维的体现,互联网就是将世界扁平化的重要工具,不过为了防止惰性工作情绪的产生,制定奖惩措施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夏雷说。

自主技术掌握仍是关键

微服务架构不是一个新技术,而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适应环境,其自控性要求使用者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改造成符合本企业的特点才能应用好。微服务在业界没有标准化技术,所以架构没有照抄的可能性,不同的企业架构不同,业务领域不同,那么实践微服务的手段和路径都会有所区别。虽然很多BAT的技术专家发表了关于大容量高并发架构的文章,淘宝甚至开源过一些重要内部开发资料,但专业读者研究后可以发现,因为IT系统的环境特点不同所以并不适用于银行业。

“微服务架构难就难在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殊情况进行拆解和重构,是一个自我学习和实践的过程。BAT现在的IT架构也是一步步演变出来的,不是谁先学出来或规划出来的,是根据自身特点和新旧经验,一步步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招行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从小的地方迈出第一步,挑一个影响较小、风险不大、不影响客户的小领域开始尝试,然后上线进行灰度发布,验证可行度,再不断修改问题,进一步逐渐放给业务人员或者发布给合作客户群,最后确定可用才开放上市。招行投入在这一方面的人比核心系统建设的要多,相对以前银行核心系统是重中之重,现在单从人员规模也看得出,重心已经有所调整。”

虽然重心有所调整,但招行仍然把自主开发能力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關键支柱,掌握技术,而不是停留在项目管理者或者外包管理者的角色上,更不能靠采购软件解决需求。夏雷说:“招行这方面是有志气的,研发自主可控功能、升级换代并不盲目信用厂商,也不认为外面的或者国外的东西就一定先进。招行一向倡导企业编程代码开发主要依靠自主力量,虽然银行业内能学习的样本相对较少,但却恰恰是锻炼人才的最佳手段,招行现行系统的微服务架构就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点点自行拆解、自主编码和修补产生的。到今天,如果有人说能在外面找个外包厂商做出来替换招行手机App的应用,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据介绍,招行现在的IT人员分配是动态可调整的,有新业务功能需求时,立刻就可以组建一个队伍,上级领导也充分支持工作,不限IT人员数量,新人进入后不用担心会不会把系统打乱、培训协调等问题,一个员工进来两三个月就可以得心应手,也得益于体系“无协调开发”这一点。人性化管理下鼓励员工进行合理尝试,招行尊重每一位一线人员的工作,因为他们才是招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私有云与微服务架构充分融合

夏雷在介绍App6.0的AR看金游戏时谈到:“云,是App6.0技术方面最大变化的之处,可以说对原有系统彻底进行改造和拆解,然后通过各种云计算技术集成开发才形成了6.0版本的后台支撑。”云计算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IaaS,中间是PaaS,还有最上层的SaaS。App6.0的后台云服务状态为:最底层IaaS采用608个节点,如果不够可随时增加;中间PaaS真正承载业务模式的是137个独立的和微服务子系统;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是1035个标准功能应用,招行还把这些功能的一部分开放给了合作伙伴,用来建设场景和生态圈。招行云改造背后是三个体系的支撑,第一个是基础服务微服务化,第二个是运维的自动化,第三个是部署模块化。

云后台的系统均部署在招行私有云上,137个服务构成的云平台包含三类微服务:第一类是交互类微服务,例如,推送、招乎和资讯等;第二类与金钱流动有关的53个相关组件和19个基础标准化组件;第三类是涵盖安全、认证等问题的技术组件部分。底层的608个节点,其中46%是Windows,54%是Linux,两者可以动态调配。因为招行后台已经彻底云化,数据处理每天可支持4.5亿条客户行为日志,相当于每天4.5亿客户点击量,即便在全世界互联网应用中,这也是不多见的处理能力。另外,在峰值期其每秒的处理效率是15000条,而随着用户交易量增加这个数值还可能会增大,云计算平台可以在客户无感知的情况下迅速的扩张能力。

金融属于强监管行业,银行IT特别注重系统容错和稳定性,所以在对开发的速度有所控制。目前招行手机App每周上线约40个项目,国内很少有银行能达到如此项目规模,招行通过彻底云化打破了旧模式,解决了传统银行最担心的性能和硬件等问题,使微服务可以开始实现批量式定性开发。

多种技术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应用

谈到当下关于银行对新技术应用的看法时,夏雷谈道:“银行已经看清楚了现实,经营已不再只谈所谓的核心业务,如果还继续死守着那几个业务,坚守转账、支付这种小阵地,很快就会被互联网企业击垮!银行也在不断吸收新技术,拓展新产品,积极建立围绕用户的应用生态圈。”

以人工智能应用为例,相对5.0版本而言,App6.0的人工智能应用有两点明显的突破:第一,从人工智能应用广度方面来看,5.0版本只是选择了少量功能做尝试,到了6.0版本,已经是全周期、全环节、全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包括比较典型的智能资讯、智能推荐、智能风控、智能投顾和智能客服等各种应用,人工智能已經变成了水和空气,是生存的基础,只要对客户有价值就会推出来;第二,人工智能深度增加。经过了一年多的数据积累和新技术实践,人工智能的应用深度得到了进化。

“机器学习如果相当于人脑,知识图谱就相当于大脑的记忆力,实质上知识图谱就像是管理‘实体和关系存在。记忆力强、储存的东西多就相当于经验丰富,能算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多,所以把知识图谱划归到人工智能也是合理的。知识图谱领域有非常大的应用潜能,未来人们或许都离不开它。”

信息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金融业,未来客户既需要在碎片化的场景中享受便捷、安全的应用,也需要银行机构提供独立、专业、温暖的金融服务。不论应用什么先进技术,要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让用户更简单便捷、无感知却又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服务才是最终目的。二十五年前,招行推出的一卡通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投资理财和支付消费习惯,在中国零售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其再次发起了由FinTech驱动的渠道优化和移动平台战略,则又是一次创新变革。

猜你喜欢

架构人工智能银行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数读人工智能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下一幕,人工智能!
“存梦银行”破产记